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检验检验中心,河北 邯郸056201)
近年来,在水污染问题关注度提升的背景下,水质检验工作也越发被重视。做好水质检验工作,可以对水中的大量污染物、有害病菌、矿物质进行确定,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传染病的范围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水质检验工作,预防因水质问题影响生产的情况发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用水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现阶段,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可用水资源的质量,则需要对水源进行检验,尽量减少水资源中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就水质检验而言,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查找误差出现的原因,从而保障水质检验工作的有效性。
系统误差是水质检验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误差。由于水质检验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检验,但因系统固定因素的存在,常常会在一次检验中出现多次误差。例如,检测设备有误差存在,而检验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现误差的存在,将会导致数据出现误差,甚至会影响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可见,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误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水质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出现。除了固定性因素外,还存在水质检验过程中的不固定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如溶液浓度,因溶液浓度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使得检验人员难以准确把握溶液的浓度值[1]。针对上述情况,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溶液浓度的测量,从而保障水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
水质检验工作主要是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存在人为因素导致水质检验的误差,也被叫做过失误差。就水质检验来说,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检验流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另外,有的水质检验工作人员对检验设备等工具的清洁工作不重视,很可能会影响检验的最终结果;水质检验过程中一些试剂的核对工作,试剂间的差异就会给最终水质检验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除了系统误差,还存在偶然误差,也就是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误差。在实际的水质检验过程中,尽管有效控制了系统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仍然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来影响最终的结果导致误差的出现。这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误差,常常会在水质检验过程中出现。因此这也是影响水质检验数据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水质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精度标准均不相同。但在同一检验项目中,应尽量保证采用检验的方法、设备仪器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最终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水质检验数据结果的比较研究,可以实现减少误差的目标。
在对水质检验仪器进行校正时,不仅要校正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还要对其进行样品检验,将检验结果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者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则说明仪器具有高精准度;如果误差较大,则需要分析误差原因,并对仪器进行校正,从而进一步保障水质检验结果的可靠性[2]。
水质检验的结果是以数据的形成呈现,对结果的处理就是对检验数据的处理。面对检验结果的大量数据,首先需要检验人员对其进行挑选和处理,主要是对存在异常或者不符合检验目的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要分析产生这些数据的原因,且做好相关记录;其次是对剩余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从而保障平均值与测量数据间绝对值的可靠性;最后可采用4d法对数据进行保留。
对于水质检验的数字处理,可以借鉴其他项目的检验方法,将相应误差进行有效处理。在运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质检验人员根据工作经验,反复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二是当确定滴定管数据时,也需要反复核查和检验。另外,滴定管数据的读取时,一定要保障视线与液体凹面保持平行,减少视觉误差。
为减少水质检验数据误差,应加强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控制,可以通过统一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矫正、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检验结果和数据的处理等措施来保障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水源,确保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