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国
(中共衡阳县委党校 湖南 衡阳 421200)
[内容提要]我国老龄化急剧加剧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本文通过对衡阳县农村地区养老现状调研,从互助养老的政策、需求、能力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在衡阳县农村地区推行互助养老的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农村地区互助养老新模式。
在老龄化急剧加剧的时代趋势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让他们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造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城乡倒置的现象[1],广大农村地区是老年人的集聚地,老龄化趋势更严重,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更严重。有学者说,中国养老问题的真正重点和难点不在城市而在农村[2],农村养老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掌握衡阳县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状况,我们选取了三个乡镇,8个行政村,100户农户,采取发放问卷、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议等调研方式,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衡阳县农村地区养老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生活困难——老无所依。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衡阳县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物质生活没有保障,农村地区老年人绝大多数没有退休金,没有固定收入,本世纪初开始实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每月一百元左右的保险金,对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作用十分有限。在生活供养构成方面,58.4%来源于自己劳动所得,26.3%来源于子女供养,9.7%来源于政府民政帮助,5.6%来源于亲邻帮助,自己劳动所得成为农村老人主要的生活来源。另一方面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受城镇化的影响,年轻人进城打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为衡阳县农村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绝大部分农村老人需要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此外,农村老人还要承担照顾留守儿童的责任,在我们走访的农户中,25.3%的老人需要照看一个小孩,38.1%需要照顾2个小孩,27.6%的老人需要照顾3个及以上的小孩。
2、精神空虚——老无所乐。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是老年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衡阳县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缺少文化娱乐。一方面,衡阳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不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另一方面,目前步入老龄阶段的老人大部分出生在新中国建国时期,文盲或半文盲居多,他们听不懂普通话,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络受到影响,不会吹拉弹唱,缺少业余爱好,要么喝点小酒、打点小牌,要么少言寡语。[3]缺少天伦之乐。由于大多数家庭的子女都是长期在外打工,只有到了过年过节才会回家团聚,平时只能依靠手机进行短暂交流,老年人的烦闷心理无倾诉交流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发现,86.3%的老人渴望能够与子女聊天交流。
3、无人照顾——老无所养。让每一个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衡阳县农村老人养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这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造成农村家庭人口数量的急剧减少,依靠家庭专人照顾,已经不现实。传统孝道文化影响越来越弱,家庭养老更多依靠的是自己养老。据调查,衡阳县农村地区高龄失能老年人有专人照顾起居生活的比例不到10%,甚至还存在一些老人由于没人照顾而自杀的现象。社会养老功能有限,衡阳县是农业大县,经济总量有限,财政对养老事业投入不多。根据衡阳县2017年度财政总决算报告,政府财政收入总计549359万元,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收入26970万,只占到4.9%,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作用十分有限,另据衡阳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衡阳县全县养老服务机构698个,床位4775张,收养各类人员3118 人,发放基本养老服务补贴人数4885 人。这些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全县老人的养老需求。
互助式养老是指在政府支持引导下,老年人遵循着自愿选择、互助友爱的基本原则,以亲情或友情为纽带,在基层社区实现邻里之间结伴而居,互相帮助与扶持,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情感交流与生活护理等需求的一种全新养老模式[4]。
1、互助养老有政策。老龄化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对互助养老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 年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就提出要“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在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倡导‘互助养老’模式”。为了响应中央提倡互助养老政策,各省、市等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互助养老模式探索与实践。2014年7月湖南省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村,依托闲置的学校、村部等场所,通过改造修缮、添置设备、拓展内容,开展村级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2017年又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指出:整合改造农村闲置校舍、公共用房等资源,建设农村幸福院等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2016年衡阳市政府出台的《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倡“创新发展养老服务模式”,除了制定相关政策外,还在配套资金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从2013 年开始,民政部每年投入10 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全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给予每项农村社区互助养老项目3万元资金补助。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资金,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要养老事业,鼓励互助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方式的探索和实践,衡阳县应该仔细研究相关政策,在推行互助养老模式时,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实践。
2、互助养老有条件。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推行。一是身体素质。互助性是互助式养老的第一属性,是其区别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两大养老模式的本质属性。[6]互助养老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家庭养老是自助,社会养老是他助,互助养老是互助,即互相帮助,互相帮助的前提条件是相互之间有能力帮助,身体健康状况是互助养老模式推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即要求入住互助养老机构的老人身体基本健康、具备基本的自我照顾和服务其他老人的能力,[7]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衡阳县农村居民身体状况较好,失能老人比例很少,不到5%,大部分老人生活能够自理,70%的老年人还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老年人各项健康指标均高于城市居民,这就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可能。二是活动场所。互助养老的活动场所不同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活动场所就是自家住房,社会养老活动是政府无偿提供,互助养老具有成本低、自愿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活动场所要具备公共性、免费性,据我们调查,衡阳县农村地区随着合村并组工作的完成,许多行政村都有闲置的校舍和村部大楼,只要经过简单的修整,都可以成为互助养老的活动场所。三是组织条件。农村地区的村两委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者、执行者,对于推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发挥坚强的组织作用,农村地区的乡贤群体对于推行互助养老也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3、互助养老有需要。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才会有动力。一是政府有需求。解决养老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衡阳县农村地区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但是这两种养老模式都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及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目标,都要求政府必须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因此,在农村地区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老人有需求。从心理学来看,每一个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生活能够被照顾,心理烦闷能有人倾诉,精神能够被愉悦,当家庭养老难以为继,社会养老功能有限的时候,这些正当的需要不能被满足的时候,老人们盼望有一种新的养老方式,问卷调查显示,88%的老人愿意尝试互助养老。三是子女有需求。作为子女总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安享晚年,当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父母、远离家乡的时候,子女也希望有一种新的养老方式让父母安度晚年。
4、互助有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互助思想,孔子所提到的理想世界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告诫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友爱相助,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在正在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在个人层面上提出“友善”的价值准则。衡阳县作为一个内陆地区,传统文化影响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热情、诚信、友善,乡风淳朴,婚丧嫁娶、农忙时节时邻里之间都保留相互帮助的传统。此外,衡阳县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较强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文化,宗族内部会产生敬老、尊老文化,同时,宗族成员之间基于血缘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成员之间的行为互助性很强,衡阳县农村地区淳朴的文化氛围和宗族文化为互助养老提供了文化基础。
衡阳县推行互助养老模式,让农村老人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托。
1、加大宣传发动工作。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衡阳县还没有经验、实践,政府、老人及子女都处于观望犹豫的状态:子女思想有包袱,担心社会舆论的负面评价,背负不孝的名声;老人有顾忌,不知道会不会称心如意,怕给自己的子女丢面子。要通过宣传,在全社会树立以老为本的思想,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可以组织老人及子女到成功推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地方现场体验。
2、多方渠道筹措资金。互助养老,物质是基础,如缺少必要的资金,互助养老只是纸上谈兵,对于资金来源可以按照三个“一点”的原则,即子女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对于资金的管理,可以实行自我管理,即从互助成员中选取一位老人负责财务管理;也可以实行委托管理,即委托村委会成员进行管理。要做到开支合理,公开透明。
3、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互助养老虽然是老人的互相帮助,自我管理,但是政府不能漠不关心。各级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和指导,统筹农村互助养老院的服务、安全、财务和卫生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委派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农村互助养老院调查、回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8]同时,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让互助养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