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及浙江“十四五”规划研究的若干建议

2019-01-27 13:30
浙江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十四五长三角上海

上海作为全球中心城市、长三角龙头,其“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不仅事关上海市,对长三角省市一体化、引领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升级有着越来越重大影响,需进一步增进共识、共生共赢

当前及其未来一个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抬头风险将依然存在。上海“十四五”规划研究需对此高度重视,对经济增长等的预期需在谨慎乐观中保持冷静、清醒。同等重要的是,对上海市及其背后的长三角区域,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专业化分工细化在不断深入,有效市场在不断扩大延展、升级,这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所需资源要素也已越来越难以由一个城市单独储备,越来越需要深度参与、引领区域一体化、开放全球化,以在更大空间、更高层级上实现资源要素的配置优化,特别是对致力于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来说。上海“十四五”发展需首先加大市场化改革深化、加强创业创新鼓励、一流营商宜居环境优化,加快做大做强综合实力;需充分认识到长三角以及长江经济带的腹地广阔,是上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依托,上海只有积极主动加强对长三角区域的开放合作、引领担当,才能建好全球卓越城市。浙江“十四五”规划研究的起点亦应类此,需进一步就“十四五”规划增进与上海深度合作,不断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级、结出合作硕果。

主要路径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就进入了以城市为主载体、城市化为主动力的阶段。只有城市,才能有效集聚科研、金融、信息、人才等资源要素,并保证有足够的创新驱动所需密度。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主形态已从制造经济升级为服务经济,城市形态已从独立城市升级为大都市区、超级城市群,以能汇聚更多的教育培训、创业创新、健康休闲等高端资源。

上海“十四五”发展更需从此视角来深度参与和领衔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更多是世界级金融、科研、教育、医疗、文化、信息等资源要素,以及世界级高端制造、高端信息、高端商务、高端航空航运等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做强的主平台、大“子宫”,更多是国际一流的基于政商现代健康生态的营商环境优化,以及国际一流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宜人环境营建。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上海“十四五”发展的高质量、高能级。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的城市化主体形态已转为都市区,“十四五”亦需进一步以杭州都市区为中心,联动宁波、温州、金义都市区等,共建浙江省大都市区,有机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组成部分,作为浙江现代化发展的主方向、主路径。

经济升级

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是由“五大”国际中心为支柱有机构成的,其中规模大、能级高的国际经济中心有着核心性基础地位,并由此支撑和衍生国际创新、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也因此,“十四五”及其未来一个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上海经济,仍是关键、迫切而任重道远的中心任务。同时应充分认识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非常综合、系统的大工程,需统筹谋划、整体升级,就上海来说,“十四五”时期需有机推进产业体系、经济形态、经济业态、经济生态“四位一体”的建设发展。

产业体系上,需侧重先进制造,如大飞机、核电等高端成套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智能机器人等新硬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医疗装备等先进制造,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创服务等现代服务和智慧旅游、智慧医疗、在线培训等新兴服务的培育做强;经济形态上,需坚定推进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把先进制造纳入服务经济,来有机延伸和衍生研发设计、消费体验、增值服务,积极成为我国服务经济培育做强的示范城市;经济业态上,需着力支持“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金融”“数字化+贸易”“数字化+科研”“数字化+创业”等新业态的涌现、培育与普及,学习借鉴杭州梦想小镇等新空间建设的先进模式创新做强上海自贸试验区及其临港新片区等新平台;经济生态上,需学习借鉴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模式,优先在浙江、江苏、安徽建立一批特别合作区,积极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共生共赢的经济生态。近期可重点加快探索建设浙沪洋山特别合作区。

浙江省“十四五”经济升级也需“四位一体”,特别要坚持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做大做强有机纳入服务经济形态的培育形成中来,有机纳入浙江省大都市区的建设发展中来,才能事半功倍、可持续富活力。

功能布局

国家正积极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基于“多规合一”理念和要求。上海市地处长三角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城市规划建设需在强调紧凑、精致的同时,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建构,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加强市郊区镇的高水平开发。特别是要抓住“五大”国际中心、上海自贸试验区及其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补齐浦东新区的原南汇区域、奉贤区、金山区等功能区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科研商务人居功能、先进制造与港航金融服务等短板,积极加强与主城区间的多层级城市中心建构、快捷通勤网络健全与人口人才集聚,做大做强上海“金南翼”。

进一步,需充分注意到上海“金南翼”做大做强特别需充分依托和带动好浙江杭州湾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共建共享好世界级港口集群与海事服务、数字经济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及其所需的世界级科研创新、创业创意、休闲养心等服务生态,进一步加强上海与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城市的长三角南翼城市群的快捷通勤网络完善、医疗教育社保同城化、科研发明与创业创新生态圈共建,共同做大做强长三角“金南翼”。

近期浙沪需从战略高度加强包括上海“金南翼”的长三角“金南翼”整体规划,作为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深化细化。

基础设施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应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综合交通、智慧化信息、金融科技、生态环保,“十四五”期间上海都有积极引领、带动示范的大空间、大作为。

综合交通上,上海需进一步完善与郊区城镇间的通勤网络,尽量减少换乘和待车时间,提升其宜居宜业品质。要以长三角主要城市间通勤一体化为努力方向,积极建构时速600公路的新一代磁悬浮高铁网络+时速350的高铁网络+时速200的城际铁路网络,前者需上海牵头加快谋划,加快建成长三角重要城市“1小时通勤圈”;后者要充分利用原有动车、普通铁路资源,加强改造更新,作为市域轨道交通,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智慧化信息上,上海要牵头建立长三角5G网络建设与商用联盟、工业互联网联盟、车联网联盟、城市大脑联盟,加强长三角信息安全的联合保障和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安全的法规制定。这也将是“十四五”长三角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领域,需在关建技术与标准制定、重要节点与基础设施布局、投融资与费用安排等方面加强研讨和决策。

金融科技上,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着力加强数字货币、区块链、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的联合研发,保障长三角区域的金融安全与现代化;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的在线监测与动态监控、预警与解决方案提供,加强在跨界电商、市场采购、人民币国际化、自由账户等领域的金融技术支持与人才供给,加强绍兴等长三角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布局优化与建设指导。

生态环保上,上海需进一步健全与江浙皖的大气联防联控,加强长三角内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特别重要的是,亟需加快加大长江口及其附近东海海域的污染综合防治与水生态修复。亟需学习莱茵河治理保护经验,由长江流域最下游的上海牵头,国家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指导,创新建构长江流域水生态综合保护体系,有效实现长江口及附近东海海域的水生态环境修复。

这四大领域的基础设施补短板、增优势也是浙江省“十四五”需重点着力的。同时,也需积极探索、增进四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间的有机联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两大蓝海

围绕“五大”国际中心建设,“十四五”上海市高质量发展可打造、形成的蓝海较多。从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提升城市能级高度的视角,还需着力打造高等教育和品质旅游这两大蓝海。

高等教育蓝海。新时期国家和区域间的竞合,很大程度上是创新驱动能力的竞合,更深一层则是高等教育的竞合。上海是我国高等教育重镇,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亦集聚了较多优质高教资源,需进一步建构国际化的长三角高校联盟,打响类似美国常春藤的高校群品牌。

品质旅游蓝海。长三角汇聚有大量优质旅游资源和品牌,需着力在旅游品质提升上下大工夫。一方面要进一步为长三角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与住行、文化、娱乐、购物等体验,用高品质服务替代其境外旅游;另一方面要加强过境免签政策的升级与长三角区域共享,加强国际医养服务区的联合创建与服务优势互补,加强新的标志性国际旅游景区建设与品牌打造,复制推广海南国际旅游试验区建设成功经验,不断增强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

这也是浙江“十四五”时期需重点培育、做大的蓝海,和上海、江苏、安徽等长三角省市一道,积极形成国际品牌和竞合优势。

猜你喜欢
十四五长三角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上海之巅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