□陈琴 陈小玲
当前,浙江正处于“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阶段,面对“内生动力转换不足、核心技术迭代不快、重大项目招引不强”等痛点与短板,需要进一步瞄准国际技术创新前沿、产业链中高端环节,以国际产业合作和精准招商为主要途径,加速吸引、集聚、整合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对浙江而言,国际产业合作园是浙江推动新一轮全面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浙江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构筑国际化产业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国际产业合作园是指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需求,瞄准合作国家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实施精准招商、精准合作,通过政府引导、园区搭台、企业参与来促进两国的深度合作,实现有效承接国际产能合作、快速切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以及集聚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浙江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是以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为重点,以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支撑,以国际产能合作和精准招商为主要路径。
截至2018年底,浙江累计创建中意宁波生态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中德(长兴)国际产业合作园、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等19家国际产业合作园,成为浙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集聚高质量外资的重要载体。
高质量外资项目进一步集聚。全省国际产业合作园成功引进国家合作项目880余项,投资总额超51.1亿美元。外资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不仅引进蒂森克虏伯、美国GE、日本电产、荷兰锂能沃克斯等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又引进一大批小而精、特而强的隐形冠军项目。
开放创新合作进一步深化。园区不仅与合作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转化落地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新进展,还注重引进并消化、吸收附着在外资项目背后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等高端要素,提升浙江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譬如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成功引进礼来亚洲基金创新中心、SMART中国创新中心、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帝国理工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新技术研发类项目。
园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随着外资项目的涌入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国际产业合作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譬如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不仅引进了蒂森克虏伯、福莱斯乐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辉门、欧拓、考泰斯等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还汇集了83家日资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日企集聚地之一。
多年来,浙江国际产业合作园在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定位、协作机制、运营管理等方面略显逊色。
发展定位不够明确。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机遇,部分园区设立前期尚未对发展定位、产业布局、项目招引、入园企业等进行系统论证,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相关领域的优质产业项目入驻意愿不强、入园项目产业关联度不高、部分园区产业定位同质等。
协同机制不够规范。目前尚未明确政府、园区、企业三个层次的合作机制,存在管理分工不明、本地协作不强等问题。在实际中,浙江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园区的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工作,合作国政府机构参与度不足,造成园区项目推进缓慢,缺乏实质性的研发合作、人才交流、产能合作等。
运营服务不够完善。目前园区享受土地指标、三免两减半等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部分政府主导型园区审批事项复杂,难以实现事先对企业优质服务的承诺。入园企业主要享受土地、财税、科技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创新服务等配套以及外事、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等服务尚未健全,出于保护核心技术、国家技术限制命令等考虑,部分国外高新技术企业落地项目技术含金量不高或高精尖企业不愿入驻。
以打造全球精准合作大平台为目标,以集聚来源地较为集中的产业投资、培育产业鲜明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导向,以集聚高端产业项目、追赶前沿创新技术、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为重点,实施精准招商、精准合作,争取落户若干家竞争力强劲的领军企业、引培一批小而精的关联中小企业、形成一个大而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产业,着力招高引新。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制定精准招商目录,全链条、成集群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突出未来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领域,谋划招引“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性高”的产业链引擎性项目。对标国际高标准,聚焦生物医药、新能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浙江已有较好基础的新兴产业,针对薄弱环节,实施补充式、填空式招商引资,实现产业链向上下延伸。
聚焦重点企业,全力招大引强。聚焦综合实力突出的“旗舰型”企业、竞争力强劲的骨干企业、“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梳理锁定目标企业,制定“一对一”招商方案,开展“点对点”针对性施策。依托本地或已落户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扩链招商,精准招引核心配套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强化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的分工协作体系。
聚焦重点区域,抓好平台招商。瞄准世界产业发展的高地和技术创新的高地,采取多层次、分类别的对接交流。结合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走廊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定期开展国际产业合作园专题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投资效益高的重大产业项目。
完善合作顶层设计。强化园区发展顶层设计,做好产业布局系统论证,切实将顶层设计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弄清国际产业合作园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建立多层次合作交流机制,深化园区与合作国的产能合作、技术合作、经贸合作。在政府层面,形成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和制度化的协调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两国政府的高层协商、共同引导作用,为园区合作平台建设、合作项目招引、交流渠道畅通以及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引进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扶持和财政保障;在园区、企业层面,形成规模化的交流对接和定期化的培训督查,在园区管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建立稳定联系,为园区精准定位主导、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培高端项目提供保障。
组建精准招商团队。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需求,精准定位重点合作产业、合作国家,构建一支高效创新的精准招商团队,建立健全招商队伍激励机制。组建一支懂产业、知形势的招商研究队伍,梳理区域战略、上层规划的产业导向,做好本地行业分析和技术趋势研究,制定园区精准招商专项方案和产业招商地图。组建一支能力强、资源足的外资招引队伍,谋划盯引一批靶向性标杆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集中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组建一支综合素质好的招商服务团队,统筹财税、用地、金融、科技、人才、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政策的协同,做好重大投资项目落地保障服务。组建一支高层次、宽领域的招商专家队伍,加强重点项目的招商论证和项目评估,做好落户外资项目搭载的技术、品牌等要素的吸收和消化。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高标准,对照多边经贸体制,探索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新体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外商投资的“一窗一表”受理新模式;创新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缩短外资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时限。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吸引力,切实降低通关环节费用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开放型经济法治环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深度研究合作国家的生产、生活特色,落实“国际理念、国际标准、国际技术”,完善园区的生产生活设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