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及践行

2019-01-26 19:03鲍中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民党员干部群众

鲍中义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政党上街(工人路线)”到“政党上山(工农路线)”到“政党执政(人民路线)”再到“政党上网(网民路线)”的历史演变。[1]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深入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于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思想。这是对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最简明表述,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虚拟社会对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而提出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系统地研究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探索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方法,是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一、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产生的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分化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两个场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立并长期践行的群众路线,也因此由现实社会拓展和延伸到虚拟社会。虚拟社会是指“社会中的人在互联网建构的虚拟空间内按照一定规则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并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人化的场域”。[2]虚拟社会的产生,致使国家治理领域由现实社会延伸和拓展到虚拟社会,这势必要求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也应从现实社会延伸到虚拟社会。

学术界关于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研究,肇始于近几年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2009年,微博,在我国横空出世,助推了微博问政、微博反腐、微博建言献策及政务微博的兴起,学界开始研究网络群众路线的有关理论。2012年,卿立新在学术期刊发文指出,网上群众路线是指“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坚持‘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运用互联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和保持党同网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它“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信息化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的拓展和创新,是党联系、服务网民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3]这一论述是学术界对网络群众路线(或网上群众路线)所作的最早的界定,为有关研究提供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思路和观点。自此,研究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学者逐渐多了起来。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思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有关网络群众路线的新思想。这一新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演进到信息时代、社会实践由现实社会延伸到虚拟社会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思想的重大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网络为载体,切实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实现群众路线在网络中生根发芽,更好地服务群众。”[5]这为领导干部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走好群众路线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既是对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集中表述,也是对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还是处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虚拟社会中开展群众路线工作的理论范式,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切为了网民群众,一切依靠网民群众,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6]其中,“一切为了网民群众”是处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虚拟社会中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网民群众”是处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虚拟社会中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根本立足点,“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则是处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虚拟社会中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一)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网民群众,一切依靠网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要讲好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在网络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洞悉到了网络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7]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在虚拟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一切为了网民群众,一切依靠网民群众”。

1.“一切为了网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虚拟社会中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理念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在虚拟社会治理工作中,党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述理念,始终把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倾听网民群众的心声,在虚拟社会中加强与网民群众的交流互动,不断解决网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为网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切实在虚拟社会中做到“一切为了网民群众”。

2.“一切依靠网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虚拟社会中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根本立足点。在网络时代,网络为群众创造了反映疾苦、表达诉求的便捷渠道,突破了传统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的制约,开辟了群众监督的新路径,开拓了党群互动的新形式。[8]网民群众成为虚拟社会实践的主体,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和主要传播者,成为推动虚拟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党只有充分调动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激发网民群众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热情,虚心听取和接受网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领导中国人民朝着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努力奋斗。

(二)重要内容: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

“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是处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虚拟社会中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据CNNIC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9]

由此可见,网民群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活跃于网络,经常在网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对党的治国理政建言献策。为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经常在虚拟社会中关注和了解网民群众的心声、诉求和疾苦,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网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作出符合网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决策,使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和各项决议切实做到“从网民群众中来”。同时,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还要深入虚拟社会中了解网民群众的生活,积极利用网络为网民群众排忧解难,为网民群众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到网民群众中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将网民群众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新时代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必须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在虚拟社会中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常态下推进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将互联网发展造福人民的政治保证,是加强舆论监督、从严治党的有效途径。”[10]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积极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加深了党和政府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创新了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但是,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网络群众路线还是一个新事物,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思想,在践行过程中难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不力,致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挑战

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性,改变了广大群众单向接收党和政府所发信息的被动局面,网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双向互动地去生产、传播和获取信息,这对党员干部的网络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对互联网的认识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仍然沿袭过去的做法,缺乏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方法和策略。于是,当网络上出现突发性公共事件后,没有在第一时间正确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疏导。更有甚者,个别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非但没有主动向网民群众披露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反而无视网民群众的思维力和判断力,采取删帖、抓捕发帖人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力图掩盖事实真相,混淆视听,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自媒体的兴起,使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面临的舆论压力逐渐加大

2009年以来,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事件层出不穷,舆论传播的速度和舆论焦点的发酵速度更加迅捷,宜黄强拆事件、官员微博约会开房事件、河北廊坊学生罢课怒砸食堂事件、魏则西事件、林森浩投毒事件、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等舆论焦点事件,每一个舆论焦点事件都以迅捷的传播速度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传播开来。在这些舆论焦点事件中,网民群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常常在网络上集体发声,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极大地影响着舆论事件的进展。这些舆论焦点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无形中给当事人及处理该事件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这些网络舆论焦点事件,如果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处理不当或应对不力,网络舆论将会持续发酵,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增加了党和政府开展网上群众工作的难度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网络的开放性空前加强,信息发布打破了时空场域的限制,发布禁区越来越小。这使得人们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和自由随意,信息生产者、发布者和传播者越来越多,互联网上每天都要产生数以亿计真假难辨、鱼目混珠的信息,即便是再强大的网络监控,在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大量未经筛选和过滤的信息,就在网络上发布并迅速传播开来,充斥于网络空间,其中不乏大量的垃圾信息、虚假信息、低俗信息甚至反动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发布和传播,一方面易对网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带来了诸多困难。

(四)网络的虚拟匿名性,导致党的群众工作对象变得难以认识和把握

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已从现实世界拓展到网络虚拟世界。正如约斯·德·穆尔所说的那样:“不仅人类世界的一部分转变成为虚拟环境,而且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同时也日益与虚拟空间和虚拟时间交织在一起。”[11]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网络用户发布和传播的信息,都是以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存在着,如果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话,其他人较难把握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使得党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群众工作对象变得模糊不清,很难认识和把握,从而在虚拟社会中降低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五)党员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本领尚须增强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加快,网民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网民都来自于老百姓,网络成了网民群众表达意愿和诉求的新平台,不少网民群众已经学会了网络问政、网上信访、网上建言献策等,积极利用网络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违法乱纪事件和反映各种困难和问题。针对网络中的群众工作,不少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非常重视,积极采取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为老百姓办实事。但是,由于网络在中国的兴起尚不足30年,网络群众路线更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路子,极少数党员干部,既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网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不了解如何利用网络与网民群众交流互动,缺乏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网络素养和能力,故他们难以熟练运用网络为老百姓办实事和办好事,他们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本领亟待加强。

四、新时代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已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与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12]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自觉遵循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将践行群众路线由现实社会拓展和延伸到虚拟社会,深入研究虚拟社会中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路径,才能够切实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思想。

(一)净化网络环境,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党员干部要在虚拟社会践行好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离不开网络空间的净化,离不开良好网上舆论氛围的构建。那么,如何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指明了方向。

1.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的行为和“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的行为。[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4]

2.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要“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15]

(二)完善信息传播机制,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1.充分发挥“把关人”对自媒体传播的“把关”作用。美国传播学家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把关人”理论。群体传播中存有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或群体规范的信息内容,才能被“把关人”植入传播渠道中,也即是说,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采取“有闻必录”的方式,而是在新闻报道中有一个筛选、过滤和加工的机制,大众传媒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道“关口”,在众多新闻素材中,仅有少数新闻才能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16]这里的“把关”,是指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的过程。“把关人”,即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的人。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像爆炸了一样传播开来,互联网上每天都会产生数以亿计的信息,其中不乏消极腐朽的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极易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信息“把关人”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把关人”的作用,大力完善信息传播的把关机制,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促进积极正面的信息传播。

2.党员干部要在互联网上带头传播社会正能量。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7]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8]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不仅在现实社会中带头传播正能量,而且在虚拟社会中也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传播正能量,为群众带好头,形成全社会都弘扬和传播正能量的和谐氛围。第一,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坚信中国梦的必然实现。第二,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第三,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党的各项纪律规定,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严于律己。第四,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网民群众在虚拟社会中传播正能量,为践行好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着力提高党员干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19]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本领,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能力基础。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提高党员干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本领,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党员干部要提高利用网络与群众沟通的本领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是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素质。虚拟社会中的群众工作,同样要求党员干部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在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时,要提高“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的本领,“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20]由此可见,党员干部要在虚拟社会中践行好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必须提高与群众沟通的本领,广开言路,理性对待网民群众的诉求。

2.党员干部要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舆情的晴雨表,现实社会中一旦发生有一定影响力的事件,即刻会在互联网上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形成或体现的舆情即民意情况”,[21]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舆情,是现实社会中的民意状况在虚拟社会中的映射。与信息网络技术一样,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社会底层公众的心声,能够曝光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对维护底层公众的权益颇有助益。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舆情是基于互联网传播的,互联网的虚拟匿名性,致使道德和法律有时难以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故网络舆情中的言论常常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消极负面甚至反动的信息也会在网络上堂而皇之的传播开来,极易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舆情的这种双重性质,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虚拟社会中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带来了挑战,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亟须提高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第一,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运用网络媒体疏导网络舆论。第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改变过去“封”“删”“堵”的消极应对方式,应积极主动地向网民群众披露真实情况,以正视听。第三,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22]

3.党员干部要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即“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23]良好的媒介素养,不仅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时代,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媒介素养也就成了人们融入网络时代、在网上获取和传播信息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所谓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了解、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获取、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对网络知识的基本了解和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对各种网络信息的解构能力”“对网络世界虚幻性的认知能力”“建立网络伦理观念的能力”“网络交往的能力和认识网络双重性影响的能力等等”。[24]

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践行好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就必须加强网络媒介理论知识的学习,自觉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规范,提高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媒介素养。

4.党员干部要提高驾驭微媒体的能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微时代”携着一股潮流之风扑面而来。[25]“微时代是借助数字化通信技术,将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等集成一体,使用小型的、移动的显示终端,进行即时互动和快捷的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时代。”[26]微时代的人们纷纷借助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在网络上以细微的形态和微小的行动展现自我。这种细微的展现,却能够在网络上汇集成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正深刻、广泛地影响着网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自觉融入微时代,熟悉微媒体,提高微素养,不断提高驾驭微媒体的能力。

第一,党员干部要熟悉微媒体。在新时代,微媒体已成为网民获取、分享信息和社交娱乐的重要平台,对网民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中,党员干部要熟悉微媒体,积极利用微媒体平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一是要熟悉微媒体的操作方式,积极注册和使用微媒体,正确利用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广泛吸收网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微媒体平台与网民群众互动。二是要熟悉微媒体的基本特征。微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匿名性等特征,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这些特征,才能切实践行好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实现党群良性互动。三是要熟悉网民群众的心理特征。在微媒体上,党员干部要改变官场语言作风,切忌讲官话、套话,应当多使用草根化、平民化的语言与网民群众沟通,拉近与网民群众距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第二,党员干部要提高微素养。微时代的到来,给党员干部带来了全新的考验和挑战,迫切要求党员干部提高微素养。微素养主要指人们接触、解读和使用微媒体及其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养,是微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养。

微素养的高低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能否在虚拟社会中践行好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影响因素:若党员干部具有较高的微素养,则他们在利用微媒体平台与群众交流互动时,就会得心应手;若党员干部的微素养较低,则他们在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过程中,便会畏首畏尾,不知从何入手,甚至会闹出诸如“微博上与情人约开房”的笑话,势必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因此,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的“微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是要提高党员干部对微媒体的认知能力,使其熟悉和掌握微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驾驭微媒体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与网民沟通的技巧和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三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正确研判网络信息的能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微媒体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猜你喜欢
网民党员干部群众
党员干部新书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