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陕西 咸阳730020)
营运资金的健康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保障。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立足相关理论基础,着眼于供应链集成的优化研究。
Hampton D.Hager 强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有效的循环使用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快速沉淀[1]。提出加快现金流转速度的措施,进一步充分肯定了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付根认为国外企业普遍重视现金流量的变动,资金紧缺对于国内外的企业来讲,它都是一个共同存在的国际通病。现金流量的不稳定性和非协调一致性,促使企业必须保持一个适量平衡的净营运资本水平。
国内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目标的早期研究,主要表现在营运资金能够为企业创造流动的资金价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净营运资本水平,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较多利润价值最大化[2]。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市场经济开放,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向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扩展,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内容,也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次,学术界对营运资金开始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研究。Vickery S K 研究企业与其供应链环节中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经营,研究发现供应链的集成效应并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企业并未因此创造更多的资产报酬。Das A 提出企业应该优化供应链结构,而不应该过分注重供应链的集成效应,以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但这一阶段的研究缺少专门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实证调查,研究过程忽略了资金运动环节上,营运资金管理活动与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协同反应,缺失了营运资金管理专项数据平台的支持,使得研究结论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杨雄胜、缪艳娟提出营运资金管理的理想状态是企业流动资产中的经常性资金与流动负债中的生产经营性负债的经常性资金平衡匹配,这样企业资本的流动成本很低,在此基础上,他对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划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提出平均应收账款周期和逾期率的概念。这一观点完善了国内营运资金现代理论的研究。
随后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从渠道管理的视角出发,将营运资金的要素内容按照流动资产的来源渠道分为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和日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再进一步将日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企业的采购、生产和营销三个分销渠道进行重新界定。这一理论框架的构建,为我国采用跨区分销经营模式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向。
Hampton C.Hager 首次提出缩短现金周期,优化现金管理的方法。Richards V D.构建现金周转期(CCC)指标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Janes A Gentry R & Hewalee 利用加权平均的运算方法,进一步完善现金周转期指标,有效地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郁国建指出传统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中涉及供应链的三个分销环节,彼此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罗福凯、车艳华认为营运资金在供应链环节的运动,为客户、供应商与销售商三个利益相关者创造出具有溢价功效的价值链。同时,研究还将无形资产引入营运资金管理中。
王竹泉、徐金泉提出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供应链与渠道管理的协同作用,是快速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升的新的融合趋势。赵希茹分别计算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率,针对筛选出营运资金周转不良的环节,采取具体的改善措施,解决营运资金周转率低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企业经营效益日益下行,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吴良海、周银从非经济属性因素的社会责任践行角度,提出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能够有效提升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这种效应在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显著。
上述研究,为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营运资金相关内容研究的创新给予了数据支持。但是,当前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基于经营活动的渠道来分析,但是企业如何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全球经济下行对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带来的冲击和风险,还需要在理论上寻找完善营运资金评价体系的方法,进一步完整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