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正芝
不少老年人喜爱郑板桥 “难得糊涂”的字幅,有的悬于墙上,有的摆在桌前,有的挂在嘴边,作为轻松度晚年的座右铭。平时遇到谈不拢的话题,理不清的思绪,解不开的困惑,辩不明的是非,常常以“难得糊涂”了结。有的人甚至把这作为经验之谈:大半辈子为了“明白”,不仅活得很累,而且吃了不少苦头;若要轻松度晚年,就得以“难得糊涂”解烦忧。
其实,这是对郑板桥这一条幅的误解。看看该字幅上那行款跋,便可窥探郑板桥写此条幅的本意。款跋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极也。”不难看出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时并不糊涂,而是为了讽世和自嘲。他想为民谋福,但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吃不开,在这种心境下写此条幅,以表达他在与世抗争中的彷徨和悲愤心情。
然而,在我们今天,就老年人总体而言,不存在与谁抗争的问题,自然就更不应把“难得糊涂”当成人生信条和处世哲学。只要不是病态的人,该明白的就得明白,该争辩的就要争辩,该澄清的必须澄清,比如对做人准则、道德规范、购物维权等等,都是糊涂不得的。当然,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足轻重的传言以及碗碰碟的响动,倒是可以糊涂些。这就是通常说的 “大事明白,小事糊涂”。
总之,该明白的一定要明白,该糊涂的也不可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