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良泉 仝锡良 刘欣欣 魏 洁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对整个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山东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资源禀赋优良,产业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区,但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本文从政府维度初步研究了如何服务、支持本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提升质量的路径,为促进该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将本省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强省提供一些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农业装备、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动力装备、信息技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仪器仪表、纺织轻工、电力装备、海洋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装备和高性能医疗设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等领域快速发展,被本省列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截至2017年底,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 24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万亿,占省装备制造业的27%;与2015年底相比,增加企业321家,主营业务收入提高0.21%,主营业务收入占省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增加了2.8个百分点。2017年,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三位,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技术全国领先,高端服务器、电力装备技术和规模居全国前列,智能制造装备取得新突破。
2017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累计认定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784个。据统计,近两年新增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3个高端装备产品获得“2018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大中型企业不断加大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行业整体智能制造能力大幅增强。据工信部统计,截至目前,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共有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9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其中,近两年分别新增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6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78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制造专项和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专项支持,总量居全国前列。
截至2017年底,全省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共7项,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66项,发布地方标准16项,培育团体标准1项。行业内共建成国家质检中心4个,省级质检中心5个,建成“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7年,行业内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人,齐鲁工匠9人,齐鲁首席技师13人,质量技术人才进一步增多。
高端装备制造业涌现出一批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小巨人,2017年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六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018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在国内外品牌榜中,本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有5家企业进入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5家企业品牌总价值达1 502.29亿元,较2017年提高了12.5%;有9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占全省入围企业数量的18.4%;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进入《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位列榜单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首位。
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万亿元,但高端产品占比不到30%,产业利润率低于江苏、广东两省近1个百分点。产品技术水平含量整体偏低,高技术产品较少,大部分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在重点装备领域,代表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航空航天和卫星与应用装备基本处于空白;新能源乘用车缺少高端车型,中低端产品仍唱主角;在医疗设备、农业装备和数控机床等特色优势装备领域,医疗设备规模小,品种单一,带动力弱,而农机装备厂虽多,但技术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大型智能成套生产线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从研发投入来看,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到2%,与发达国家技术研发投入占比平均5%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创新活动来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从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来看,山东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数量虽居全国前列,但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创新引领动力不足。由于一些诸如政策、地域的限制等因素,难以吸引到高端技术人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技术工人严重匮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标准国际化水平不高,团体标准发展较为缓慢,新兴领域(如智能制造)标准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时竞争力不够。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时,需要依照相关国际标准,而高端装备制造相关国际标准大多严于山东省制定的标准,企业面临技术壁垒,制约了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全省大力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现拥有5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45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但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步伐,基础配件供应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且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和协作机制,合作力度不够,企业集而不聚。从产业布局看,布局较为分散,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严重,有限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
山东省缺少像西门子、GE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本土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不高,大量代工企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整体品牌效益不高。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有55家企业上榜,其中山东省企业5家,上榜品牌数量虽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省市相比,品牌总价值和平均价值较低。201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排行榜排名前20的企业中,山东省只有1家,位居第9名。
①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和重点产业基地,强化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育和倡导工匠精神,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大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等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与支持本省企业与国内外高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展产业专家智库作用。
② 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推动建立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开展国内外自愿性认证活动。针对本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提高第三方检验检测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协同服务能力建设,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质量技术基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③ 全面推行精细化质量管理
全面推广应用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培训,鼓励、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广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改进、质量风险分析等活动。针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规模优势的企业,积极组织实施质量诊断,支持重点企业瞄准国内、国际标杆开展对标达标。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提高中小型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① 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研究
鼓励、支持相关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核心技术攻关,研究解决影响基础零部件产品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强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加快先进工艺研发,加强可靠性设计和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
② 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鼓励企业先进制造技术、重大装备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引进与应用,构建系列化、规模化、高端化产业体系;瞄准国际高端技术方向,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
③ 提升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
优化集群内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区入园,推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大中小企业协作,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做好专业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上下游互融共生的一体化生产格局,形成协同发展优质产业链。
① 加大质量创新投入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定期发布应用性、瓶颈性和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加大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的立项支持。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高水平专业化研发机构,促进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
②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
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生产全过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工程。积极推广应用企业间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推进设计、制造和数据等资源的共享。支持数控、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和互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化装备产品。
③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鼓励企业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延伸服务链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新模式服务,支持企业由生产加工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变,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① 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畅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渠道,支持、鼓励相关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开展重点产品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提升本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标准质量水平。重点在轨道交通、海洋装备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标准,带动产品、技术、服务和品牌,服务“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② 培育壮大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围绕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高端能源装备、高性能医疗设备和智能农业设备等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发展基础的产业领域,引导社会团体、产业技术联盟和企业满足创新和市场需求,制定、实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团体标准,推动重点产业基地发展。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制定一批技术指标领先、实施效益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质量标准,引领带动产品质量提升。
建立健全品牌培育机制,积极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大力实施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品牌价值评价,提升自主品牌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和专题展会,搭建自主品牌海外展示平台,组织、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知名展会。加大活动(如:“中国品牌日”“质量月”)宣传力度,讲好品牌故事。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强化品牌创意设计,完善品牌经营管理体系,开拓品牌传播渠道,进行差异化品牌形象传播,提高品牌影响力。
本文针对当前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从政府层面对如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初探。高端装备制造质量提升,企业是主角、主力军,作为服务型政府,努力为本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行业发展培育沃土,助力企业和整个行业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今后,笔者还将对重点产业集聚区、不同细分领域的特性和发展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