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有感

2019-01-26 10:27董朝晖
速读·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观点马克思哲学

摘 要:本文以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为探究对象,对鲍威尔的观点和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批判进行了总结概括,对马克思论证中的合理性表示肯定,并对其论证的局限性进行探讨。马克思在犹太人解放问题上突破了鲍威尔有关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关系的论证,提出了二者在实质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马克思的对犹太人及其本质的认识仍不够全面,仅仅是对掌握大量资本的犹太资本家进行了批判,忽略了犹太民族中也存在小手工业者、无产阶级等其他力量,因此他在论证过程中对犹太人本质的论证是较为偏激的。另外,马克思虽然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政治构想,但并未提及实现途径。文章通过对马克思论证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得出要合理运用思想家观点的结论。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观点

布鲁诺·鲍威尔是德国哲学家,是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了《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主要观点为,犹太人若要解放自己,就必须先放弃犹太教,在基督教国家中是永远无法获得解放的。犹太人获得解放的唯一方式就是国家废除宗教信仰,消除基督徒和犹太人的信仰差别,这样才能使犹太人获得解放。

马克思对鲍威尔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不可以混为一谈,犹太人在不放弃信仰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解放。在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中,政治解放也可以实现。另外,马克思还探讨了犹太人的本质,认为犹太人只有摆脱其狭隘性,才能获得解放。

1鲍威尔的观点

鲍威尔认为,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对立最鲜明的表现是宗教对立。“你们的宗教是国教的死敌”,信仰不同是导致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差别和冲突的最主要原因。鲍威尔认为,如果基督教国家同意解放犹太人,那么基督教国家就必须放弃偏见,但犹太人并没有权力要求基督教放弃宗教偏见,就像基督教国家不能使犹太人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一样。他认为,基督教国家和犹太人的冲突是不能化解的,因为二者是相伴而成的,如果一方得不到解放,那么另一方也无法得到解放。若想实现犹太人的解放,就必使基督徒同时也獲得解放,而实现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使犹太人和基督徒同时放弃宗教信仰。只有在宗教被完全废除的国度,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鲍威尔将犹太人问题的讨论局限在基督教国家之中,认为在基督教国家,犹太人不可能实现自身解放。可以看出,鲍威尔对此问题的前提是基督教国家是国家的唯一形式,但这种假设具有局限性,因为国家不可能只为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国家出现前后的其他国家形式并没有得到讨论。故这一前提的设立具有局限性。

另外,在不同的国家内,犹太人的问题有不同的表述。在德国,犹太人问题是纯粹的神学问题,故既要批判犹太教,也要批判基督教;在法国,犹太人问题是立宪制问题,是政治解放不彻底的问题;在北美的自由州内,犹太人问题是世俗问题,人们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对待犹太人问题。由此可见,犹太人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依靠废除宗教就能得到解决。

鲍威尔认为犹太人不可能在基督教国家内获得解放,只要他还是犹太人,犹太人的本质就会完全压倒他作为人的本质。他认为,犹太人如果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放弃犹太教;在犹太人放弃宗教的同时,基督徒也要放弃自己的信仰。只有在消除了宗教信仰的社会中,人们才会避免受到宗教迫害。但他又说到“任何的宗教特权都应当被消灭,有些人如果还认为自己要履行宗教义务,应当被看为视为是个人私事而悉听尊便。”这表明鲍威尔默认即使人还没有真正摆脱某种限制,国家也可以摆脱这种限制,在绝大多数人还在信奉宗教的情况下,国家是可以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的。

此外,鲍威尔认为犹太人的抽象本质为犹太教。由于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特殊本质,那么这种特殊本质就一定会使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分隔开来,使他一定不能像基督徒一样在基督教国家内履行义务。因此,鲍威尔要求生活在基督教国家的犹太人放弃自己的宗教,转而信奉解体了的基督教,这样就可以消除这些差别。但最好的解放方法是要求所有的人放弃宗教,因为宗教知识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和局限性,从而拜托宗教的束缚,人类才能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解放。

另外,鲍威尔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的权利是相当大的,而且“在很大的范围内现实自己的政治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在一些细节上被削减了。”他认识到了犹太人的问题实际上是犹太人的经济地位同他的政治地位的冲突。但他只是粗浅的认识到这一点,却没有对此继续进行深入的阐述,因此,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较为初步的认识。

2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批判

针对鲍威尔的一系列观点,1844年,马克思于《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针对鲍威尔对犹太人解放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批驳。

在鲍威尔看来,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所以他主张通过废除宗教,消除宗教见的对立,使人们获得政治上的自由。马克思对鲍威尔对政治和宗教关系的阐述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人们就算没有脱离宗教信仰,也可以在政治上获得解放。“人们把宗教从公法领域驱逐到私法领域中去,这样人就在政治上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当宗教信仰的问题不再由政治来决定,而被看作一项私人的权利,这样人们就可以不再受宗教的束缚,而是可以自由地进行其他的政治活动而不受宗教信仰的干涉。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依然能够为人的宗教信仰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

马克思也对鲍威尔的国家观念进行了批判。鲍威尔将犹太人问题的背景设置在基督教国家内部,而马克思认为这一设置是不合理的。首先,基督教国家是不完善的国家,而基督教就是对其不完善的之处的补充。而民主制国家则不需要这种补充,因为“它已经用世俗的方式实现了宗教的人的基础”,即将宗教作为一种世俗的人的权利,把它纳入政治之下,由政治管辖,而并非将其作为一种统治的手段。其次,马克思认为基督教国家是基督教对国家的否定,正式的基督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基督教国家中,国家的世俗目的(卑鄙性)和宗教的世界目的(真诚性)发生了无法解决的冲突,因此基督教国家违背了《圣经》意志,在这种国家中,世俗的权力机关变成了教会,而国家权力被大大削弱。

此外,马克思认为鲍威尔没有探讨政治解放对人的解放的关系,而只是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并不是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在政治上的解放并不要求人从宗教上获得解放,是否信仰宗教是个人的权力,国家无权干涉,因此。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一切人放弃宗教从而在政治上获得自由,也没有权力要求犹太人放弃犹太教以获得政治解放。

同时,作为一名犹太人,马克思对犹太人的本质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他突破了鲍威尔认为犹太人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放弃宗教的观点,认为犹太人获得解放是世俗问题。其关键是经济利益引发的人的异化的问题。犹太人的问题与他们身处哪种类型的国家无关,而与犹太人的世俗本质密切相关。马克思谈到犹太教的基础是世俗需要和利己主义,“犹太人的真正本质在市民社会得到普遍实现、普遍的世俗化。”“我们都看到现代犹太人的本质不是抽象本质,而是高度的经验本质。”因此,犹太人的问题必须放在世俗领域而不是宗教神学领域来进行讨论。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犹太人的特殊本质。而犹太人的本质又在于犹太人的特殊精神。在世俗领域,犹太人的精神是一种崇尚实际和金钱的主义,这种精神使得犹太人在世俗社会获得一席之地。“如果社会一旦消除了犹太人的经验本质,即做生意及其前提,犹太人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他的意识将不再有对象。”犹太人凭借其商业精神得以在社会中立足,而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犹太人又进一步发展了犹太精神。马克思提出,若犹太人希望从犹太民族的狭隘性之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摆脱其狭隘的经济本质,“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就是从犹太精神中获得解放。”犹太人只有摆脱其在经济上的特殊地位,放弃剥削和个人利益,投入到解放全人类的斗争中,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3马克思思想的局限性

马克思的论证对象是掌握大量社会财富的犹太人。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的确有一些犹太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马克思对这部分犹太人进行了批判。但是马克思的思想局限性在于他将所有犹太人都视为掌握财富的大资本家,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太发达的东欧及西亚、北非等,犹太人仍以小商贩及小手工业为主要职业,特别在东欧有大批的犹太无产阶级。”沃尔特·拉克曾指出:“马克思及其信徒如考茨基认为,犹太人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代表,或者确切地说是商业资本主义的代表,在失去了他们的这一作用后必然会消失。可是这种概念在集中了大多数犹太人的东欧并没有什么意义,而对前资本主义及后资本主义的反犹太主义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因此,在批判的对象上马克思的观点仍不够完善。

由于批判的对象是掌握大量社会财富的小部分犹太人,故马克思对犹太人本质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即他认为的犹太人的世俗本质并不能概括犹太人的所有特点,在东欧,大批无产阶级中涌现了许多犹太社会主义思想家及活动家,为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另外,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就如何实现宗教和政治的分离提出实质性的方案。“这样,他的理论只是一种富有天才与机智的理想图景,而不是现实的操作途径。”

4结论

猶太人问题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无论是鲍威尔还是马克思,或是其他思想家,在此问题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因为犹太人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不仅包括政治、宗教,也包括历史、经济、地理等复杂的因素。另外,探讨犹太人问题的思想家们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当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理性批判,取其精华。如在现代社会,政教分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正如马克思所言,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并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便人没有从宗教世界中解放出来,也可以在世俗社会中获得自由的权利。因此,对思想家们的观念进行合理运用,可以促进人类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布鲁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J].不伦瑞克,1843.

[2]布鲁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J].不伦瑞克,1843:65.

[3]布鲁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J].不伦瑞克,1843:114.

[4]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4.

[5]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0.

作者简介

董朝晖(1997—),女,山西人,大学本科在读,中央财经大学,财经英语。

猜你喜欢
观点马克思哲学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观点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