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园方(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是发挥保险业社会管理功能、服务我国建筑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2016 年,上海发布《关于本市推进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实施意见》,在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工程中,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以充分发挥保险的防灾减损和经济补偿功能。
在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中,风险管理机构是重要的角色之一,受保险公司委托,负责对住宅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对投保项目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风险事件的处理建议等,以实现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的目的。在目前的制度中,虽然对风险管理机构的定位、职责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本文从上海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制度要求出发,分析在该制度框架下的风险管理要点和内容,为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风险管理机构,是指受保险公司委托,以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合同约定为依据,对被保险建设工程项目潜在的质量风险因素实施识别、评估、报告、提出处理建议,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发生,并最终对保险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机构。
作为独立于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结合项目资料,深入开展投保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1]。通过质量潜在缺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建议,发现工程质量隐患并监督整改,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发生。
在具体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管理机构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以及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对项目的质量状况进行阶段性的、非驻场式的资料检查、工序检查、实体质量检查等,并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出具检查报告[2]。因此,风险管理的机构的职责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保险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查勘,罗列检查发现的风险点、质量问题等,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2)通过勘察设计文件审查、建筑物各部位实体质量、工序、使用功能的检测,科学、公正的判断风险点或风险事件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
(3)对检查发现的质量缺陷进行追踪,并检查、确定质量问题的整改情况。
(4)根据施工进度,向保险公司出具阶段风险评估报告,评估质量缺陷对质量风险的影响,对各阶段承保风险进行评估,以便保险公司了解项目的总体质量风险状况。
作为保险公司委托的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具备以下权利。
(1)在遵守相关保密制度的前提下,风险管理机构有权根据工作需要,搜集工程建设相关的设计文件、施工方案等与工程质量有关的资料。
(2)经保险公司和建设单位授权,风险管理机构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随时进入建筑工程现场,不需提前告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或其他单位;但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不应对项目正常的施工进度、施工过程形成直接干扰。
(3)在检查过程中,风险管理机构有权利将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沟通,并提出风险的警示和建议。对于存在争议的工程质量缺陷,可由监理单位提出协商要求,由保险公司和建设单位协调各方召开协商讨论会进行沟通。
风险管理的工作范围可以涵盖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调试和验收等。因此,本文将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点划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完工及质量回访三个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风险管理主要是掌握项目的初步情况,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初步判断。因此,施工准备阶段,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如下。
(1)收集相关的工程资料,编制风险管理机构检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检查内容的安排、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阶段和部位、检查工作的要求和过程控制可能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2)根据项目特点,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点、过程中质量风险检查的方式以及参建各方对质量检查需配合的相关事宜等告知参建方,并发放质量检查首次告知书,以保证风险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
(3)对投保项目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风险评估意见,根据已掌握的项目信息,组织项目现场踏勘,并形成初步风险评估报告以及设计方案的风险评估报告。
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工程进度计划以及关键节点,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出具相关检查报告。根据目前的实践情况,与监理驻场监督有较大的差别,风险管理机构的现场检查一般是每月 1 次,对于一些关键环节和节点,过程中会额外增加专项检查。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机构的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项目特点、项目施工进度和检查计划,结合保险合同承保范围,在施工阶段对保险合同承保内容进行定期质量风险查勘。对于防水、保温、结构裂缝等质量通病,可以额外开展专项风险查勘,以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
(2)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对重要工序的检查、技术资料的检查以及实体质量的检查,必要时可增加辅助性试验。其中,工序检查的重点是审查施工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实体质量检查的重点是结构和装饰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结构强度等;功能试验则主要是针对防水工程的蓄水、淋水试验等[3]。
(3)在检查结束后,风险管理机构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出具相关的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次检查发现的风险事件、对风险事件的评价、相关的技术建议等等。
(4)在过程检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关键工作之一是追踪前期检查中发现的质量缺陷问题的整改情况,对于未及时整改的问题,须继续追踪,直至整改完成。
在工程完工后,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情况、缺陷追踪情况等进行汇总,对工程竣工时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并出具最终检查评估报告。
在 2 年缺陷责任期内,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追踪投保项目的质量风险情况,进行质量情况的实地回访检查,汇总暴露出来的质量缺陷情况,包括对竣工遗留质量风险问题的跟踪复核、对已经出现质量缺陷的查勘及产生原因的判别、目前的质量缺陷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对用户是否正常使用建筑产品的提示等等。
风险管理的工作开展与工程施工阶段直接相关,不同的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由于在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完工及回访阶段,风险管理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明确。因此本文重点介绍风险管理总流程及施工过程阶段的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总流程涵盖风险管理机构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以及工程完工(含回访阶段)的主要工作要点。具体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风险管理总流程
在施工过程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现场勘查发现相关质量缺陷,并追溯质量缺陷的整改情况,形成相关的检查报告。具体工作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施工过程阶段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机构受保险公司委托,负责对住宅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对投保项目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风险事件的处理建议等,以实现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的目的。
本文从上海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制度要求出发,立足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分析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工程完工及回访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重点以及相关工作流程,以期为其他领域或其他单位工程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