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探索与新中国七十年成就

2019-01-26 20:36
中共党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道路中国共产党

张 占 斌

20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创造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事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国家和人民崛起的最重大事件,也可以视为我国唐宋农业文明顶峰后历史上最有重大意义的表现。当下国内外围绕“中国道路”的讨论,标志着在世界东方大国的中国一个新时代的真正到来。本文从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探索与新中国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及经验启示,以期加深对“中国道路”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未来前景的把握。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与“中国道路”的逻辑关系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奋斗探索,都是围绕着“中国道路”展开的,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道路”的讨论热烈广泛,意在揭示新中国的成功密码。道路是旗帜,是形象,是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成就,引起了国内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国道路”的讨论持续升温。许多国际机构和国内外专家都试图揭开“中国道路”的密码。与“中国道路”热议的同时,还有“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贡献”“中国方案”等等(1)参见欧阳峣等:《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55—359页;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中信出版社,2016年。。在这些讨论中,我们认为“中国道路”更具有包容性,其背后是一系列思想、战略、政策、制度和方法的组合与创新。

“中国道路”的阐释多有褒奖,但也存在偏颇的观点。有关中国发展成就的国内外研究有很多,肯定的评价不少,但要清楚识别其中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发展逻辑并不容易。有些认识并不全面,比如新自由主义的解释、结构主义的解释、新政治经济学的解释等(2)参见侯永志等:《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年,第2—4页。。有些专家指出,以往的很多解释对中国发展经验通常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比如,对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之间的发展成就和作用认识不够,甚至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第110、145页。;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完整;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政治因素考虑不足,对国际的影响评估不够(4)参见侯永志等:《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第4—9页。;低估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分享性质,完全忽略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在逻辑(5)蔡昉主编:《中国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3页。;等等。

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要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和“中国道路”是怎样来的,就应该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应当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基于此,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探索分为上中下三个大的历史篇章,上篇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站起来,中篇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富起来,下篇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强起来。三个篇章贯通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创造了伟大的中国时代。

“中国道路”的探索表明,只有致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鸦片战争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性重任。

人民的苦难是与国家的贫弱相伴随的。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集团涣散、内乱频发等因素,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遇到了前所未有之生存危机,曾经长久地深陷于低收入发展的泥潭。根据有关统计数据,1900年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3%,到了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数据下降为5%,中国一度沦为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当时全世界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6)参见侯永志等:《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第1页。。虽然也有仁人志士“自强”奋起,也有早期工业化的努力,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指出:“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7)《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0页。灾难深重的近代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沉重的警示,落后就要挨打,不发展就难以自强,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就难以改变任人宰割的命运。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为了使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境遇,过上自由、富裕和幸福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者是互相关联着的。前者为后者创设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首先进行革命,以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无法打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道。(8)《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6页。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责任,这些历史性的任务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仍有一个历史重任,即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不懈地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上等收入国家,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从“中国道路”的本质、标识和时代特色来讲,就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由此探索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里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以来,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突出出来。有不少学者也把“中国道路”更多地理解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对“中国道路”的论述,都有标志性的拓展。“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83—84、117页。。

“中国道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创造的“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以文化为底蕴,根植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它以理论为指导,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理想;“中国道路”以实践为基础,适应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它以制度为保证,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和选择。“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拯救和发展中国的先进道路逐步演进的根本成果,它奠基于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直接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发展。(10)陈晋:《关于中国道路的几个认识》,《党的文献》2013年第2期。

“中国道路”回答了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人口这么多,底子这么薄,资源这么贫乏,发展这么不平衡的中国,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道路”不是别的什么道路,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称。“中国道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6页。。

二、“中国道路”探索与新中国七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历史需要沉淀,历史也需要比较和反思。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创造了新的历史辉煌。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中国从近代历史上贫弱衰败走向现代历史上振兴繁荣的伟大转折,是从唐宋之后的农业文明走向当代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的伟大转折。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如何快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这个艰巨任务,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为中国这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现成的方法和经验。一切都需要艰辛曲折探索,从创建新中国,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探索实践,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同时,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阶段,也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开辟了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宏伟奇迹,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我们从政治、经济、科技、民生、国防、外交等方面重点阐释。

其一,从政治上看,新中国建立起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实现了国家空前的独立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制度扎根中国土壤,结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历史文化传统而形成,使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性政权。我们是在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之后建立起新中国政权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新中国能够站起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努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国家监察体制、行政体制、司法体制改革和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牢牢掌握着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

其二,从经济上看,新中国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官僚资本,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大二公”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从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释放了巨大的制度红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2年我国才有比较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当年中国的GDP仅为679亿元。经过“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努力,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开始起步并深化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较快发展起来,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的跃进。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提高,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增长引擎,近些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30%左右。我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有影响的工业化制造业大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高铁、桥梁、机场、港口、场馆、摩天大厦,迅速生长出来,“中国建造”誉满海内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冲击,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极强的韧性。进入新时代,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经济向高质量、绿色化方向前进,加快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进程。

其三,从科技上看,新中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不断改革探索独具特色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中国科学院,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实施“两弹一星”工程等一大批科技攻关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党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塑造了我国科技事业面向未来发展的新格局,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和方向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如量子通讯、铁基超导、中微子研究、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空间科学、实验卫星等,有的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处于并行阶段,有的甚至开始领跑,化学、材料、工程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深海下潜、大型客机、国产航母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就,使我国在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上占据了主动。高速铁路、5G通信、超级计算、智能电网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等也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整体上呈现出加速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提升、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态势,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具备了从科技大国加速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基础和条件。

其四,从民生来看,人民群众生活和教育文化各项社会事业有很大发展,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多数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的状况,旧中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工人农民多为文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生有了极大的改善,教科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71元增加到目前的2.8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并持续扩大,是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并且实现了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贫,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到2018年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各类商品的市场供应丰富,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我们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绿色发展,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其五,从国防来看,我们结束了旧中国屡受外国欺凌侵略的屈辱历史,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挫败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武装挑衅,巩固的国防使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有了坚强保障。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受了现代战争的洗礼,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从此彻底结束了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摆上几尊大炮就让一个主权国家屈服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和高度的政治自觉强化军魂意识,以完善制度体系巩固政治优势,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构建一体化的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正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迈进。

其六,从外交来看,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与旧中国历次政权更迭时,当政新贵无一例外地宣布要“外崇国信”,即承认和继承过去的不平等条约和列强侵华权益,以换取他们承认与支持。与此截然相反,新中国的领袖们在开国前夕就确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拒绝承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新中国70年来,从倡导“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三个世界”理论到“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顶住了封锁、禁运、边境战争和核威胁的压力,在自力更生为主建设自己国家的同时,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与世界上约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建设开放型国际经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新中国七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经验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领,有选贤任能机制,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正是依靠诸多优秀特质,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2)谢春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人民日报》2019年5月8日。。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靠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最强大的、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引领。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其一,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致力于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追求,把自己锻造成胸怀理想、有强大领导能力的先进性、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胸怀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页。中外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有决策者和执行者具有卓越的执政能力。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表明,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卓越的执政领导能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开花结果,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道路”的成功,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追求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不动摇,并不断提升推动驾驭现代化发展的领导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出新,走自己的路。从“中国道路”的探索,能够感受到这些结论的珍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我们也深切地感到,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怎样才能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和现实都作出了回答:大党要有大党的样子,站在历史和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思想伟大、有大志向大追求的党,是一个组织强大、有大团结大一统的党,是一个目光远大、有大智慧大谋略的党,是一个胸怀博大、有大境界大担当的党(14)何毅亭:《大党就要有“大的样子”——站在历史和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学习时报》2019年8月19日。。为了不断发扬光大这些优点,我们就必须不断改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苏共丢掉政权就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案例。这就是我们今天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担当起的历史性使命和责任。

其二,中国共产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引领,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发展创新,引领党和国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团结凝聚人民。马克思主义占据了真理、道义、实践、时代制高点,科学回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和出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全盘西化”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主张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原苏东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相继垮台,丢掉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思想僵化,理论没能跟上时代发展,落后的理论指导不了实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自我革新、不断超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发展理念的创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火热的变革时代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适应国情坚持探索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照搬照抄任何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走自己的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正确处理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提供了理论引领。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但更强调科学的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

其三,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生产力标准,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建设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页。坚守人民立场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对坚守人民立场是有深刻认识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生命线,是连接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的情感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我们就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懈怠,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那么,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在世界政党人数最多的大党,又是怎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呢?就是要破除计划经济年代对社会主义的僵化理解,就是要剔除附加给社会主义的误导成分,就是要与时俱进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没有退回去走老路,也没有依附西方走邪路,而是走出了有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坚持自己的梦想,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正是靠这些,推动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发展,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其四,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紧紧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努力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出来。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国运才能昌盛,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在后来的探索实践中,由于逐渐偏离了这一正确判断,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较长一段时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的历史大潮中,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认识和判断,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夯实了思想认识基础,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思想认识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把握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同时强调,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所作地位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确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指明了奋斗方向。

其五,中国共产党顺应人类和时代发展大势,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的胸怀,实实在在地进行了制度创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再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离富起来还有不小的距离。由于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过弯路,老百姓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艰难。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广东曾经出现过“逃港”事件,广东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也坦承“人民生活欠账不少”(16)《广东改革开放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6页。。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1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64页。,“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18)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页。。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从那时起,我们更加奋发图强开始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我们憋着一股气、一股劲,带着“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对内改革搞活走新路,靠实干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设立经济特区,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到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从浦东新区到海南自贸区,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突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被破除,调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坐井观天是要落伍的。新中国70年来,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义利观,在自身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援助、团结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为国际关系发展打开了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以开放促改革,勇敢跻身国际市场,努力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坚定支持和拥护全球化经济发展,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这艘巨轮在大洋上迎接人类文明的八面来风,做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所有这些,提升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我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其六,中国共产党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社会主义,要解决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问题。这就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1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6页。。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扭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理论的坚定更有利于实践的创新。人类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形式,但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非只有一种而应有多种多样的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市场经济模式。邓小平对推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大的贡献。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习近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2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那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其体制机制愈益健全和完善,是中国能够富起来的又一个关键之招。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西方那种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党政有为、市场有效的新体制(22)张宇主编:《中国学者谈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13—115页。。 我们不排斥资本,但我们要引导、驾驭、规范资本,让资本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理论上实现了三重不同意义的“超越”:超越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传统解读,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超越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23)孙来斌:《破解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理论创新》,《经济日报》2019年2月11日。。

其七,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决捍卫“两个毫不动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发挥比较优势,逐渐形成融合发展的经济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经济、统得过死,单一的经济主体难以满足人民和社会的需要,缺乏竞争的经济也难以提高质量和水平。“中国道路”来源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石,而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根基。起初对“基本经济制度”是有争议的。党的十五大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至少100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制度规范之一,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成果。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对民营企业控制论”等各种各样奇谈怪论进行了批驳(25)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页。,重申“两个毫不动摇”,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从而就更加明确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历史地位。从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和前两年出现的杂音来看,“两个毫不动摇”,确实动摇不得!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八,中国共产党每到关键时段都会加强顶层设计,精心研制符合国家长远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战略,鼓励地方基层有序展开渐进式改革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每到一个关键时段,都会加强顶层设计,精心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方略。比如,我国有“一五”计划到现在的“十三五”规划;还比如,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再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分两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这些战略上的安排,有利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有助于统筹资源、把“钱”花在刀刃上,更有利于发挥我们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制造业大国,正向经济强国、制造业强国迈进。看到我们比较雄厚的大国工业体系,就不能不感念新中国成立后,勒紧裤带实施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为我们打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现在,我们向“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前进,党和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比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鼓励地方和基层创新,从群众实践经验中发现、总结进而推广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注重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同时,也鼓励地方和基层大胆探索,通过渐进式改革小步快走、不断试错,逐步积累经验,避免大的失误。一般来说,先是选择一些地方和基层进行小范围试点,成功后再大范围推广。农村改革是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经济特区是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设立的。现在设立自由贸易区也是这样的路径。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党尊重了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基层探索,从而有效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其九,中国共产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民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走先富帮后富的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的道路,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26)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善于走群众路线,善于发扬协商民主,把一盘散沙的老百姓和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很好地组织起来,变成移山填海的依靠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天下受苦人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挥着这个优势,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鞍钢宪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其基本精神是注重群众参与,强调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后,重要的立法、五年发展规划等,都注重发扬民主,听取多方意见。“扶贫开发、精准脱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的也是民众参与、众志成城。善于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扬协商民主,还与中国共产党强调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念紧紧连在一起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党和政府始终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力求两者之间的统一。在计划经济年代,探索基础教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普及等,很有成效。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的同时,还要先富帮后富,向共同富裕迈进,从而告别了“大锅饭”的岁月。随着改革深化,强调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到现在,更加注重公平和共享发展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对“资本”注重利用调控,发挥好资本的功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因为党一直坚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并为之持续奋斗,从而避免了分配上的两极分化,也避免了严重的利益群体的对立,保持了社会大局总体上的稳定和谐。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革命性锻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即使在计划经济物资缺乏的年代,也注重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社会建设,尽可能提供广覆盖、普惠式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在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注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比如,大力推动扶贫减贫和精准脱贫事业,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比如,建立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政策兜住网底。社会矛盾少了、小了,我们就有足够的精力去干需要干的事业。

四、余 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下,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如何继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伟业?回应和解决这些新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认真总结借鉴过去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展望新时代的未来,我们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现代化的能力,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大逻辑、大趋势、大战略,保持战略定力、底线思维和辩证观点,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比较优势,纾解“成长中的烦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瞄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开创更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道路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