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450002)
减税降费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财政减收,地方可支配财力下降。以河南为例,2019年前三季度,河南全省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增速均呈现下降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比下降5.8%,税收收入增速同比回落11.3个百分点。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增长5.7%,同比回落10.4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增长0.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30.3%,财政收入下降非常明显。
财政支出尤其是民生支出具有刚性增长的特征,尽管财政收入增长大幅下滑,但是财政减支的空间却很小。以河南为例,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0.8%,同比增速下降0.6%,表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特征。在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较大,通常占总支出的近八成。前三季度,全省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0.3%。在收入下降较大的情况下,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的刚性增长,成为危及地方财政可持续的重要因素。
受一系列减收增支因素叠加的影响,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存在着财政“双缺口”。以河南为例,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3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19.6 亿元,财政缺口是5186.6 亿元。在现行财政体制下,这一缺口主要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弥补。从增长速度上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0.8%,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增速缺口,达到3.4%。
当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随着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企业所得税减免范围、增加个人所得税抵扣等政策的实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等支出需求不断增加,地方政府收支矛盾凸显,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着巨大挑战。政府财政收入的下降,将会影响政府基建投资。
近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与事权上存在不协调问题,地方财政承担着过重的压力。从减税降费本身看,很多减的都是地方的收入,地方受到的压力更大。因此,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不在中央而在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实质主要是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随着地方财力的减少,地方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将会增加,这一状况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不利的。
地方政府面对财政收支困局,最现实的思路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然而,由于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来的一些财政增收的办法难以为继。目前,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受到中央的严格管制,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地方国有企业比重已经很小,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数额较小,依靠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解决财政紧张问题,恐怕车水杯薪[1]。
事实上,减税降费的压力不在于中央,而主要来自于地方,财政可持续问题主要在地方政府。由于调整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关系的主动权在中央手里,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推进财税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创新财税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鼓励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培育和拓展税源,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源不足的问题。
面对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开源节流,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优化财政支出方向。一是要大力压缩“三公”经费。进一步推进地方机构改革,实行“精兵简政”,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二是优化民生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结构和支出顺序,控制民生支出过快增长。三是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对所有财政支出都进行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四是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PPP,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民生项目建设。
本次减税降费来说,减税主要是减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事实上,在地方税体系中,还应有更多的税种,积极培育其他税种,成为地方财政“开源”重要途径。一是资源税。要扩大资源税范围,将更多资源纳入征税范围。二是房地产税。积极研究物业税立法,考虑在物业持有环节征收。三是遗产税。加快遗产税立法,研究建立我国遗产赠与税制度。此外,要加快研究实施社保费改税制度,逐步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方财政收入来源除了税收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外,还包括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根据全国财政决算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4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为77%,低于IMF 提出的政府债务率控制标准区间(90%~150%),表明我国地方政府仍有一定的举债空间。面对当前地方政府收支矛盾,地方政府要争取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有效增加财政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