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华菩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银川750021)
以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号召,各行各业普遍掀起“互联网+”热潮,在教育行业教育的信息化成为不少高校改革的关键,新技术与教育的碰撞,越来越多的高校明白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教育信息化被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与科技,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包含了教师自身的工作态度、教育水平、教育信念、兴趣爱好等。这些综合因素形成了教师现有的教学模式。面对社会信息化的需求,青年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青年教师在访谈中提到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查找有用信息更为便捷,而且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青年教师提到信息化的优势就在于课堂学习更丰富、设计教学任务更灵活、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这说明青年教师普遍支持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认为信息化技术有效地辅助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使用范围还是局限在课堂教学PPT 的使用上,在其他方面的使用并不广泛。这一现象也影响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其自身发展。
在与青年教师交谈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受时间、精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少制作微课等形式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上PPT 的演示,这就表明随着慕课、微课等形式的出现,教师对新型信息化教学的认知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教师已形成初步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但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设计教学资源、制作网络资源[1],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也缺乏动力,另外,教师对相关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认识可能存在欠缺,零散的知识并没有形成教学体系,进而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于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介绍,学校授课教室都安装有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条件尚可。青年教师反映学校教学资源库资源较少使用不方便。由此得知,许多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库,但教学资源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学校师生的教学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建设资金短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此外,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难以拿出更多的时间研究信息化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在三种因素相互影响下呈动态发展。
教师所掌握的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应用知识相对匮乏,信息技术应用、资源整合能力薄弱,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主要通过网络下载课件、教学参考书辅助和自己制作课件的形式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首先,这样的形式不利于教师传递多元化的教学知识。其次,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但是能够熟练使用Authorware、Flash 等课件制作工具的教师相对较少。这说明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同样存在缺陷,同时因为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和激励机制影响了教师利用新技术研究发展教学方式的主动性和动力,导致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运用只停留在浅层应用阶段,并没有和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宁夏的民办高校在办学历史周期、师资力量、科研能力上均有不足之处,基础性和原创性的科学研究难以展开,民办院校只有坚持以“本科教育”和“培养知识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才能在高等教育中立足[2],面对已成趋势的信息化教学,宁夏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态度积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要实现信息化应技术先行,具体如下:主要负责校园网络、网络应用等信息化校园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确保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负责信息化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保证在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够迅速应对,提供面对信息化教师教学的用户培训和用户服务。青年教师是信息化实施的主力军,确保青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中明白怎么运用,努力提升用户体验,负责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和数据规范的开发和管理监督。及时收集信息了解前沿动态,优化应用系统并规范监督使用。通过以上的职责划分全方位地服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网络的使用,为教师解决技术难题。
青年教师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体现在信息化技术教学技能应用,如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等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方面。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前沿科学的发展了解不及时。针对前者,学校可以举行定期系统化的全员教师培训,进行有关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全方位的培训,目的就在于增强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在信息化指导下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后者,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旨在使青年教师掌握信息化改革与研究的最新动态,保持青年教师对前沿信息化的敏感度。
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是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民办院校致力于培养社会化的复合型人才集知识与应用于一体。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可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为教师的信息化研究运用提供动力。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从学校的角度重视信息化教育研究,可以划拨专项资金资助教师的信息化项目研究;可以在评定教师职称时加入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考核评定;定时举办研讨会,青年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信息化运用等进行讨论、交流,相互促进学习。学生是信息化教育的受益者,可以和学生探讨,让学生建言献策,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青年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社会,拓宽自身的职业发展,并转变职业角色,即在学校是一名合格教师,走上社会是行业专家,走进企业是高级技师。所以仅仅依靠校本培训是远远达不到的,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学中提升信息化技能增强实践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首先应学会自主学习,以应对信息化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知识技能与信息化教学技能的融合,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升民办院校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民办院校应大力支持信息化教学的运用和推广,提升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