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彪,孙勇,黄群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215300)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着人们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院承担越来越多的人流量,患者和职工全年每天都要在院内进行各种生活与工作,医院生活材料来源种类多,每天的消耗量大,日常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多。国家和各级政府已经明确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根本出路在于“减量化”和“资源化”,其中垃圾的源头分类既是前提,亦是关键[1]。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合,类似于一个“小社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于促进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改善医院环境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也是对目前垃圾分类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制定了一套符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集宣传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来改善医院环境。
医院日常生活垃圾主要是指在医院内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品,范围主要包括药品纸质包装、建筑垃圾、塑料制品、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一次消耗型生活废品等(医疗垃圾及废弃物需另行专业处理),从地域上讲包含了门急诊、病房、手术、库房、食堂、行政区、科研区等不同性质的区域。从产生垃圾的人员而言包含在院职工与住院患者,同时也包含患者家属或社会人员。
尽管医院都设有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但由于前期分类简单,管理不善、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配套不齐、考核不严等复杂原因,大部分患者并没有按要求进行分类投放。除此之外,由于医院功能布局繁多,各区域不同性质的人流量大、个人素质差异的原因,随地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垃圾分类是环境维护、科学处理、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以往现实中,医院更加关注的是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而生活垃圾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激励和上级考核不够到位、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不足、需要资金投入等诸多原因,导致垃圾分类推广一直难以深入。
发达国家进行垃圾分类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做得越细,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就越高,处置成本越低。垃圾分类投放标准细化对于垃圾回收利用十分有效,也起到削减垃圾处置成本的作用,也方便大家遵照标准进行垃圾投放。经调查,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有垃圾分类意愿,但在缺乏系统分类方法和认为自己的分类行为无实质意义的情况下,多数人就会放弃垃圾的分类行为[2]。因此,细分垃圾分类标准将会督促大家有序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围绕垃圾分类投放这个重点,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落实工作。
由医院领导牵头,制定垃圾分类管理的整体规划体系,实施全员参与,建立全局思维,从上至下建构成一个完整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根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生活垃圾的监管制度,让社会化员工与全体医护职工统一思想,拥有共同的目标。总务处每月按计划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分别组织社会化职工、行政职能科室、临床护士长、全院职能科等进行反复培训,并灵活地运用微信推送宣传和线下宣传等方式,利用工会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招募。提高全院职工和来院患者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宣传模式,加强垃圾分类的日常宣传教育,树立起垃圾分类的共识,帮助全体职工及住院患者自觉树立起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的观念意识。
在医院门诊、病区、行政后勤等区域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分别配置各种垃圾桶,设置院内大件垃圾回收箱,实现大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设置智能分类回收箱,方便垃圾分类投放。根据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配置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方便大家辨识。与此同时,对垃圾回收设施的使用进行合理地布局,如在门诊医技区域根据人流特点布置垃圾桶,更方便垃圾分类的投放。更新垃圾分类设备,在垃圾回收房设置各类垃圾的存放区,方便回收利用。针对餐厨垃圾特点,在院内建立专门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将餐厨垃圾转换成有机堆肥。
每周汇总,每月总结,每日抽查,对物业公司、临床科室、职能部门进行垃圾分类落实的考核。明确相关人员的主体责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适当的激励,更需要严格的考核手段去约束。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处理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程序来规范,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强化全过程监管,使垃圾前端分类与后续处理统筹兼顾。完善责任制度,利用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化员工共同努力形成全方面、多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在垃圾分类中落实不到位的科室应在其每月绩效考核奖中给予相应扣除,如是物业或外部单位的,与每月服务考核挂钩。对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好的科室或单位给予奖励。
通过近一年的不断宣传与改进,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院内生活垃圾处理量明显下降,实现了可回收垃圾与厨余垃圾的再次利用,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医院在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好处。同时,作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部门,为了将生活垃圾分类做实,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
①全社会共同参与,让医院周边的环境统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分类投放的习惯;
②管理部门设置合理的回收地点,合适的清理周期;
③企业对于产品内外包装及产品本身的废弃处理要能在包装上明确注明,方便使用者正确投放;
④从立法和执法上规范市场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3]。另外,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控制垃圾总量,更好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共建美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