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仪器平台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下的建设及管理

2019-01-25 12:28盛哲津李素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盛哲津 李素花

摘要:随着科研仪器支撑平台规模的不断提升,探索更有效的管理运营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科的深入建设和大型仪器的开放使用。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撑下,公共仪器科研支撑平台实行了信息化、无纸化、模块化管理模式;创新课题组网格化,分级管理制度;构筑仪器共享安全体系;实现移动端预约高效共享管理等改革创新建设。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仪器平台;共享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008-02

一、同济大学转化医学公共仪器科研支撑平台现状

同济大学转化医学公共仪器科研支撑平台目前有30多台设备,其中30万以上的高值仪器16台,总价值达4000万以上,依托于医学与生命学部,其核心任务是支撑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转化医学高研院的科研、教学工作,为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研究手段。随着生命与医学学科的发展,我们所服务的课题组数量接近130多个,仪器使用预约量大,服务机时数高,为适应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的要求,公共仪器科研支撑平台力求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各科研课题组。

二、具有学科特色的共享预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从公共仪器科研支撑平台实际需求出发,平台定制开发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大型仪器信息化管理系统,于2016年5月建设完成开始试运行,一期项目建设了25台终端,系统以科研支撑平台服务生命科学研究任务为核心,以自动化、开放式管理为支撑,完善基础设施,统一软硬件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分层授权管理,建立跨学院的科研资源、工作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自动、高效、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信息化管理。

三、信息化管理支撑下的管理模式特点

1.系统实现仪器服务大数据采集,提供决策支持。仪器服务机时、使用效率、服务费用、预约、维修等大数据的采集对科研支撑仪器平台的管理至关重要。数据的获得能有效对管理制度的制定、新仪器购置评估、管理队伍人员结构优化的决策给予支持。生物学实验仪器平台尤其注重这方面的数据获得,生物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带动着科研仪器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大数据可以细化到仪器的使用次数、机时、仪器服务效益、课题组使用情况、预约执行统计等等,能够为平台、学校提供有效、真实的科研仪器使用相关数据支撑。

2.线下与线上充分结合的管理模式。由于生物实验的时效性、不确定性、突发性等因素的存在,往往有些实验的预约存在临时的变动,有些实验也需要我们科研支撑老师的技术指导,我们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线上的双向沟通、预约取消、申诉等窗口,使得线下管理老师能够及时应对,调整仪器状态,灵活变通安排当天的实验等。

3.仪器预约模式分级管理。根据不同仪器的不同使用特点,我们实行仪器资格证分级管理,对于有些大型测试仪器,如:BD FACS AriaII分选型流式细胞仪、Moflo Astrios 4 lasers超速流式细胞分选仪我们采用系统预约、送样测试的管理方式,避免对仪器使用的干扰。有些对操作有一定要求的仪器我们进行集中培训后,管理老师在系统内授予资格证管理,预约使用;而对于有些中小型仪器,它们的操作相对简单,测试时间短,使用频率不高,我们实行区别化管理,在进行使用培训且考核合格后,系统内授予资格证,非必须预约,有使用资格的实验者可直接刷卡实验,有效节省流程,将时间释放给实验者,如我们的多功能酶标仪、冷冻干燥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

4.无纸化管理、Block计费模式。无论从效率还是环保的角度考虑,少纸化甚至无纸化的管理早已成为大多数实验室管理的趋势。我们平台所有预约登记、使用记录登记、机时统计、费用查询统计均已实现无纸化管理,实现了数据的精准化,取消相关登记流程,大大释放实验者、仪器管理老师的时间,使他们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科研、仪器应用的深度开发上,利于产出更高的效益。平台的收费模式也采用创新的Block计费模式,一般我们以30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即一个block,我们实践下来的体验是大大降低了碎片化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的管理,降低了2次预约间的碎片化时间,有效提高预约效率。

5.移动终端APP的建立。通過对当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研究,将原有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迭代,新增移动APP上实现大型仪器平台的预约、审核、开放查询、使用资格授予等功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仪器共享效率,使平台的仪器使用也更加高效,也使得实验者能有更好的服务体验。APP利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完善了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仪器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

四、课题组子平台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

随着科研的发展,科研仪器数量的增加,高校各实验平台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相关实验室多存在物理面积少、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特别是分散在各课题组不具有高通用性的大型仪器。我们不仅在平台部门内实施模块化管理,而且积极推进建立课题组仪器子平台网格化管理。课题组的大型仪器通过网络纳入我们的大型管理系统内,所有的仪器的预约使用、仪器维护、管理由平台完成,仪器仍旧在课题组放置,课题组只需做一定的协助管理。这样基本解决了以往在课题组内的大型仪器管理难、开放效率低、维修难等问题,更有效地降低了仪器的故障率,做到规范使用,有序开放。

五、安全及社会共享模式

为适应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的要求,我们的系统采用应用部分与网站部分分离的方式,我们的对外网站部分布置于学校统一管理的虚拟服务器上,通过云平台管理服务器数据,应用部分服务器放置于我们平台,最大程度避免了网络安全隐患。平台的门禁系统对接我们的预约系统,严格实行预约时间准入管理,有了安全的保障,平台的开放度大大提升,可以实现跨学院、社会机构访问及预约仪器使用,而无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质成本。

六、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科研仪器平台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下的管理模式实践中,系统地完善了科研仪器支撑平台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通过实践,我们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课题组数量,除服务同济医学院与生命学院的2个学院外,我们还服务于同济大学环境學院、化学学院、材料学院以及各附属医院等研究课题组185个,在线注册用户达848个,近年来,各课题组利用平台仪器支撑下获得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发表SCI研究论文数达135篇,其中也有Nature,Cell等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大大地助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

在我们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下的平台管理实践过程中也有些地方有待完善,比如:科研支撑平台如何与本科生实验教学相结合,更好地为本科实验教学服务;我们的平台如何与校设备处系统实行有效的数据对接,为校级平台提供大数据的支持等。这些客观问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实验室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优化。

七、结语

实验室管理工作,特别是科研仪器平台的管理建设是相当重要和迫切的,顺应高校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结合同济生命、医学学科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仪器资源,积极创新,引入科研仪器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信息化管理与人为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管理方式,实现了无纸化、模块化、移动办公等管理方式,使得仪器平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宋兴辉,周小峰.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37-40.

[2]冯蛟,宗志国.探索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模块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245-248.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cale of the support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the exploration of mor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on mode,better service for the in-depth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pen use of large instruments.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e support platform of public instru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implemented the information,paperless and modular management mode,the grid of the innovation project group,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rument sharing security system,the realization of the efficient sharing management of the mobile end reserv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instrument platform;sharing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
新形势下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讨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