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2019-01-26 01:51:54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产学研科技成果

本刊编辑部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和重要内涵。我国在创新引领发展方面的改革经验,主要体现在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等体制上。新形势下,创新引领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把科学技术导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软基础设施上精准发力,在创业孵化链条、技术转移链条、科技金融链条、人才服务链条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对于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产学研界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热议,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献文,对于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迫切性深有感触。他说,新药研发过程复杂而艰难。从化合物、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到最终通过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单纯依靠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新药研发,会导致投入不足,也无法保证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从而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有利于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选择。产学研各类主体之间有机的联系、协助和互动,能够更加有效地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认为,首先要进一步破除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阻碍因素。创新链条中起到“中介”作用的平台还不够多。从院校到企业,不是随便“搭个桥”就完事了,而是要实现深度融合。有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并不能直接拿给企业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加工平台来磨合技术、共担风险。他建议加快国家技术加工平台建设,让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健全专业化、市场化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善技术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和产权保护执法的环境等,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创新生态;继续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更加深入地纳入考核体系中。产学研界专家普遍认为,产学研在专利定价、成本分摊、成果分配、产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应进一步明确政策配套细则,让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依法依规地协同创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近年来在推进和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支持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将各类创新型企业主体集聚到一起,集思广益,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交流对接,真正实现了让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到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通过认定创新示范企业和评选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表彰了一大批全国产学研界各领域的优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及个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在强化科研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全国产学研创新大会,将来自产学研各界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汇聚到一起,总结产学研协同创新经验,共同谋划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举措、新方法、新途径,为政府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推动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促进会将在推进和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进一步深耕细作,引领产学研工作者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再放异彩。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了“多赢”。更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成功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但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我国的技术与产业结合仍不紧密,当前迫切需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扶持创新各个环节,释放产学研各个主体更多的创新活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用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优势,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向全社会开放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和公共实验室,为各种研发提供设计、检测、测试等专业技术服务;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的资源整合,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各类中介机构;整合现有各类技术创新基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项目基金、匹配基金、种子基金、风险基金、青年基金等不同类型的基金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适度放宽风险投资进入高科技产业的限制,保障和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完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包括制订产学研合作风险共担办法,完善有利于产学研各方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消除合作障碍,充分保证各方的合法利益;健全科研要素流动机制,鼓励省内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在高校与企业中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鼓励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或者有效专利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大限度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只要我们更好地凝聚创新共识,千方百计做好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这篇大文章,营造出良好的科研生态,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创新型国家建设必将收获新辉煌。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产学研科技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6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