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2019-01-26 06:13王玉林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西域文化交流丝路

王 薇 王玉林

(兵团党委党校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之路,总结其特点与启示,借鉴其历史经验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不同文化交流的必然性;文化交流的持续性;文化交流的广泛性;文化交流的深刻性。丝路文化所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对于今天的世界和“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启示:和平和睦应当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平等共享应当是彼此相待的共同态度;包容接纳应当是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共同胸怀;自尊自信应当是各国各民族的共同气派。

“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与其说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亚欧(还包括非洲)大陆各民族的商贸交往史实,不如说它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实现文明的进步。今天,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种子、工具、天文、算数、历法、印刷术、音乐、绘画、宗教、社会制度等等的全方位文化交流,会有东方中国的盛唐气象和开启现代文明的西方文艺复兴运动。

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在商贸流通中,丝绸是最富特色的东方产品,同时向西传播的还有瓷器、茶叶、漆器等;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有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香料。这些都是促使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物产。有学者把丝绸之路分解归纳为“物质资源互通有无的交换之路,先进技术的传播推广之路,东西艺术的交汇之路,不同民族思想碰撞、宗教共生之路”。①吕文利:《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4月26日这是不错的解读,但它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还在于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打通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道路,还将中国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结起来,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今天的人类已进入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冲突纷争凸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弘扬“丝路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发展。所以,有必要总结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特点与启示。

一、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特点

(一)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必然性

由于自然、地理、发展程度等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任何民族和文化都不能完全取得自身发展的全部必需品,只有通过交流、互通有无,才能满足需要;只有交流互鉴,才能创新发展。以张骞通西域而言,既是西汉联西域以抗匈奴的需要,也有西汉对马匹和铁器、香料等的需要,更是当时中原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望的需要。

物质交流一经开始,范围就会更加广阔,影响也会更加深刻,必然从物质领域扩展到精神领域,从而构成物质利益和精神世界的整体性交流,构成共同推进文明进步的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缺少新鲜文化元素的刺激,文化必然就会固化,失去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表明,一些原始文化的衰落甚至消亡,与失去交流、完全的封闭有着直接的关联性。

(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持续性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是持续性的,而非短时间和断续的。文化的交流通过官私渠道一直畅通,即使某些时候官方因政治因素或其它因素断绝了来往,但文化并未因政权的对抗而完全断绝联系。①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文史知识》2015.8

且不说丝绸之路开通前的草原之路和玉石之路,仅从张骞通西域特别是西汉统一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开始,丝绸之路日渐繁盛,到唐达到顶峰,到明后的衰败。在这1000余年历史中,持续不断的交流,形成了民心相通、利益共享、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影响了远到欧洲、今天的西亚、中亚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这些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盛唐气象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宗教等都吸纳了西域文化的诸多元素。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悉数传达了西方,特别是指南针的传播,直接开启了航海时代的到来。

(三)丝绸之路交流的广泛性

丝绸之路交流的广泛程度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文化元素。其表现为官倡民随,官方有专门机构推动交流,官方使团也带商团随行,唐时,有70多个商使团长住长安城;人、财、物的流动性明显,丝绸之路繁盛时,商贾不绝于路,马蹄驼铃交响,驿站货站遍设,著名的粟特人遍布丝路沿线和中国内地。互通有无、稀缺互补。除了实物形式的传播,如丝绸、茶叶、铁器、香料等,还有四大发明、凿井、灌溉、冶炼等先进技术的传播。

丝绸之路上思想文化的交流更加广泛。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就是丝绸之路,今天世界上的佛教应该说是中国汉地佛教,正是交流才弘扬了佛法,而它的祖庭则早已式微。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也通过文字和书籍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

可见,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是涵盖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文学、艺术、宗教各方面,通过方方面面无所不包的交流,中华文明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中华文化也吸取了世界多种文化的优秀元素。

(四)丝绸之路交流的深刻性

东西方因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带来的深刻影响至今仍然在发挥激活文化发展的作用。以儒道释为主体、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为例,其中的“释”就是指佛教文化,这是外来的宗教文化,三者的相互浸润、交融,使中华文化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丝绸之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入西域至西亚,唐时碎叶城中,就有武周时期赦建的大云寺。②张广达《碎叶城今地考》,《北京大学学报》,1979,5中原流行的《大波若波罗密多经》《大波若涅槃经》《维摩诘所说经》等经典的汉文译本都在西域地区流行。代表儒家文化的《尚书正义》《经典释文》,道家《老子》,史部《史记》《汉书》等也传到西域③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文史知识》2015.8,甚至唐朝学生习字的标本王羲之《兰亭序》和《尚想黄绮帖》都成为西域地区儿童的习字范本,④荣新江:《<兰亭序>在西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编《国学学刊》2011,1可见汉文化典籍在西域的重大影响。

儒家文化对东亚各国影响更为深刻,甚至是东亚一些国家历史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西方传教士沿丝绸之路将大量的中国文化进一步带回了欧洲,并将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成拉丁文和法文,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及古籍对欧洲近代文明的诞生及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⑤平菁菁:《浅析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交流》,《老区建设》,2012,22

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启示

丝路文化交流的历史,丝路文化所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对于今天的世界和“一带一路倡议”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值得加以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

(一)和平和睦应当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

和平和睦是丝路繁盛的前提,也是丝路文化交流的结果。民族不同、制度各异、文化有别,交流,就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吸纳,社会就安定,人民就安居,商贾就乐业。

纵观历史,丝绸之路畅通时,沿途的汉、羌、匈奴、突厥、回鹘、契丹等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交融,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基本没有战乱。相反,丝绸之路中断期间,也恰好是纷争战乱时期。丝绸之路衰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后来不断的战乱阻断了交通。结果,昔日繁盛的西域、多彩的西域文化也日渐褪色,贫穷和落后紧随而至。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固化和封闭必然带来衰落,开放性和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前提无疑需要共同秉持和平和睦的价值追求,在交流中消解差异、矛盾和冲突,在交流中自会民心相通、民心相聚。而所有民粹主义、各种极端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必然带来仇恨、冲突、混乱和战争,应当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敌人。

(二)平等共享应当是彼此相待的共同态度

人类文明丰富多样,各有千秋,没有优劣,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今世界有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2500多个民族和宗教,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将会长期存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表明,文化霸权强权就必然导致掠夺,那种不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妄图将自己变为“核心”一统世界的想法总是会四处碰壁的,最终难逃衰败的命运。

辉煌的丝路文明持续千年,受益于平等共享的相处之道。它一再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论大小,无论强弱,无论制度、文化有多大的差异,都只有平等相待,才能实现良性的互动和交流,物质和文化成果也在交流中才能够实现共享。

试想当年长安城内,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的人群,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打扮不同、习惯不同、信仰不同,却可围聚一起,共歌共舞。唐代的敦煌壁画上,时髦的长安人穿着开领衣衫,食用西域传来的新颖食物,使用金银器、玻璃器,听着胡乐歌舞,好一派祥和繁华景象。

一千多年后的中国,继承“丝路精神”,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同时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追求和利益原则。各国只有秉承平等共享的基本理念,才能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三)包容接纳应当是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共同胸怀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人类有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习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不同意味着差别、矛盾甚至冲突。如何对待不同的文明,是处理相互关系的原则性选择的大问题。夸大差别、蔑视异己,就会选择对抗冲突;发现共性、求同存异,就会选择包容吸纳。

中华文化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能求同存异,尊重其它国家民族的独特文化,并与其和睦相处;同时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作为倡议国的我们首先要做好示范,那就是承认文化文明的多样性,并深刻认识正是这种多样性成为文明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同时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东西方文明都是吸纳全人类优秀文明元素才成就了今天的现代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方能人类大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必然促进在相互包容不同文明下的相互吸纳,也必然激发各自文化的创新发展和文明进步。

(四)自尊自信应当是各国各民族的共同气派

没有自尊就没有自我,没有自信就没有底气。自尊不是妄自尊大,自信不是傲慢无礼。只有自尊才有坚守,才不会妄自菲薄;只有自信才有坚定,才不会放弃追求。丝绸之路交流的历史表明,各国各民族的自尊自信是平等共享的基础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尊重所有文化和文明,吸纳所有优秀文化元素和文明成果;同时,必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自尊自信的气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结语

丝路文化交流惠及了全世界文明数千年。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丝路历史的延续和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深化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两千多年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民族交往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必将创造出比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更加璀璨的文明成果,造福于全人类。

猜你喜欢
西域文化交流丝路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张骞探西域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丝路梦
丝路
班超出使西域
梦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