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时代工会工作质效的理性思考

2019-01-26 02:38江苏省总工会钮友宁
中国工运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会工作工会劳动

文/江苏省总工会 钮友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突出强调要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大对职工群众的维权服务力度,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开创新时代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这些为我们以坚定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积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认真履行工会社会职能和基本职责,探索构建工运理论和实践创新驱动体系,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和维权服务工作,逐步完善联系广泛和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奋力奏响体面劳动的最强音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学笃信,忠诚履职,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集中阐述了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大政方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是指导我们解放思想再出发的行动指南,是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誓师动员,是指导我国工运事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新情境,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新效果,推动理论政策研究和创新实践形成同频共振,进而提升各级工会干部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夯实党执政兴国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工会干部要深入企业车间一线职工中去宣讲,深入到企业、车间、社区管理中去落实,把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引导广大职工谱写中国梦新篇章,变成广大职工和各级工会干部的自觉行动,把有效凝聚促进发展和促进稳定的共同愿景,充分彰显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新作为,变成各级工会干部作为“娘家人”的责任担当。

加强政治引领和组织凝聚。要将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有效融入党政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和思考,不断提升维权服务的社会价值和管理效用。推动各级政府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和社会共同富裕,推动实现体面劳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营造和谐诚信公平的劳动法治环境。加大在劳模先进和工会干部中优先发展党员,增加先进产业工人在基层党员中的比例,在各级党代会、人大政协和各类群团组织中,适当增加一线职工代表在党员中的人数,完善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作用,将广大职工吸纳到工会开展的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工会集体行动力和社会民意基础。

弘扬理想信念和社会新风。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企业职工的现代职业精神和职业文明素养,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效应,努力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复合型职工队伍,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就业风气。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运用时尚元素和话语体系引领社会风尚,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年轻人职业道德理想和劳动契约精神,不断夯实凝聚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创新思想教育理念和改进教育方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努力使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制定提升职工素质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明确职业道德规范和文明职工标准,出台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努力把贯彻党的意志的坚定性和服务职工的有效性结合起来,把广大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上来。

因势利导,主动作为,不断丰富和拓展新时代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和分化趋势更加凸显,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更加显性直接化,劳动关系日渐市场化契约化多元化,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加强劳动关系的战略管理。劳动关系成为我国转型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我们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围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以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战略,加快我国劳动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立法进程,强化协调劳动关系的法治基础和制度保障,有效稳定广大职工的心理预期和就业心态。

从宏观领域来看: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和扩大市场就业,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和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征集办理,建立基层代表委员征询职工代表意见制度,明确提出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的新路径新办法,推动劳动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不断畅通职工的利益诉求表达维护渠道。健全地方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产业工会与行业协会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劳动关系的发展特点和运行规律,有效协商和妥善处理涉及劳动关系重大问题,制定更加普惠公平的劳动保障和社会公共政策,不断提高劳动法规政策的有效性协同性。

从中观制度管理来看,要总结推广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经验,健全劳动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和听证制度,定期协商、工作督查和信息反馈相结合,破解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企业家组织的作用,形成“三方四家”的集体协商协调机制,有效解决三方机制中行业代表性不足问题。

从微观政策落实来看,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推进工会依法调处劳动纠纷的能力建设,规范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支持企业家协会参与评估劳动关系状况,完善职工法律援助和工会公职律师制度,积极参与集体劳动争议仲裁调处和诉讼,有效管控劳动关系矛盾激化的系统风险,积极预防职工群体性事件突发形成的外溢效应。

构建劳动社会学研究智库。要以战略性发展眼光和国际化工作视野,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状况,有效匹配政府职能、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引入独立第三方参与依法调处机制,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路线图和流程表,修订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集体协商评价规范,为协调劳动关系和完善社会治理建言献策。

要加快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建设,科学研判新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将劳动关系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重点课题,借助社会科学研究和大学智库研究成果,形成高质量劳动关系研究发展中心,建立计量经济学和劳动社会学的决策模型,分析预判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变化趋势,传统产业和互联网领域的劳动关系特征,形成理论实践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科学阐述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

开设劳动关系理论实践创新高层论坛,定期发布劳动保障政策和职工法律援助情况,定期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状况白皮书,定期公布工会参与职工维权的十大典型案例,形成社会科学研究和工运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为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提供学理支撑。

深化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动各类企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有效融入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劳动社会学研究作为新学科体系建设,加速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着力提高劳动保障政策的普惠公平性,着力提高地方性劳动法规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加大维权服务释放政策红利和提供市场空间。

聚焦互联网新型劳动关系。要深化共享经济模式的劳动法学研究,准确研判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职工队伍素质结构和劳动关系状况,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就业结构的影响,努力把传统产业和新平台经济的从业者,有效吸纳到工会开展的活动中来。

制定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劳动标准体系,明确网络劳动关系的实质内涵和构建要件,开展共享经济从业人员集中建会行动,推动货车司机、快递送餐员等积极入会,把劳动关系调处纳入社会法治化轨道。建立线上线下互通的智慧工会工作模式,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有效预防和积极化解企业劳动关系矛盾。

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构建我国工运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驱动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放在首位,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深化各项改革,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取向和价值导向,集中破解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中的难题,打造依法维权和服务职工优势品牌,为各级工会依法履行职责夯实基层基础。

积极推进双轮驱动的深化改革。牢固树立“一盘棋”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实现工会改革与各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与加快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协调联动,明确各项改革的政策措施和任务清单,形成改革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有效激发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坚持重心下沉、面向基层、务求实效,优化组织结构设置和保障服务体系,明确维权重点,优化服务项目,提升管理实效。突出职工作为工会事务中的主体地位,民主选举工会主席和依法聘用工会干部,加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和增强凝聚力,推进基层工会工作者队伍社会化、基层工会服务社会化、基层工会活动社会化,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成为职工群众遮风挡雨的“温馨之家”、充满爱心的“幸福之家”。

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工作思路,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突出政府职能管理和公共政策导向,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作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现代新型学徒制,有效落实企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推动市场配置资源和建立市场补偿机制,调动和保护企业和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施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支撑保障、聚力共建等“五大工程”,不断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开展职业教育强基、人才培养集聚、创客群体培育、能力提升竞赛、技能评价改进、职业发展畅通、技能导向激励等“七大行动”,不断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基础待遇,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公共服务。

不断提高优势品牌的示范效应。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把握工运时代主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贯彻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大抓基层维权服务的攻坚导向,突出抓好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突出促进广大职工市场就业创业的主战场,突出各级工会积极帮扶困难职工的主动仗,突出抓好工会工作基层基础的主方向,加强职工思想动态和舆情引导等工作,走好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网上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教育活动,紧扣“用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现和寻找身边能工巧匠和先进典型,选树爱岗敬业和积极奉献的优秀典型案例,有效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团结引导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和全总的决策部署上来。

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丰富和拓展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活动,着力提升职工队伍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职工发明创造,精心组织广大职工为新时代新征程施展才华,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中展现奋斗风采,主动参与各级党委政府“三大攻坚战”行动,扎实推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让劳动诚信创造幸福生活成为社会发展新常态。认真履行好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积极维护和有效发展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做好城市困难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工会承接适合其承担的公共职能研究,实施劳动用工风险排查监督和评估改进行动,做好改革重组中的职工分流安置保障,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企业共同愿景,着力提升基层工会维权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推动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着力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有效覆盖,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权益保障和津贴制度,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需求变化,加快“互联网+工会工作”智慧工会建设,充分发挥职工服务活动阵地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不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凝心聚力提高各级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把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制度落实,强化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进一步提升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对劳动关系的满意程度,努力把各级工会建成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使工会干部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坚持系统破解问题的制度合力。高度重视和科学分析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通过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效克服职工技能素质低和知识专业性短板。逐步改善经济发展态势和社会民生状况,围绕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稳定社会预期目标,解决社会阶层流动不畅和职工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为反映职工诉求和改善生活质量建言献策。

创新理论思维、制度管理和实践路径,学习借鉴和认真总结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成熟经验,打破理论体内循环思维定式和传统路径依赖,不断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维护渠道。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手段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建立职工需求调查制度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形成共赢格局,帮助广大职工改善心理预期和就业心态。

推动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合理排序资本和劳动等企业关键性生产要素,着力改变部分小微型企业家族式管理格局,解决非公企业建会难、履职难和维权难问题。健全重大管理决策征求职代会意见制度,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年度报告制度,要以职工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重点,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不断增强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力量。

推动加强和谐诚信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有效克服权利义务不对等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广大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积极用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猜你喜欢
工会工作工会劳动
数读·工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工会动态
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工会工作
浅谈新时代工会工作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