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中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

2019-01-26 10:17吴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期

吴玥

[摘 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样孕育了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现如今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从历史的故事里走到现实中来,成为现代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我们是否还可以保持初心,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在教育已经普及的今天,是否也应当在学习的同时不忘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本文就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 高中德育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大繁荣

中华文化歷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成、更新、蜕变,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固定形态。随着历史的持久发展,民族的相融合,发展与壮大起来,形成了稳定不变的中华文化艺术,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节日、戏剧文化、建筑体系、传统中医、民间工艺、中华武术、中华礼仪、传统宗教、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人民思想获得了解放,随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人们都应该刻不容缓的保护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更是需要优秀传统文化。

一、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引起了时代的改变,更造成了文化之间的碰撞,从文化习俗到文化思想,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开始相融,我国传统文化目前面临挑战。在各种文化互相交流的今天,只有坚持初心,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1.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碰撞。西方的思想、观念、习俗都成为我国国民眼中新潮的“玩意儿”,抱着这样的心态,很多人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在中国梦旗帜高举的今天,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国民的关注点。人们不反对吸收外来知识,但是在面对眼花缭乱的诱惑时,作为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人也应当守好自己的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分歧逐渐增多,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的是包容,是仁爱,是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前。

2.本土文化的迷失

随着全球化的进步,许多追求潮流的人逐渐开始享受外来文化而迷失了自己。流行歌曲进入大众视野后戏曲逐渐落寞,电影进入大众视野后,皮影戏开始落寞,计算机进入大众后,书法开始逐渐落寞。这些文化的衰落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具有魅力,而是许多人忘却了自身的民族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让我国的本土文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二、高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矢志不渝地与我们民族发展相伴的存在。我国传统文化众多,但在这些文化中能够被称为优秀的都是能代表我们民族,代表我们国家的文化,它们不仅是我们骨子里的鲜血,更是我们走在世界上的名片。文化本身是不具有力量的,但是它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并给予我们民族力量,这种驱动力,是任何一种存在都无法给予的。面对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有着崇敬感。

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能够保证我国全民族最基本的素质教育,但对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力量不够。而高中作为义务教育之后更高阶层的教育,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文化是民族的核心,想要推动民族不断地发展就要紧紧守护文化的内核。因此,在高中教育中更应当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己任。高中三年,仅靠几门学科不足让学生从心底对传统文化升起崇敬之感。素质教育的推行给了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更多的机会。

高中学生正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期,因此更应当辅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的力量不仅能坚定一个人的信念,更能坚定民族前行的脚步,想要推动民族的发展,就要从高中德育做起,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引导。

三、高中德育如何实现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高中德育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是有一定方向性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教育中往往选择几个或几种方式进行教育来达到传承的目的。高中教育时间有限,而中华文化的内容纷繁复杂,那么高中德育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呢?

1.社团传播

社团是学生进行课余知识补充的重要方式,社团的功能也较为丰富,学生参与社团之中往往都能学到知识。因此,很多高中会建立能够达到中华文化传承目的的社团。最为常见的是书法社、文学社、音乐社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体现就在于诗、书、礼、乐。那么,想要潜移默化的能够将这些文化内涵渗透到学生之中就需要老师进行不断的促进。

当前,为了丰富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开设了不少的社团,然而很多都属于学校自办的有利于学生提高成绩的社团,如物理社、数学社,而运动类社团则招募的是体育专业发展的学生或是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学生。这些社团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是难免也忽略了其他没有学科特长学生的兴趣。中华文化不应当是强行灌输的思想,而应当是学生内心的热爱,学校开设社团也绝不是为了学生参加比赛,而是适当地予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意义。

根据对学校的学生进行的不记名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而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表示对汉文化有着很大的兴趣,对汉服文化和诗词有更深入的向往。而在提及:“你认为社团应当传播中华文化吗?”这个问题时,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表示:“社团应当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以己任。”而在对:“你对社团开设的意见”自由问题时,很多学生表达出希望学校开设与传承中华文化有关的社团,并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兴趣为主进行自由选择。

很容易看出,高中社团是较为固化的,它不像大学的社团那么自由,但是高中社团仍然是高中德育的一部分,其目的仍然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面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选项时,高中社团应当积极响应,给学生更多接触中华优秀文化的机会。

2.结合校园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类校园文化深植于传统文化。它不仅传承于传统文化,而且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反哺。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杭州第二中学前身是“蕙兰学堂”,“蕙兰”二字说的是传统美德“蕙质兰心”;杭州第四中学前身是“养正书塾”,“养正”二字出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历经百年风雨历程,这些学校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发展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让他们带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投入到学校与国家建设中去。这种精神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坚持及发扬。

(1)坚持校训教育

校训是对校园文化最精炼的概括,也是校园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往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练。校训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具有无足轻重的作用,既是对学校办学的追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开展寻访优秀校友的活动

优秀校友,往往带着学校文化精神活跃于社会各个行业。通过寻访校友,在校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精神的生命意义,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一生的影响。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既能增强在校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情怀,又能使学校精神深入每一个学生的血脉,让他们带着这种精神走向未来,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内涵精神薪火相传。

3.进行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仪式感教育

《小王子》里有段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的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简言之,仪式感就是让平常的事物焕发温暖的光辉。今天的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时,因为时间的久远,对于仪式中的各种讲究不能很好理解,也就常常不能欣赏传统文化。

以传统节日为例,可以对节日的形式进行“复原”。复原要具体,要实事求是,还要呈现操作者的意图,也就是精神性的东西。一般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先人的真情实感,形式和内容是高度一致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集中体现在节日文化里,节日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体会先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按照古人的方式做一遍,在体验仪式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让肢体的语言影响心灵中。值得注意的是仪式中的严肃庄重感,神圣感,学生需要有虔诚的心态。

比如成人节,让学生体验古代成人礼的过程。“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承载了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通过这种“礼”的仪式,实现将无责任意识的“孺子”转变为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年人,并履行美好德行。“礼”的庄严感使参礼的人从内心生出敬畏感和使命感,从而启发高中生爱国、进步、理性、奋进等应有的精神品格。从仪式中找回传统,从仪式中理解传统,从仪式中激发家国情怀。

4.高中德育中的国旗下演讲

国旗下讲话是2005年教育部率先提出的建设性的要求,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国旗下演讲是当前高校中最为普及的活动,在演讲当天,全校师生群聚,这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机会。短短的几分钟,可以让学生代表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娓娓道来,从语言上传承我国的文化思想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国旗下讲话活动是庄重严肃,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也都偏向于对学生思想的建设,无论是励志的还是公益的演讲,其目的都是转变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演讲中常常说的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部分,新二十四孝的传播、三字经等都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高中生学业紧张,能够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演讲的时间,能够为当代中学生提供更多思想上的帮助。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文明的接班人和传承者,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应当被青少年重视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用一句古诗词结尾,他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自信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5.开设有关中国优秀文化的实践课程和活动

高中德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理论教学,这种理论教学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停留在较为浅显的位置,因此很多中学生在接受了三年的品德教育之后,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仍然在非常浅显的地步。那么,如何让中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中华文化呢?那就是实践。邓小平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任何事情都应当用实践来增强理论知识,对中学生品德教育也应如此。中华文化较为精深,因此很多中学生不能很好地领悟其中的之地,实践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中学生从表面理解到深入领会,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高中德育应该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展示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凝聚学生的智慧深化文化内涵建设,提升高中德育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确定一个文化艺术节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有效传统文化的展示,诸如服饰、舞蹈、祈福等;或是举办传统文化的竞赛,诸如:传统礼仪展示、诗词朗诵大赛等。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学生德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起中华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月,让学生感受中华的传统节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代代传承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在高中德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文化传承对于提高学生德育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德育教学作为哺育我国新一代传统文化继承人的重要途径,应当认识到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刘雪申,王佩敏.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長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72-174.

[2]乔守春.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7(3):57-60.

[3]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3-07-22.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