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建设研究

2019-01-27 03:03苏友涛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诚信学术

苏友涛,齐 发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是指年龄在35周岁以下,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在科学传播和研究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精力充沛、思维开阔,正处于科学研究的活跃时期,是科研人才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建设,对其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学术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个人发展成才的必然要求

学术诚信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品格素质,是进行科研活动必须守住的行为底线。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对个人的发展成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有利于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道德之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工作者,坚守学术诚信是其科研人生的底线和基石。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可以有效帮助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树立诚实守信的品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其个人的道德素质水平。其次,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有利于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能力作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其提升必须依靠个人的长期努力和坚持。在科研工作中,如果背离学术初心,存在侥幸思想,弄虚作假,那么自身的科研能力永远不会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背弃学术诚信会受到严厉惩罚。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均对学术失信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如果在科研行为中发现存在学术失信以及其他违反科研规定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会断送自己的科研前途。

(二)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手段

党的十八大将“诚信”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写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诚信建设作为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校园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术诚信建设提高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水平,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避免因学术失信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事件的发生,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影响。其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在高校中一般承担教学任务,作为教育者,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学术活动中恪守学术诚信,才能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国家栋梁之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最后,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开展学术研究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谐的学术氛围有利于促进学术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规定的学术标准基础上刻苦攻关,有利于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三)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对推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有利于维护学术秩序。科学技术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学术秩序的影响,良好的学术秩序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研究环境,保证各项科研计划顺利实施,各项工作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加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建设,提高其个人的品德修养可以使之自觉遵守并主动维护、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秩序,有利于从源头上产生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力量。其次,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有利于鼓励先进人员。加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建设,对在科研过程中坚守学术诚信并产生重大科研成果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学术失信人员进行严格惩罚,以此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形成积极正确的导向,对于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术质量。通过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形成良好的学术秩序,可以有效避免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之间产生不良竞争,即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违反学术秩序和学术道德。而有利于在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之间营造一种积极正面的竞争环境,充分激发其创新潜力,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进步,提高科研工作的整体学术质量。

二、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主义泛滥

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工作者理应将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目标追求融入到整个社会标准体系中来。然而当前部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背弃学术道德和学术准则,崇尚极端个人主义,将学术研究作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背离学术研究的初心。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会深受其所处文化氛围的影响。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娱乐化节目和新闻借助手机等网络终端日益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促成了“泛娱乐化”思潮的产生和兴起,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在“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一切向“娱乐”看齐,幻想“一夜暴富”,严重腐蚀了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学术道德。

第二,“论文至上”的学术评价体系。当前相当数量的高校采用“论文至上”的学术评价体系,即将论文发表的数量与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职称、评优评先、奖金发放等捆绑在一起。这种学术评价体系,使得部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改变了原有的价值目标,将发表论文作为获得名利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学术环境的熏陶下,刺激产生了论文代写代发市场。根据对各类学术期刊中代写代发者的职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高校教师已经成为论文代写代发市场的“主力军”。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论文代写代发”可以检索到数以万计的相关广告,甚至可以根据发表目的例如“职称”或“评奖”进行私人订制。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术活动,出现了大量低质量论文,而且,这种学术失信行为还会影响到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十分恶劣的影响。

第三,缺乏时代责任感。当前,学术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许多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将学术研究与个人的物质利益相联系,将撰写论文作为沽名钓誉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然而在当前的学术道德教育中,人们更多地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思想品德进行要求,而不注重将学术道德教育与家国教育相结合。学术研究只有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不朽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是人类的本能,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应该承担起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

(二)学校管理缺失

学校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聚集地,是开展各项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一性质直接决定了学校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负有直接的管理和教育责任。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缺失直接削弱了学术诚信建设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章制度不健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加强学术诚信建设的关键,是开展各种教育和管理活动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部分高校针对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学术诚信建设仅仅依靠时有时无的理论说教,没有制定完善的计划并形成长期工作机制,使得学术诚信建设无法有效推进。部分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忽视学校工作实际,使得制定的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实施并产生预计效果,最终沦为面子工作。部分学校在落实规章制度方面不坚定,甚至“打折扣”,反映出部分高校只重视科研成果,忽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道德培育的弊端。

第二,导师作用不明显。导师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对其良好学术品德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来看,当前导师在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培育上发挥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一方面,少数导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导师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各个领域和学科的带头人,有的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而忽视了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教育和引领。另一方面,少数导师只重视学术引领而忽视道德引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部分导师只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而缺乏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思想品德发展方面的关注和引导。有极少数导师自身就存在学术失信行为,无法做到以身作则,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建设和个人成长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第三,校风建设不充分。校风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建设的关键一环。但由于校风作用发挥的渐进性和不可视等特征,使得少数高校忽视了良好校风发挥的积极影响,认为其可有可无,进而不重视校风建设。少数高校还存在校风建设缺乏有效载体的问题,把校风简单地等同于校训、校徽。这种笼统的做法使校风缺乏内涵和特色,无法有效发挥较大的作用。少数高校在加强校风建设中忽视当前青年科研人员的时代特征,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和与当前各种新媒体技术充分结合,方法老旧,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社会引领不足

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这对于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社会层面对诚信文化,尤其是学术诚信的引领还有许多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法律法规亟待完善。随着“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的进一步曝光,越来越多的学术失信事件进入公众视野,社会对学术诚信的关注也变得空前高涨。例如,一些官员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仍能在短短二至三年内取得博士学位,这对一些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还有由论文代写代发促成的“论文买卖产业链”,其背后产生的不法利益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这一系列学术失信行为无一不对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而当前我国还没有对个人的学术失信行为认定及处罚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仅仅依靠道德方面的约束很难推动学术诚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文化内涵急需挖掘。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核心道德之一,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做人、处事的各个方面。齐国名相管仲首次将“诚”与“信”连接在一起使用:“中情信诚则名誉美矣”[1],指出了诚信对一个人品行操守的重要意义。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进入新时代,积极推动包括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建设在内的国家诚信建设,就要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不能仅仅依靠发文件、张贴标语。这种做法实质体现了诚信建设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良倾向,无法取得明显作用。

第三,脱离理想信念教育。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之所以会出现学术失信行为,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理想信念出现了偏差。加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建设,不能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去完成,必须将其融入到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中,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当前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教育缺少时代内涵和家国情怀,这就容易在意识形态领域被“泛娱乐化”等不良社会思潮钻空子,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影响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加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不断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第一,自觉抵制外部诱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2]搞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自觉抵制外部诱惑。当前社会上“泛娱乐化”思潮泛滥,一些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受其影响变得急功近利、贪图享受,把学术研究作为一项功利性活动,偏离了学术研究的初心,使学术失信现象频发。要做到“保持定力、严守规矩”就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主观方面来讲,品德修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勤劳诚实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要不断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抵制“泛娱乐化”思潮对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保持思想定力。从客观方面来讲,“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科研秩序的形成离不开纪律和制度的保障。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有“底线思维”,严守相关纪律和规矩,决不可为沽名钓誉和物质利益而违反科研纪律。

第二,锤炼独立自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2]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必定是艰辛的,每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过程也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作为一名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应该在不断摸索和学习过程中逐渐锻炼出与自身身份相对应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自主进行研究探索,而不应该寄希望于他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要“学会自己走路”,本质核心就是要锤炼出独立自主的品行和精神,不能将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功利性活动,更不能为了追求论文数量而求助于其他个人和非法机构,要坚持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锤炼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第三,勇于承担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2]“落后就要挨打”,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中,中国的青年学生打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以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为己任,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新时代的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既面临着国家、社会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也面对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影响国家未来命运的当代知识青年,必须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将学术研究与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克服学术功利化倾向,坚守学术诚信。

(二)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

第一,不断加强学校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2]学校纪律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必须遵守的底线,是培养其树立规矩意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科学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学校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前首先要明确学术失信的定义和行为认定,并根据失信程度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级别的惩罚措施,坚持“错罚相适应”的原则,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目标,既要惩罚错误的行为,也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广泛宣传。规章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惩罚措施,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规章制度制定完成后,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广泛宣传,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学术失信会对自身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诚信”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板报评比等活动加深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了解和认同,达到使教育内容有效内化的目的。最后,要从严落实制定的规章制度。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关键在于落实,制度落实不好就无法发挥其所具有的教育与约束功能,关键就是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当前存在部分高校为了增加学校的科研成果或提高知名度,对一些本身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影响力的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失信行为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为了保全其名声还会对其行为加以隐瞒。这种选择性执行规章制度的行为会大大降低纪律的权威性,严重影响其教育和约束功能的发挥。

第二,发动导师增强教育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首先,导师要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诚信。在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习和科研阶段,导师是其接触最多、关系最亲密的人之一。导师必须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恪守学术诚信上以身作则,恪守学术道德,用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影响青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研究理念。其次,导师要以德育人,坚持经常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导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人格品德的塑造者。导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其开展经常性的学术道德教育,使正确的学术理念深入人心。并且在对学术成果进行审查时,也要坚持从严从真,对一切学术失信行为要严肃处理。最后,导师要因材施教,培养科研能力。在论文发表与职称相挂钩的背景下,少数科研水平有限的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因为担心无法评职称,成为了论文造假的主要人群。因此,要杜绝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导师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每一名青年科研人员的特长和不足,针对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其科研能力。

第三,重视学校良好校风建设。校风指的是“全体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在长期教育、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是一个学校领导作风、教师作风、学生学风的集中反映”[4]。首先,要加强对校风建设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部分领导将行政管理作为唯一手段,而忽视了良好校风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大作用。将学术诚信有意识纳入到校风建设的范畴中来,会使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自觉遵守这些约定俗称的“规定”,恪守学术诚信。其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入手。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尽力营造适宜的科研环境,提供较为齐全的科研设施。在人文环境方面,学校要围绕“学术诚信”积极筹建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大力宣传在学术研究中恪守学术诚信的模范人物,形成“恪守学术诚信”的文化氛围。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本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高校青年科研人员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而只有不足10%通过线下方式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加强校风建设就不能仅仅围绕现实生活,而必须把“网络世界”也纳入到校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来。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贴吧、微博等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宣传学术诚信的文化环境。

(三)弘扬社会诚信风气

第一,将恪守学术诚信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当前,学术失信现象频发,仅仅依靠道德约束已经很难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此次“翟天临事件”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反映出当前我国学术失信情况之严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运用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对个人的学术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是肃清社会风气、改善学术生态的关键之举。运用法律维护学术诚信,可以通过建立“学术失信黑名单”制度予以实现。所谓失信黑名单,是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归集严重违法失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形成的,并向社会公示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人的清单或名录[5]。通过建立“学术失信黑名单”制度,将被认定存在学术失信行为的科研人员列入黑名单当中,对其社会交往和科学研究活动等进行约束和限制,使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审查。这样既能对已经存在学术失信行为的人进行惩戒,又能对其他人员产生教育和震慑作用。

第二,将恪守学术诚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2]我国自古以来始终重视诚信教育。进入新时代,诚信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将诚信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教育夯实了文化根基。借助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典范。中国历来十分重视诚信立人,产生了一大批恪守诚信的模范人物,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就要把榜样树起来,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内涵。其次,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丰富教育形式。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决不能仅靠理论说教,要结合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规律,安排契合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既成为学术诚信教育的接受者,也成为教育的实施者。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极大丰富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世界,对三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三,将恪守学术诚信与远大理想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2]在“五四”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24位杰出人物和团体,他们在做出卓越成就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对国家和人类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科研工作才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才能自觉抵制名利诱惑,始终恪守学术诚信。因此,要在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教育中注入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教育引导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的本质和意义,即为人类发展谋福利。要主动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介绍不良学术思潮的本质,使其认识到这种不良学术思潮的影响及危害。其次,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既要围绕中心又要与时俱进,注意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和载体相适应。最后,要在教育中坚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规律,使教育内容能够贴合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习和发展实际,并有效内化为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其在恪守学术诚信中实现理想信念,在追求人生理想中恪守学术诚信。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诚信学术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