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科书对学生学习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语文教科书实施的是“一纲多本”的政策,其中有利也有弊。2016年发行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是当前语文界研究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从教材编写体系、课文内容选编、单元练习设计三方面切入,试图对人教版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一、 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分析
部编本和人教版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都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编写者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也都遵循了教材编写应具备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四大原则,故两版教材的体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
(一) 教材编写的框架体例
1. 部编本与人教版的框架体例
人教版语文教材开头八页收录的是书中一部分课文的相关插图,教材主要由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这五大板块组成,最后还有附录“写好硬笔行楷字”。该册书共安排了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和略读课文都含有课前导入语、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三个固定栏目。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要由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和名著导读这五大板块组成。该册书共安排了22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6篇,自读课文6篇,教读课文含有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这四个固定栏目,自读课文则有旁批、阅读提示和读读写写这三个固定栏目。
2. 框架体例的对比分析
从课文总量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比人教版少了8篇课文,虽然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这并不代表教学总量的减少,减少的8篇课文中只有2篇是教读课文,另外6篇是自读课文。从整体框架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继承了人教版的编写框架,主要包括五大板块,但与之相比它又具有以下三点不同。
第一,人教版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在部编本中被处理为课外古诗词诵读,两者都要求学生在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读。“背诵”意为不看原文而念出读过的文字,重点在背,较为机械化,侧重的是读的结果;“诵读”有念的意思,侧重于读出声音来,要求学生去反复诵读,强调的是读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读的過程中感受和体验不同古诗词的美,并从中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知识和技能。从“背诵”到“诵读”,突出了部编本更具科学性的育人导向,教材设计更贴合学生实际,更具人性化。
第二,部编本的教材把人教版中的精读和略读改为教读和自读,加大了精读和略读这两种课型的区分度,使教学方法更加明确。两者除了叫法上不同,内容也有所区别。人教版中的精读和略读所含固定栏目相同,两种课型几乎没什么区分;部编本则不同,它的教读课以老师讲为主,设计比较丰富,有四大栏目,自读课则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设计了三大栏目,比较有新意的是旁批和阅读提示,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部编本教材在编写时明确的分工使得这两类课型对比更加清晰,也暗示了教学时应采用不同的时间和方法,同时它还格外重视课外阅读延伸,从而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这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授人以渔”的重大突破,这体现了部编本的长远考虑和创新性。
第三,部编本教材将部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化有形为无形,它的整体性更强,更强调互相渗透。首先,部编本教材没有将课文插图集中展示,而是把插图恰当地放入各篇课文当中,使得图文相照应,方便学生查阅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其次,部编本没有在附录里安排“写好硬笔行楷字”这一内容,但把练好硬笔行楷字贯穿于整本教材,穿插于每一篇课文中的“读读写写”栏目,教材在“读读写写”中展示的是相应课文中生字词的正楷字写法,且留有空白的田字格以供学生参照书写。这样安排使得练习书写的任务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每一篇课文中,把这一内容做得更实在,提升了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部编本教材落实了“随文学习”的理念,体现的是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特色。相比人教版,它更具科学性。
(二) 教材编写单元的组合方式
1. 部编本与人教版的单元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语,且课文篇数分布均匀,每个单元都有五篇课文(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和一次写作训练,每两个单元有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则集中放在教材的最后。
部编本教材也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语,但课文篇数分布不同,其中四个单元有四篇课文(3篇教读课文和1篇自读课文)、两个单元有三篇课文(2篇教读课文和1篇自读课文),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作训练,每两个单元有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三个单元有一次名著导读和一次课外古诗词诵读。
2. 单元组合方式的对比分析
部编本和人教版都设置了单元导语,用以提示本单元的主题,并点出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两个版本的教材也都在单元中安排了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但从单元组合方式看,部编本教材安排得比人教版更合理更科学。
首先,部编本与人教版相比,课文数量由每单元五篇课文减为四篇或三篇。部编本教材减量不减质,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为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做得更实在,不再流于形式,提升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效果,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部编本这样安排较为合理。其次,部编本中的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分成两次穿插在两个单元中,而人教版是全部安排在书本的最后,部编本教材分散了名著和古诗词的容量,将其少量多次地放入教材中,这样处理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易接受、吸收名著和古诗词中的营养,显然部编本安排的单元组合方式较为科学。
二、 课文内容选编的比较分析
部编本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内容在体裁上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两版教材的选文在体裁上都主要以小说、诗歌、散文为主,另外还有适量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童话等。部编本继承了人教版教材涵盖各大体裁的选文原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全方位涉猎各大体裁,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从时间和空间范围对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课文内容选编进行比较分析。
(一) 选文的时间范围
从古至今,优秀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如何在其中进行取舍是编者在选取课文内容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把1840年以前所写的文章归为“古代”,1840年至1949年间写的文章归为“近代”,1949年至今所写的文章归为“当代”,以此为划分依据对两版教材所选课文的时间范围进行比较分析。
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统计,人教版教材共选文30篇,其中选自当代的作品最多,有16篇,选自古代和近代的作品不相上下,各有7篇;部编本教材共选文22篇,其中选自古代的作品有6篇,选自近代的作品有9篇,选自当代的作品有7篇。根据以上篇数统计对人教版和部编本两版教材不同时代选文比重进行对比,详见表1(表中的百分比是指反映该时代内容的课文篇数与其教材阅读总篇数的比率)。
从表格中作品统计的百分比来看,人教版的古代作品和近代作品比重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相比部编本教材,被放在了较为轻微的位置。部编本则别出心裁,它权衡了各个时代的选文,大大减少了当代的作品,使其由53%降为32%,足足减少了21%的选文,同时提升了古代和近代作品的比重,特别是近代作品,部编本将其由23%提升为41%,使其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另外,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使古代作品提升到了27%,缩小了古代、近代、当代这三者之间的选文比重。
部编本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选文内容方面有时间跨度上的不同,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部编本教材更重视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同时又特别注重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既强调经典性又适当兼顾时代性,它选用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近代作品去替代尚未沉淀的当代作品,使选文更具深度、更值得推敲和学习,体现了部编本教材更深刻的思想性。
(二) 选文的空间范围
部编本和人教版选文的空间范围都较为广泛。人教版教材的30篇课文中有7篇来自国外,分别有美国、英国、法国、丹麦、印度和希腊;部編本教材的22篇课文中有6篇来自国外,分别有美国、法国、丹麦、希腊和奥地利。
两版教材在选文时都面向世界,不仅选取了亚洲的优秀作品,还选取了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作品,并且在总篇数中占据了一定数量。部编本和人教版教材都吸取了世界文学作品之精华,使语文教材更具深度和广度,体现了其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特点。但两版教材还是有一点区别,人教版的外国选文篇数占总篇数的23%,部编本的外国选文篇数占总篇数的27%,相比而言,部编本选文的空间范围更加广阔,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学生的眼界。
三、 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分析
部编本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计了练习活动,主要有写作、综合性活动、名著导读等。下面从写作和综合性学习入手,对部编本和人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设计进行比较分析。
(一) 写作的比较
部编本和人教版在七年级(上册)中均安排了6次写作,平均每个单元一次,数量和频率相同但主题略微不同(详见表2)。
纵观两版教材的写作主题,不难发现部编本继承了人教版的四大主题,即“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和“发挥联想和想象”,并将“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改为“学会记事”“写人抓住特点”。部编本教材六次写作中有五次以传授学生写作方法为主题,相比人教版,更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努力使每次写作的中心突出,做到“一作一得”,让学生每次进步一点。
部编本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编写也存在相同点。两版教材在安排写作时都先进行写作导引,先传授写作相关知识后再展开写作实践,训练时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写片段再写文章,循序渐进的训练题降低了写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动笔。另外,两版教材在命题时都较为灵活,多是以自拟题目或半命题的要求让学生展开写作,体裁也相对自由,这给学生保留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还都注重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适当采用图片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感受,从而爱上写作。
(二) 综合性学习的比较
1. 部编本与人教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部编本和人教版在七年级(上册)中均安排了3次综合性学习,平均两个单元一次,数量和频率相同但主题不同,其中具体内容的设计也不同。
在综合性学习中,部编本将人教版中的“漫游语文世界”和“成长的烦恼”改为“有朋自远方来”和“文学部落”。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同学之间尚不熟悉,编者以“有朋自远方来”为第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围绕“交友之道”开展的这次学习活动特别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其中还设计了“向朋友展示自我”的环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与人教版中的“漫游语文世界”相比,部编本教材的设计更接地气。同时还附带了“综合性学习评价表”,分等级对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既能够引导活动的展开,又能对活动效果进行衡量,有利于综合性学习的落实。
2. 部编本与人教版的对比分析
关于两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具体设计的不同对比,出于主题不同较难进行同质对比的考虑,下面将选取主题相同的“少年正是读书时”作为比较综合性学习具体设计的一个切入点。人教版将“少年正是读书时”放在课本的第六单元,在最后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为学期画上句号的同时又暗示读书永无止境;部编本将其放在第四单元,放在教材中间起到衔接的作用,呼吁学生的读书意识,有利于接下来学习活动的展开。两版教材对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位置安排均有合理之处,但其除了所处单元位置不同,活动内容更是截然不同。
人教版的“正是少年读书时”安排了三项活动让学生选择两项展开学习,三项活动分别是“向名人学读书”“好书大家分享”和“交流与讨论”。活动一是请学生自行搜集名言、经验和故事,为名言经验写上评语,把故事讲出来;活动二是把自己想分享的书做成卡片贴在教室;活动三是给出话题“我看‘读图”和“我看‘网上阅读”让学生选择其一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部编本的“正是少年读书时”先询问学生喜不喜欢课外阅读,随后给出一个资料夹,里面包含三则资料:资料一是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资料二是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资料三是名家谈读书。活动流程分三大步:首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填完参照“资料一”了解自身阅读现状;接着小组分享讨论问卷结果,同学之间找差距,分析原因;然后是全班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最后请学生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三”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作文题目。
从环节设计看,人教版教材倾向于给出具体内容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展开讨论学习,固定的三项活动让学生选择两项开展,活动内容较为常规,学生易感到枯燥,活动与活动之间没有衔接性,环节设计相对简单,可独立展开,也容易使学生游离于外,无法投入综合性学习当中;部编本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则更倾向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环境,环节设计结合时代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连贯性,可操作型强,如以调查问卷为引子,迅速将学生带入主题之中,环节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学生老师共同研讨得出结论,说服力较强,内容相对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思维能力。
从内容表达看,人教版在表达内容时多用陈述句,以传达信息为主,表述语气较为死板,无商量的余地,学生之间实时互动较少,容易使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丧失兴趣;部编本在表达内容时除了陈述句外还常用问句和感叹句,以学生需求为主,传达信息为辅,表述语气生动灵活,内容因学生不同反馈会有所变动,学生之间互动频繁,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部编本和人教版都是优秀的语文教科书,两者相互联系,有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部编本在继承人教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取人教版之精华去其糟粕,在注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了时代性,其教材编写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的理念,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贴合教学规律,使整个编排体系更科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教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汉典网.诵读[EB/OL].http:∥www.zdic.net/c/5/f5/256173.htm,2015-08-24/2018-3-7.
[2]教育部.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
[4]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
作者简介:
徐烁娜,广东省广州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