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019-01-27 02:14高妍蕊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实体高质量

本刊记者 高妍蕊

走进三月,春风拂面,万物苏醒,一股暖流仿佛也把中国的金融市场带得活跃起来。股市回暖,科创板呱呱落地,注册制试点登场……资本市场的信心又找回来了。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次会议对金融业来说意义重大,中央就金融业下一步发展方向明确定调。可以说,金融改革箭在弦上,中国迎来了自己的“大金融时代”。

对此,《中国发展观察》就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金融制度、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度探讨。

国际国内金融形势面临挑战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中央政治局此次会议从全局高度科学分析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对于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郑醒尘向《中国发展观察》介绍说,自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恢复发展,但一些关键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例如债务问题仍在积累。同时,国际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稳固,受逆全球化等问题干扰,加上地缘政治热点不断出现,因而国际金融形势仍面临挑战,形成潜在的输入性风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预测说,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全球贸易增长和投资增长趋于下滑,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倾向于边际宽松,贸易摩擦加剧和保护主义盛行的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扭转,WTO改革面临困难,各国分歧较大,短期内很难形成广泛的共识。但由于边际宽松的政策,股市表现积极,金融市场很活跃。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中央高度重视金融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金融与资本市场的重要观点。通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并化解矛盾和问题,以开放促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果,形成合作共赢格局。

郑醒尘表示,一方面,我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完善金融机构治理以及政府监管的体制机制,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使金融业通过普惠金融、直接融资、科技金融等渠道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以放宽准入条件、实行国民待遇为切入点,持续推进金融行业对外开放。例如,自2017年初以来放宽了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的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了会计审计、评级服务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放开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使之享受国民待遇,并明确准入规则和监管要求。

“过去四十年来,改革和开放一直在稳步推进,2018年年底,我国又推出了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今年将实施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酝酿出台《外商投资法》,推行竞争中性政策,并将继续缩减负面清单,以更高水平开放体现出我国对扩大市场准入和推进公平竞争方面的努力。可以说新一轮改革箭在弦上,大家对中长期的结构性改革政策寄予很大的期待。”徐洪才说。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重点

通过全党、全体人民不断奋进,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日渐取得更多的成绩,但我国经济仍存在着风险隐患,由金融大国转变为金融强国依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仍然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徐洪才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风险点。首先,宏观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年初宏观政策实行边际宽松政策,M2增长速度提高到8.4%,信贷资金投放3万多亿元,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万多亿元。与之配套的财政政策方面,一些战略性新型项目也正在逐步落地。但在流动性释放的同时,要警惕传导机制不通畅,防止制造新的资产泡沫,伤害到实体经济,要使边际宽松和信贷政策真正服务好实体经济。

其次,在微观方面,具体体现在:第一,在金融开放过程中,要把控好节奏。未来对金融机构扩大市场准入,对资本账户开放还是要稳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比如,外资进入我国债券、股票市场要一步步推进,避免一哄而上,要体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第二,金融科技领域暗流涌动,比如,P2P平台的隐患,也暴露出我们融资体系的不完善,一是金融产品匮乏,不能满足群众多样性的投资需求;二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具有效率低、周期长等一系列弊端。但平台公司有时铤而走险,越过红线,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要时刻警惕与之相伴而生的风险。保持稳健经营、同时又推动金融创新是一项重大课题。第三,警惕地方债务风险。新一轮基建投资箭在弦上,地方政府投资热情高涨,同时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隐形负债、杠杆率、防风险等问题要警钟长鸣。第四,防范新的银行债务风险。随着科技创新驱动的热潮,各地都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也在上马投资一些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如智能制造、5G等基建项目,一定要把控好项目的风险。另外,要警惕一哄而起,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以及引起新一轮的银行坏账,包括传统基建投资、新兴战略产业投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等方面,都要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如何做好这项根本性任务?在化解内外部风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在郑醒尘看来,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另一方面要完善微观层面的治理机制,包括风险内控和金融服务。具体而言,强化市场规则体系的刚性约束机制是防范金融体系内生风险的关键基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金融体系基础性风险的重要前提。形成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是规范微观行为的基础,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使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这些机制都有待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完善。

恒丰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同样认为,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关键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宏观杠杆率、金融控股公司、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是当前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些灰犀牛风险或将加大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也亟需进一步升级。同时,监管制度短板有待补齐,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随着金融双向开放的深化,做好金融开放程度与监管能力相匹配需要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此外,金融机构如何处理好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当前融资供需反馈机制已经形成,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而且银行在加大信贷支持方面面临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信贷规模和流动性等越来越大的约束。

对此,吴琦建议,一是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切实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平衡,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二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工作。三是提升监管能力,补齐监管短板。

郑醒尘提醒,要注意金融机构自营投资的潜在业务风险,控制杠杆倍数,这是相关国家的前车之鉴。同时,要重视完善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机制,促进共同发展,避免零和博弈乃至双输,把发展高质量服务作为推动金融机构适应新形势的切入点,把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

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金融健康发展,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金融改革的一大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匹配程度。金融业适应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阶段特点,核心是改进金融服务。”郑醒尘说。

他进一步提出,通过应用金融科技、调整组织结构、创新服务产品、加强跨行业协同、改进治理结构等,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其中,公司治理是关键,利益相关方协调是核心。为此,需要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基于共同利益,在公司治理层面完善互动机制,并以此作为促使金融机构更好适应利率市场化等关键改革的重要途径,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供需匹配性。

徐洪才同样提出,要推进大型金融机构战略性转型,适应进一步金融开放和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之间、控股公司各子公司之间要形成协同效应,避免各自为战,形成合力,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满足居民、企业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另外,要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包括解决内控机制不足、激励机制僵化等问题。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间接融资的质量,优化金融结构,使金融供给和需求合理匹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重中之重。“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健康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起来。既要适度激活市场交易,又要避免过度投机,同时还要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把握好分寸和节奏,依然任重道远。”徐洪才如是说。

对于如何立足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优化调整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金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吴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分别作了详细分析。

在宏观政策层面,他提出打造“一个平衡”,货币政策注重结构性去杠杆与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合理需求之间的平衡,强化逆周期调节,但货币政策不会走向超预期宽松,需要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当前融资供需反馈机制已经形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应从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综合施策。在资金供给端,加强财税、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统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改善服务;在资金需求端,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观体系层面,构建“两个体系”,即分层有序、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随着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新股延续常态化发行,以及新三板增量改革政策出台预期增强,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融资获得感显著增强。长期来看,积极稳妥推进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券商柜台交易市场等建设,协同发展场内和场外,公募和私募,股票、债券和期货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亟须增加金融供给主体,补齐金融服务短板,为不同经济群体、经济层次、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市场主体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小微、“三农”、绿色等领域。

微观操作层面,遵循“三项原则”。一是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整顿、规范中间业务,削减收费项目,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二是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是将金融改革开放向纵深化推进,促进金融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将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徐洪才补充道,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去几年,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快速增长,而金融服务相对滞后,要合理布局,推进一些新兴金融中心的发展,如阿布扎比、阿斯塔纳等。同时,顺势而为,加强离岸人民币的输出,形成以香港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业务网络体系。

同时,金融科技要稳步推进,不能因噎废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鼓励金融创新,包括资产证券化、金融科技等。通过资产证券化从资产和负债两侧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行改造,盘活金融资源,把长期的资产变成可流动资产,把短期负债变成长期负债。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要关注P2P平台的规范,另外,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发展消费金融、普惠金融。

金融改革和开放任务落地是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把金融改革开放任务落实到位。推动我国金融开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配合与协调,如何使金融工作真正落地更是一项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监管改革协调、宏观微观管理配合、加强基层监管、实行监管问责、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建设金融干部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如何落实总书记的工作要求,郑醒尘建议,需要注意完善五方面匹配机制:一是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匹配机制。防止利益相关方权利与责任的失衡导致道德风险。二是能力与权利、责任的匹配机制。防止金融机构出于盈利目的,超出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过度承担风险责任。三是产品复杂性与信息披露要求的匹配机制。防止金融产品不透明导致金融风险的掩盖、积聚。四是风险管理能力与对外开放匹配。及时提高监管体系能力,使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与对外开放步伐相适应。五是个人责任与行为的匹配。防止因个人责任虚置、追究不到位导致微观行为管理工作不落实。

吴琦则从金融主体和政策方面强调,将金融工作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是金融机构层面,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立足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优化调整金融体系结构,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企业层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规范经营管理,实现银企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共赢。三是政策层面,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补齐金融监管短板,完善政府服务机制,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个基本点、两个立足点、三个发力点”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角色,也是我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如何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服务、防范风险。同时,他要求金融业从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四方面更好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郑醒尘具体解释说,一是从市场结构看,适应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需要金融市场为企业创新性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尤其是融资支持,在风险管理、融资期限等方面与创新活动更趋匹配。例如,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活动提供中长期资本支持,而不是由企业滚动利用短期资金投资于长期资本项目,否则期限错配必然导致企业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二是在经营理念方面,要从传统的围绕金融机构要求转向围绕企业需求。三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要适应经济活动数字化趋势,优化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形成更加灵活的研发机制,促进扩大服务覆盖、提高成本效率、改进风控效果。四是在服务水平方面,围绕企业和居民需求,在改进风控的同时,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在吴琦看来,总的来说,要树立一个基本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明确两个立足点—“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好三个发力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第一,“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维护金融安全,根本是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制度,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效率、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第二,“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是宏观调控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切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需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金融工作的节奏和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立足实体经济企业的服务需求,改善和加大金融供给。

第三,“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首先,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手抓。二是补齐服务短板,特别是小微、“三农”和绿色发展领域。三是减轻企业负担,整顿、规范中间业务,削减收费项目,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轻减负。其次,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最后,将金融改革向纵深化推进,促进金融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实体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