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 胡翠娥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对名老中医——84岁的肝病专家谌宁生教授和81岁的妇科专家杨秉秀教授。两位教授相濡以沫几十个春秋,生活幸福,而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做出了卓越成绩。现在他们仍每天上班,工作强度之大,常令后辈自愧弗如。
谌宁生和杨秉秀1962年毕業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人在大学时相识相知,迄今已逾60个年头。“我们以前日子过得很苦,但先苦后甜。现在日子好了,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夫妻哪有不吵架的?但一方若正在气头上,另一方最好就不要出声,等气消了再算总账。”杨教授笑着说。
谌宁生教授倒是公认的性格好。“她有点膝关节痛,我常常牵她下楼散步。她呢,帮我处理各种大小事宜,家里事事不用我插手。我常说,我是她的拐杖,她是我的秘书。”
谌宁生教授和杨秉秀教授都以仁术、善心、敬业著称,是德高望重的中医名家。“我们每个月生活费够花,其他都看得淡,唯有对工作一心一意、兢兢业业,病人就是上帝。以病人为中心,正确诊断、准确下药,每味药都要讲得出道理,对病人负责。”杨教授说,坚持上班令她快乐无比,她从来不想自己已经是一名“80后”。
二老现在仍每周出5个半天门诊,每次门诊要看三十多位病人,从诊疗到处方,时间非常紧张,常常要到下午1点40分才下班回家。谌宁生教授说自己没有当官发财的雄心壮志,“我认为为病人服务、与疾病斗争是医生的天职,没有退休年限。我还想在门诊看病20年,为中医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的工作都集中在上午,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因此早餐一定要吃好、吃饱,午饭后一定要午睡。”杨秉秀教授说。他俩生活上非常有规律,每天午睡1~2小时恢复体力,雷打不动。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定时起床。他俩每天早餐都会吃一个土鸡蛋、一个馒头或包子,此外,还吃一小碗用红枣、莲子、桂圆、枸杞等熬的汤羹。
“有时会在里面放一点葛根粉,有时会煮点甜酒,有时候还吃一个糍粑。”杨秉秀教授说他们平时吃饭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我以前身体不好,但我懂得保养,吃东西很节制。比如自从查出尿酸有点高后,最喜欢吃豆腐的我再也不吃豆腐了。”
有时精神不佳或口干,杨秉秀教授会用3~5克西洋参泡茶,但从不吃偏燥的红参。谌宁生教授喜欢粗茶淡饭,比较喜欢喝叶片大的粗茶,有时会放一两克铁皮石斛在杯中泡着喝,以提高免疫力。
午休之后,谌宁生就出门和年轻人打乒乓球去了。“我的爱好是打乒乓球,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了,至今坚持六十多年,几乎没间断过。我今年84岁,耳聪目明,身体矫健,行走轻松如燕,看书写字均不需戴老花镜,可谓得益于坚持每天打乒乓球。”打乒乓球是最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之一,对场地要求不高,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活动强度的大小可以自己适当掌握,有利于活动四肢、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增强听力和视力。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和孙子都爱打乒乓球,并获得不少奖牌。
与谌宁生的好动不同,杨秉秀好静。“我平常喜欢养花、养鱼。”在周末,他们会一起种种菜,杨秉秀说:“浇水、施肥,摸摸嫩嫩的菜叶,看着它们长大,就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