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睿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在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提供了方向。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社团及其创办的报刊作为媒介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少年中国学会”是这一时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社团,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推进作用。
在新思潮传播中,马克思主义一枝独秀。少年中国学会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做了不懈的努力。学会成立不久,李大钊就发表了《“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一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少年中国”设想,希望把学会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五四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的状态。在动荡的五四时期,一批有志青年不甘于民族落魄、国家遭受欺凌,有共同理想的一批人联合起来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奋斗。在这期间,新文化新思潮不断涌现,各种社团也纷纷涌现,传播各种社会思潮的报刊也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1919年仅北京一地注册的社团就有281个。”[1]这些社团在团结青年,宣传新思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少年中国学会于1918年6月30日由王光祈、李大钊等7人开始筹备。经过1年的准备,学会于次年7月1日正式成立。“本会同人何为而发起斯会乎?本会同人欲集合全国青年,为中国创造新生命。”[2]学会会员因创建一个“少年中国”的理想而聚集在一起,团结了广大青年,成为青年活动的团体。
李大钊非常重视社团的作用,“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当属少年中国学会”,[3]他利用学会从事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以李大钊为首的北京总会会员,大多数一开始就希望通过这个组织团结广大进步青年,积极从事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4]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初期就吸引了许多进步青年,正式成立时已有会员42人。会员最多时曾达到120多人。[5]学会团结了许多优秀青年,其中有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继续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与此同时,各分会也开始成立。“《少年中国学会规约》第26条指出,本学会设总会于北京,综理全国及外埠分会事务。”[6]先后成立了成都分会、南京分会,甚至在海外成立了巴黎分会。在《巴黎少年中国学会分会报告》中写道,“同人等深恐精神涣散,遂全体通过组建少年中国学会巴黎分会,以资联络,使精神不致涣散。”[7]可见,学会乃至各分会都在团结青年、发展青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民族危亡的时期,广大青年苦苦求索,力挽狂澜,承担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身处新时代,还是需要团结广大青年为国家、民族的事业而不懈奋斗,更好地发挥青年的价值。
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创办《少年中国》发表会员的文章,“《少年中国》月刊注重的是文化运动、阐发学理和纯粹科学三方面”,[8]特别强调理论阐释。李大钊还亲自担任学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月刊的编辑主任,从事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9]“据统计,李大钊在参与少年中国学会期间,发表在《少年中国》上的文章共有7篇。“在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1922年7月,因学会内会员思想涣散,政见日趋分歧的情况下,为了团结一部分爱国的和要求民主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邓中夏、黄日葵等六人联名为学会将召开的杭州大会提出了一个提案——《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该提案指出要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主主义,我们不要躲在战线后,空谈高深的主义与学理,而是要加入前线,与军阀以及军阀所代表的黑暗势力搏战了,这就标志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趋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变。[10]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少年中国学会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革命的热情,他们体现出不惧危险、敢于奋斗的精神。
为了克服注重理论阐释而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缺点,少年中国学会于1920年1月又开始编辑出版《少年世界》月刊。“该月刊注重实际调查、叙述事实和应用科学三方面。”[11]它“不仅关注学生,还对劳动者给予了关注,专门开辟了劳动世界、工厂调查等栏目。月刊还刊登了翻译过来的对苏俄的政治及革命成就进行介绍的文章,使得国内的青年能够了解俄国的时局,间接对共产主义进行了宣传”。[12]希望把国外科学理论介绍给国内青年,唤起青年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谋求社会改造。
少年中国学会为了实现自身宗旨,“由王光祈于1919年底发起‘工读互助团’,企图在现实社会之外重建‘高蹈隐居’的新生活。‘工读互助团’的组建及其活动是少年中国学会历史中影响最广也是最为重要的社会活动。”[13]“北京工读互助团发起后,上海、天津等城市也纷纷成立了工读互助团,一时间,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工读互助团虽然是一次失败的实践,但是它所提供的历史启示意义十分重大。青年为了改造社会付出了实际的行动,也在这个过程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虽然工读互助团的行为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但是部分青年的思想却是超越了现实,他们希望做理想社会应该有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工读互助主义实验顺应了他们改造社会的要求,甚至架起了其中部分人向马克思主义过渡的桥梁。”[14]它引导着青年探求新的改造社会的方法,其中一些青年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代,一批优秀的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少年中国学会在成立之初就始终重视青年的作用,认为“青年负有改造中国的完全责任”。[15]学会对青年寄予厚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挽救中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彰显了自身价值。身处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保持重视青年的良好传统和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更好地发挥青年价值。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16]在那个时代,一大批青年勇于斗争,利用自己所学为整个国家奋斗,希望拯救中国。少年中国学会特别强调青年的作用。会员认为,创造“少年中国”的关键和主要力量还是在于青少年。比如,王光祈指出,“有了新少年,少年中国的运动才能成功”。[17]同时,宗白华指出,“中国现在个体青年有奋斗精神与创造精神,联合这般无数的个体精神汇成一个伟大的总精神,这大精神才有奋斗的意志和创造的能力”。[18]由此可见,青年身上的这种奋斗与创造精神,使得青年能够有能力、有魄力来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身处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19]青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年的作用,团结广大青年,发挥青年的最大作用。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必须努力争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少年中国学会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的主义,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于是导致学会最后分裂。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一部分先进的会员找到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因此,要加强思想上的引领,使广大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青年正是思想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和政治方向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身处和平时期的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怕牺牲,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自觉主动地深学笃用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定地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现在,社团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学校等为培养政治过硬、自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而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我们需要全面辩证地定位社团建设与思想教育的关系,这样既有助于社团开展思想教育,又有利于将思想教育融入社团工作之中,更科学、人性地引导社团的发展。
社团是开展思想教育的有力载体。社团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二阵地,是学生除学习之外的重要活动场所。社团拓展了教育的空间,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
高校社团有多种类型,具有多种功能。社团由不同年级或许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不同成员个性鲜明、思维活跃。“高校社团依然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阵地”。[21]社团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实现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目标,才能确保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有学者称,“随着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思想功利、价值多元、精致利己的倾向,影响了社团的纯洁性。”[22]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社团建设,尤其是政治、思想方向的引领。
学会起初开展了“工读互助团”的实验,虽然没到半年就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个实验告诉青年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开展实践而不是脱离实际。无论是劳动实践还是理论讨论实践都是让人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身处于新时代,我们有着充裕的物质生活,没有了那个时代的艰苦条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应把自己局限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而应该更多地步入社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方能出真知,在实践中收获知识,锻炼自己。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社团,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爱国心的优秀的青年。青年永远是时代的先锋,他们在五四时期对于国家的前途命运艰苦求索,通过理论上的探求和参与实践,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心系国家,不忘初心,奋勇拼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