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琪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革命的历史性据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发展经济的第一次实践。研究井冈山时期的财政状况,既是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财政管理历程的起点,又能够为当代国家财政管理提供独特参考视角。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动白区残酷封锁下发展经济稳定财政的历史经验,能够为当前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复苏的国际形势提供珍贵的实践方案。
井冈山时期经济财政情况危急,毛泽东认为经济问题是“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的重要问题[1]。关于井冈山时期的经济类学术文献,主要包含经济思想、经济建设两个层面[2]。以财政视角研究井冈山时期情况,原因在于一般经济视角具有客观性,而财政视角更多的是主观视角。主观视角更贴近实际,国家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并非客观地置身于经济发展洪流之外,而是主观性地置身于经济发展洪流之中。
井冈山地区地处湘赣边界,地貌为深山丛林、起伏不断,平均海拔四百米,地广人稀,林木、矿藏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仅有满足原住居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养殖业、手工业缺乏,工业基础为零,同时由于山路崎岖交通阻碍,内部交易市场与外部货物贸易均不发达。
由于大革命的失败和反动军阀蓄谋已久的不断军事打击,红色政权从诞生之初便深陷于重重危机之中。在井冈山时期,红色政权面临的军事危机略微平缓,而财政危机则突显而出,《井冈山的斗争》中记录:“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1]。引起井冈山时期财政危机的财政支出,主要为军费支出、非军费物资支出和公共事业支出等。
井冈山时期的军费支出内容,主要为军粮、油盐柴菜钱、士兵零用钱,其中军粮比较充足,油盐柴菜钱每人每天五分,每月现洋万元以上。军费支出状况在罚没豪绅财产的前期保持稳定,在后期则持续处于军费不足状态。井冈山时期的军费支出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军人讲贡献。“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1],红军将士的生活水平不如工农群众,仍然坚持战斗,矢志不渝。二是待遇讲平等。“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1],红军军内岗位分工有差异,军衔等级有高低,但是待遇一律相同,保持着红军队伍的团结。三是财政讲民主。“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3],红军军费支出由普通士兵管理,促进着广大中下层将士的生活乐趣和战斗积极性。
为确保井冈山斗争的胜利进行,除直接军费支出外,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非军费物资支出。一是医生和药品。井冈山斗争时期战斗频繁,众多伤兵需要医治,而医生和药品极度稀缺,“仍祁中央和两省委送几个西医和一些碘片来”[1]。二是情报与通讯费用。井冈山地区被反动军阀严密封锁,需要足量资金买通白区眼线,掌握敌军动向,同时需要费用以搭建井冈山地区与中央的通讯线。三是释放俘虏的路费。红色政权优待俘虏,遣送俘虏返营返乡,发挥革命宣传作用。
井冈山时期,红色政权在保持军事斗争、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仍不忘记服务人民群众,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井冈山地区的发展和井冈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一是医院军民两用,工农红军与井冈山群众长期互通有无,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医院是井冈山山区第一座医院,提供中医西医医疗服务,战时服务伤兵,平日服务群众。二是文化宣传支出,红色政权注重文化教育宣传工作,一方面宣传现代化通识文化,促使井冈山地区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宣传共产主义信仰与革命文化,增强红军力量。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井冈山工农兵政府定期开展工农学校,提高广大农民与工人的劳动技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面对井冈山地区内部贫乏的经济状况、残酷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与岌岌可危的财政情况,井冈山政权主体难以采取税收、发债等常规政策吸纳财政收入、保障军事补给,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探索出罚没土豪与前线缴获、土地税收与群众捐赠、自筹资金与苏联援助等多种财政收入方式缓解财政赤字,以及采用开创国营经济、发展混合经济和尝试大生产运动等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财政危机。
土地革命爆发仓促,生活物资与武器装备准备不足,缺乏稳固根据地提供后勤保障,而地主豪绅阶级又是土地革命的对象,红色政权在革命前期以罚没土豪为主要的财政来源,以战场前线缴获为主要的武器装备来源。井冈山时期的罚没土豪运动,一是注重政治影响与财政收入相结合,通过罚没封建剥削者运动,在政治上打击地主阶级实力、激发农民革命热情、震慑白区反动军阀,在财政上获取粮食衣物物资补给、白银现钞军费盈余和广袤可分配的土地。二是差别对待打击对象,对于剥削群众的大地主大豪绅,红色政权采取没收全部财产的做法,没收的土地分配给贫困农民,没收的物资和金银作为红军供给;而对于生活略有盈余、处于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众多富农中产人员,红色政权则采取限制发展、教育号召、自愿捐赠剩余粮食的做法。三是明确意识到罚没土豪并非长久之计,“用‘打土豪’罚款的方式筹措军费,只能是临时的。军队大了,地域宽了,就必须而且可能用收税等方法筹措军费”[4],以建设工厂制造武器装备取代战场前线缴获。
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内外部环境逐渐稳定,区域内部土豪乡绅被悉数打倒,红色政权的基础性财政收入由罚没豪绅资产转变为以土地税为主税率较低的税收体系。井冈山时期的税收体系,一是多层级税率灵活征收。《井冈山土地法》规定土地税依照生产情形分为三种:15%、10%、5%,“宁冈收的是百分之二十,比中央办法多收半成,已在征收中,不好变更,明年再减。此外,遂川、酃县、永新各一部在割据区域内,都是山地,农民太苦,不好收税”[5],井冈山时期的土地税,以不给农民群众造成负担为价值引领灵活变通地征收。二是定量征税与群众自愿捐赠并重。井冈山地区的土地被分配给农民群众之后,农民群众的土地税率负担由以往地主豪绅的60%以上下降为红色政权的20%以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急剧增加,淳朴的农民群众在交纳税额粮食之外自愿捐赠大量粮食作为红军军费。三是税源稀缺税收不足。井冈山地区的经济发展薄弱,工商业欠缺,仅有小农农业与林木矿藏外销作为税源,而白区的严密封锁截断了林木矿藏外销税源,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群众的爱护不允许农民群众承担过高税负,在贫瘠的井冈山地区,税收收入无法支撑万余红军的军费支出。
在罚没豪绅资产完成与区内税收收入不足的财政危局背景下,井冈山红色政权面临的反动军事斗争压力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方式吸纳财源,维持一名将士一天五分钱生活费的军费支出,将革命斗争进行到底。一是吸纳白区革命资金。白区严酷的军事封锁难以阻拦白区中相当数量人士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热情,一位位开明地主绅士、中小资产者散尽家财向井冈山地区运输稀缺物资。二是筹集海内外爱国资金。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全力运作,号召海内外仁人志士,筹集捐赠资金,支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三是倚仗苏联援助。接受苏联共产党与苏联人民在资金财力、武器装备、人员技术等全方面的援助。
井冈山地区缺乏工业基础,而军事斗争需要军械工业,后勤物资需要棉纺工业,宣传教育需要印刷工业,经济流通需要造币工业。这些通过市场手段需要长时期才能够建立的工业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开创了国营经济,建设了军械厂、棉纺厂、印刷厂和造币所,集中调取配置稀缺资源,计划性生产刚需物资,迅速建立起了为军事斗争和政权稳定服务的工业体系。
井冈山时期的国营经济保障了军事战略物资的供给,而为了满足井冈山地区人民的需要和地方政权的物资来源,红色政权开始发展以“大陇红色圩场”为代表的混合经济。大陇红色圩场就是红色政权建立的一处买卖交易市场,其中有十来家工农群众经营的店铺,二三家国营店铺,一切小额交易不收税费。规模化的交易市场的建立促使大量井冈山地区的工农群众前来赶集买卖商品,服务了工农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方便红色政权政府购买物资、赚取经费。
井冈山时期,精壮劳力踊跃参军,造成土地劳动力不足,红色政权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的首次尝试,号召政府工作人员、红军战斗人员以及群众妇女参加农业工业生产劳动。由于前线军事斗争的激烈、工农红军主力的撤离,井冈山大生产运动成效并不显著,却是延安大生产运动的种子。而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成功为革命根据地的部队与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军事物资和生活物资,成为抗日革命根据地稳定存续的根本保障。
财政情况是政权稳定的保障与基础。井冈山时期的财政情况与当代中国政府财政情况存在着诸多相似处,井冈山时期解决财政危机的方法政策对于当代财政问题的处理仍然具有学习意义与参考价值。井冈山时期的财政情况与当代中国政府财政情况的相似之处,一是外部性问题。井冈山时期的红区经济遭受到白区的严格残酷封锁,内外产品难以流通,而当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政府同时面临着外汇减少与缺乏外汇使用项目的财政问题。二是总量性问题。井冈山时期地区经济欠发展,税源稀缺,而当代中国经济仍然发展不充分。三是结构性问题。井冈山时期青壮年劳动力踊跃参军,农业生产人口缺乏,而当代中国国内经营税率较高,民营企业负担重,中央政府向国营企业、基层自治组织拨款多。
当代世界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外贸易摩擦不断,中国政府一方面面临着发达国家关税抬升、抵制中国出口产品等外汇储量减少的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高端科技产品购买限制、阻止中国资本收购高品质企业等缺乏外汇高质量使用项目的困境。
井冈山时期的红区经济遭受到白区的严格残酷封锁,林木、粮食、瓜果等比较优势农产品外销困难,武器、棉纺、药品等刚需稀缺物质无法购入,同时面对着缺乏关税收入和税收收入无法花销的困境。为了应对税收收入与刚需物资稀缺的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开创了国营经济,建设了军械厂、棉纺厂、印刷厂和造币所,集中调取配置稀缺资源,计划性生产刚需物资,迅速建立起了为军事斗争和政权稳定服务的工业体系。
井冈山时期的军械工业、棉纺工业、印刷工业、造币工业,逐渐发展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危及政权生死存亡的战略性产业、关系国民生活生存的基础性产业、辅助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性产业、服务经济领域发展的金融性产业。抓牢包含这四类产业的国营产业,坚持发展我国国营经济,特别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独立自主重点扶持核心高端科技企业发展,中国的财政体系和经济稳定就有保障。
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发展,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长久状态。政府财政情况整体良好,但2018年部分热点问题陆续浮出水面,国内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消费力不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养老金资金缺口等,出现了棘手的财政危机,财税收入总量仍需进一步扩充。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经济贫乏税源稀缺的局面。为了满足井冈山地区人民的需要和地方政权的物资来源,红色政权开始发展以“大陇红色圩场”为代表的混合经济,服务了工农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方便红色政权政府购买物资、赚取经费。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混合经济,正在不断壮大、发展和改革进程中。一部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引入民资外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一部分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引入高端科学技术、先进管理体系、优秀人力资本等成分入股,创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经济相比于国营经济,特点是需求市场化、分红国有化,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经济产品与劳务服务,以国有资本股份比例正当地获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盈利分红,使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有分红作为一种常规性的财政来源。
当代中国财政体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需要深化落实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财政收入较多,国民经济宏观税负较重,流通经营性税种占比高,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负担重。另一方面是财政支出较多,原因主要为相当数量的产能落后的国营僵尸企业耗费着国家财政,以及政府维持着六十九万多村级基层自治组织的财政拨款。高收入高支出的财政状况存在着结构性危机的隐患,阻碍着市场流通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井冈山时期,青壮年踊跃参军,造成土地劳动力不足,红色政权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的首次尝试,促使青壮年人士同时成为军队将士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有效地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军事物资和生活物资,成为革命根据地稳定存续的根本保障。
为改变高收入高支出的财政状况,一方面在于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中央、国务院持续强力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今年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另一方面在于降低直接财政拨款比重,在改革僵尸企业清理落后产能的同时,支持村级自治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比较优势的乡村集体产业,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新兴增长极,达成村级自治组织的财务平衡,减少政府财政拨款依赖,在助推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改善高收入高支出的政府财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