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倩:在农村福利院当个好管家不容易

2019-01-27 04:03高艺源
中国民政 2019年17期
关键词:孔家敬老院福利院

本刊记者 高艺源

今年夏天,邹倩突然“火”了,成了湖北省乃至全国民政系统的名人。但是,英山县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的孤残老人们却“不乐意”。原来,是他们生怕邹倩因工作需要被调走,他们可舍不得这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女儿离开。

24年前,17岁的邹倩放弃在上海打工的不错待遇,进入英山县孔家坊乡福利院工作。自1999年担任院长至今,8700多个日夜,她始终默默坚守在养老服务事业第一线,不忘初心和使命。邹倩既是院长,更是护理员、服务员,为老人理发洗澡,悉心照料,至今已情暖近200位孤残老人。今年7月,邹倩被湖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评为新时代“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好典型、新模范,成为湖北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身边榜样。她的先进事迹吸引了一拨拨前来学习交流的单位,被新华社、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众多网友为她的大孝、大爱、大善点赞称好。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度”,邹倩一边安抚“怕她被抢走”的孤残老人们,一边感叹:“忙完一天,躺在床上浏览网友留言,他们的鼓励让我热泪盈眶。”

记者:17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您在人生中最烂漫美好的年华选择到敬老院为孤残老人尽心尽孝,对您而言,这是一个怎样的开始?

邹倩:在我一岁时,母亲就离开了我,父亲因工作原因无法照顾我,我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们对我的那种疼爱和恩情,令我毕生难忘。可等我有能力想尽孝时,他们却已不在人世了,这成了我永远的遗憾。带着这个情结,我来到福利院,把这里的孤残老人当作自己的爷爷奶奶,悉心照料。时光飞逝,青春渐远,在福利院里,我不知不觉干了24年。这些年,我有过委屈,有过犹豫,也有过苦累,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没有后悔过、没有放弃过。因为我知道,照顾好福利院孤残五保老人,成为他们贴心的小棉袄,那就是我的入党初心和不变的追求。

记者: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照顾孤残老人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又需要耐心和经验,而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尚未成年。当时,有没有什么事情让您印象深刻,有没有想过退缩?

邹倩:自踏入社会的那天起,我就暗暗发誓,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正是在这一信念的驱使激励下,我无惧苦累,那些委屈和犹豫在实践工作中逐渐转化为了自豪和坚定。孔家坊乡福利院如今约有院民33人,平均年龄近74岁,都有不同程度的智障、聋哑、肢体残疾,特别是全失能老人,全身瘫痪,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经常撕掉尿不湿,用手抓屎抓尿,涂得满床满身。刚开始面对他们,我也犹豫过、踌躇过。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他们洗澡擦身,更衣换被,冲刷地板,现在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

只是,还记得刚开始给老人们洗澡,我很是犹豫,女性还好说,男性怎么办?那时的我可是一个十几岁少女啊。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想明白了,也坦然了,如果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会不好意思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不给他们洗谁来给他们洗!有了别扭的第一次、第二次……我慢慢克服心理障碍,以后便习以为常了。

记者:您把敬老院的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那他们又是怎么看待和您的关系的呢?

邹倩:他们也把我当作亲闺女啊。孤残老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直系亲属。病危时,我就守候在老人身边,陪他(她)度过最后的时光。有一个叫何兴国的老人,胃癌晚期,我每天为他做流质的营养餐,一勺一勺地喂,可他总吐得满身都是,一天下来我要为他擦洗十几次。在他临终前,他的侄儿拉着他的手,他却一直望着我,嘴唇抽动想和我说句话。我上前握住老人因病痛折磨,骨瘦如柴的双手,他久久不肯松开。他安详地走了,像睡着了一样。这些年,经我床前送终、亲手料理后事的老人有100多人,每次我都亲自为逝者擦洗,换寿衣。我用内心的孝善为他们补上亲情的缺憾,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得到的,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珍贵情谊。

记者:看得出来,敬老院是您的大家,而您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主心骨。为了呵护敬老院,您一定付出了不少吧。

邹倩:福利院是五保老人的家,也是我的家。既然成为了福利院的管家,我就要尽我所能,让全家人过上安逸幸福的日子。税费改革之前,我需要到各村收取五保老人的供养口粮。一次,我骑着一辆载重自行车,到全乡最偏远的八仙畈村收粮食。那天傍晚,我才收了100斤大米往回赶,不料下坡时连人带车摔进了路边的秧田里,浑身湿透,鲜血直流。但想起厨房里米缸见底了,明天老人们还要吃饭,我只有抹去泪水,夜幕下,一瘸一拐地把米拖回了福利院。

记者:有人说,服务管理的质量是福利院的基本,但养老环境对安享晚年的老人而言同样重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邹倩:孔家坊乡福利院始建于1992年,由破旧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改建而成,那时屋面漏雨严重,雨后潮湿,房里常钻进蜈蚣、蛇。更让我担心的是,房屋漏水严重,遇上狂风暴雨随时可能坍塌。为此,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终于在2004年,福利院搬迁到了新屋咀村。在那里,我带着大家自力更生,锄荒草、整房屋、种蔬菜。2013年9月,在民政部门支持下,我们又在原址建起3层新楼房。如今,这座花园式的福利院已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我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

记者:您的家人怎么看待您的工作?您又是怎么面对的呢?

邹倩:这些年,我能把心血全部倾注在福利院,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的父亲是位乡镇老党员,看到福利院老人安享晚年,他很欣慰。退休后,他还主动帮忙带外孙,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丈夫心疼我时常挨智障老人的打,也曾动员我换工作,但仍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个选择。我的儿子在他7岁时曾跟我说:“妈妈,你对福利院的老人这样好,我也想成为你福利院的一名五保。”说实话,每每想到这里,我都对儿子感到愧疚。如今,我的儿子20岁了,是一名大学生,也常常来福利院做义工。

记者:孤残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照顾和服务他们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能谈谈您的经验和心得吗?

邹倩:孤残老人大都行为古怪、爱惹是生非,沟通起来特别困难。那能怎么办呢?我只好与他们交心谈心,一点点地纠正他们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润物无声。时间久了,老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多了,关系也融洽多了。让我欣喜的是,在我们福利院,还有几对情投意合的孤寡老人喜结良缘,携手晚年。早在1999年,当时我只有21岁,就被委以重任做了敬老院的院长。从那时起,我的办公桌上便长期放着一本《院民日志》,我每天记录院民的身体状况、活动情况,坚持早晚查房巡院,一日三餐点名,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一直这样坚持着。二十多年来,福利院里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我深知当这个家的管家不容易,但我会一直尽职尽力。

记者:您说成为共产党员是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梦想。您做到了,如今还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模范。您怎么看待这种身份的转变?

邹倩:社会上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共产党员到福利院捐款捐物的大爱奉献,让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爱。2002年7月,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是党员,就要时刻替单位利益着想。在我们福利院改建时,为了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我每天带领院民们清理砖头、石块等材料进行再利用,虽然每天一身汗、一身泥,但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我领着身体较好的院民种菜种粮、养鸡养猪、割草砍柴,开源节流,丰衣足食。我想,我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只是牢记了当年的入党誓言,做了一个基层民政人应该做的事。

记者:这么多年在敬老院勤勤恳恳、坚守一线,您的工作能力和成绩也有目共睹,那您有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去更好的单位发挥自己的价值?

邹倩:我常说为孤残老人谋幸福就是我的初心。的确,曾经有好几次机会可以让我调到别处去,但我想,福利院需要我,院里的孤残老人更离不开我,为此我选择留下来。虽然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平凡的事,但我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到艰苦的岗位工作。我愿意继续默默坚守在这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猜你喜欢
孔家敬老院福利院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福利院的孩子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BABY,COME BACK
爱心送到敬老院
闭门即是深山
闭门即是深山
火场救人
新文化运动就意味着割掉“孔家”命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