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融合发展,联农带农。
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绿色引领,创新驱动。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目标任务
力争用5年—1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1.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做强现代种养业
做精乡土特色产业
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
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2.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
强化县域统筹
推进镇域产业聚集
促进镇村联动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
打造产业融合载体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4.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
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强化资源保护利用
5.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促进农村创新创业
6.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健全财政投入机制
创新乡村金融服务
完善用地保障政策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