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如(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135)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 JCT 2005 系列合同范本均有工程变更相关概念。本文将之延展,形成广义工程变更的范畴。
工程变更会引起工程索赔,而工程索赔并非全来自于工程变更。我们将所有产生工程索赔且得到建设单位确认而引起工程价款调整的事项,称为广义工程变更。广义工程变更的范畴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原有合同中工程内容“量”的调整与变化;(2)原有合同中工程内容“质”的调整与变化;(3)原有合同中施工工艺、顺序、时间的调整与变化;(4)原有合同组成资料中的错误和瑕疵部分的修正;(5)原有合同外增加的工作。
国内关于工程变更的研究越来越多,如探索变更与索赔的关系,运用运筹学、概率理论研究变更的各要素等。然而,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学院派的研究人员处在社会的两个维度,全社会未形成理论转化为成果的转换交流机制,没有形成可以直接套用或者约定俗成的图表,从而造成了各种理论成果相对丰富,现场管理水平却陈旧落后的现象。
受市场因素、企业性质、组织架构等制约,事前控制往往无从落实。例如,建设单位领导调整建设思路,具体执行部门只能依据决议执行变更;受招标规则的限制,前期的设计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并不能做到好中选优,从而在设计文件和清单编制上存有质量隐患;签署的合同类型、内容条款受制于国家格式版本要求,无法在合同中增加变更控制条款。
从工程变更的提出、讨论、审核、索赔、结算等每个环节均需要一套资料,后期结算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收集和整理相关变更资料,很多过程重复劳动或者无效劳动。因此,亟待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配置成熟的工程信息管理平台,记录变更的位置信息或历史数据,确保所有信息可追溯。
在社会失信严重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施工企业巧立名目,索取变更费用;监理单位参与合谋,欺骗甲方;设计单位想方设法,逃避变更责任;建设单位利用甲方优势,强制执行变更,却不接受费用及工期调整。信用制度的缺失加大了变更管理的难度。
工程变更的激励约束机制,即鼓励合理变更,惩罚恶意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提出具有双赢效果的合理化建议,建设单位可将节省的部分资金奖励给施工单位。但是,在目前项目合同和建设单位管理制度中,很难看到这些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条款。激励约束机制亟待推广。
控制工程变更的发生,其意义远大于变更产生后的管理,控制变更主要在实体工程施工之前的多个阶段。但是,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变更或多或少产生,只能通过后期管理以维护各方利益。相应的工程变更控制与管理阶段,如图 1 所示。
图 1 变更控制与管理对应阶段图
3.1.1 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充分收集各方需求信息,同时全面考虑内外部的影响,此阶段收集的信息资料越是翔实,越有利于项目的初期决策和后期方案设计。例如,笔者所在企业某研发大楼筹划之初,首先整理了现有研发办公的面积数据,同时收集各研发部门的现有人员数量和办公资源,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及大楼的建设周期,通过需求调研表收集了各部门 5 年后的办公人员发展计划及机房需求。凭借收集的所有详细数据,利用发展的思路预设后期的变化,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后期的各种需求变更。
不仅如此,在项目立项阶段更要考虑工程的难度和工程的建设标准,从而预估出合理的立项金额。企业内部形成统一建设标准,外部平行比较类似项目,兼顾各方专家顾问意见,以获取一个最合理的立项金额。
3.1.2 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是工程变更控制的主要阶段,国外一些研究人员对变更进行分类研究发现,设计错误和遗漏占变更量的 65%,设计修改占30%,这一比例虽是一家之言,但足见设计阶段对控制变更的重要性。
(1)建设方详细的设计任务书是方案设计的开篇前提。建筑造型风格是建筑师的艺术才华展示,而建筑功能和规模却来自于建设方清晰的功能需求,此时需要双方不断地进行方案讨论,深入了解建设方对项目的理解和建设意图,彻底消化方案中的不合理因素,可以细致到根据实际男女员工比例进行厕位调整。
(2)在投资经费充裕的情况下,建设方或者设计方可聘用国际或国内一流的专业顾问单位,如结构、机电、幕墙、厨房等专业顾问。优秀的顾问单位既能协助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各方提供一些预见性意见,又能及时发现纠正设计中的纰漏。
(3)积极借助政府的设计方案评审环节和施工图的审图环节,确保设计图纸满足现行规范及当地政府要求,减少政策法规等风险产生重大设计变更;积极组织监理、造价咨询等各参建方审阅图纸,尽早发现图纸的错误或矛盾之处,形成图纸会审问题清单,便于设计单位完善图纸。
(4)在合同中增加设计质量的奖惩条款,在选择口碑好、信誉优的设计单位基础上,用奖惩措施给设计单位形成管理压力。若因设计原因造成工程变更额度达到一定数额,即触发惩罚条款,则须对等地进行适度奖励。
(5)运用 BIM 建筑信息模型相关软件,对整合的 BIM模型进行检查,提前发现设计错误和碰撞点,相关内容第 4节详述。
3.1.3 项目工程量清单编制阶段
基于施工图纸编制的工程量清单,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决定了后期是否发生工程变更。若其存在漏量或者缺项直接属于建设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变更调整不可避免;若其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很容易影响报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清单子目设计更是要结合后期施工现场需要,全盘考虑,灵活运用。
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认真程度和技巧的把握完全取决于编制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水平能力。因此重点在于选择好造价咨询单位,同时做好过程跟踪和初稿考评。一旦发现工程某个专业的编制能力欠缺,就应及时要求更换人员。
3.1.4 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署阶段
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阶段主要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在政策和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设计好招标文件规则和要求,能有效避免后期的变更争议。例如,将措施费用包干,所有投标人可以踏勘现场,自行增加措施清单子目并合理计费报价,一经中标,该费用包干使用,可有效降低措施费变更的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类型主要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最有利于建设方控制变更的方法是优先选择固定总价合同,即总价包干,但对施工单位风险较高。市场上公认的相对公平合理的方案是单价合同,此时,在合同签署过程中需要仔细审核综合单价,若发现严重不平衡报价,则须进行调整,特别是工程量较大的子目或者工程量暂定的子目,必须调整到合理的综合单价。
项目开始实施后,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工程变更必将产生。针对变更的管理,应遵循以下“五性”原则:(1)唯业主签字为有效性;(2)变更文档资料的完整性;(3)签发工程变更令的及时性;(4)严控实际变更量的准确性;(5)确保变更费用的合理性。
3.2.1 工程变更管理组织与权限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需要一个组织来进行全过程管理,工程变更的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内容中的一项。常规的地产公司针对项目的管理多为高管层 + 职能部门的模式,项目较多时调整为高管层 + 职能部门 + 项目团队的矩阵管理模式,相关人员及部门职责与权限明确。政府部门、金融企业、高校等事业单位通常设置基建部门,由基建部门负责日常基建管理工作;当面临重大基建任务或大型项目时,往往由公司决定成立基建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做到集体决策和集体协商。基建领导小组通常由多个部门领导组成,由 1 名公司级领导牵头并作为组长,并有一定的表决和运行机制,同时书面行文对相关人员及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进行规定。
3.2.2 工程变更管理流程设计
笔者根据工程变更管理原则,总结所在金融单位基建项目管理思路,并参照其他金融单位和高校的基建管理案例,设计了一套适合企业并能有效运行的变更管理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工程变更管理流程图
3.2.3 工程变更计量与计价
工程变更计量主要是有据可依,同时严格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变更图纸或指令单上未体现的数据,可以通过现场实地踏勘测量的途径,采用现场签证形式进行确认,如停水、停电、图纸修改延时等非承包单位原因所造成的窝工损失。现场签证单必须及时办理,一事一签,一式多份。现场签证单必须写明施工部位、时间、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和工程数量,若内容较多,则采取附件形式;若工艺较为复杂,则配上现场过程照片。
工程变更中的计价处理,合同示范文本及 2013 清单计价规范中均有条款详细说明,总结后可以得出工程变更计价三原则:
(1)合同中已有适用价格的,按合同价格调整,变更工程量超过一定幅度的,微调价格;
(2)合同中有类似项目的,参照类似项目调整价格;
(3)合同中无适用或无类似项目的,由多方协商后确定。
3.2.4 工程变更的监管
基建项目的监管途径越来越多,党外主要采用专业审计,党内主要有纪检、监察、巡视。针对建设工程中工程变更的审计,把握重点非常重要,如变更管理组织与制度审计、招投标管理审计、隐蔽工程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等。
目前,部分企业已有工程变更率限额要求。工程变更率即工程变更产生的总款项占项目总建安费用的比例,并要求不超过一定的数额,金融系统中部分企业工程变更率限额有 5%、8% 等。用数字化方式来约束建设单位的变更行为,为各类审计提供直观的数字化结果。
BIM 的英文全称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表示的是一个动态模型,所有参数和信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包涵了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信息。
在采用二维图纸设计时,先进行建筑和结构的设计工作,机电专业在建筑结构图纸基础上进行设备和管线布置,因此只能通过平面图来理解建筑空间,信息传递速度很慢。而 BIM 技术则通过中心文件进行项目设计信息共享,各专业可以及时看到其他专业的模型更新信息,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协同设计与信息共享,消除了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设计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使用 BIM 三维碰撞检测软件和可视化技术,检查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冲突和碰撞,对所有发现的问题形成碰撞检测报告。不仅能发现结构之间、结构与机电之间、机电各专业之间的各类碰撞,而且还能发现门窗开启、楼梯碰头、保温层空间检查等建筑特有的软碰撞。所有记录的碰撞点均有对应的解决方案,有效地减少了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变更量。
BIM 的协同管理平台是以建筑信息模型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做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同管理,同时配备网页端、桌面端、移动端等各种终端平台,所有的数据都能够及时同步,并及时从权限设置、二次检查、现场实录、变更快估等多个方面高效管理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的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工程变更的研究需要不断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互通融合。随着 BIM 技术的发展,工程变更的控制和管理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 BIM 技术进行各种模拟分析和虚拟仿真,可以使建设单位决策更加直观和全面,建筑设计更加合理与完美,从而最大程度地控制住工程变更。应用 BIM 协同管理平台进行工程全过程动态记录与管理,可将工程变更在内的所有变化实时跟踪记录,并对其产生的影响形成量化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的结合工程实际需要的研究相继展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指导性成果和技术支持软件对工程变更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