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筝曲创新理念之研究
——以《苍歌引》为例

2019-01-25 23:01
黄河之声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筝作曲家技法

邓 丹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近几年艺术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筝曲,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当代作曲家的审美标准和大众的审美诉求并受到了热烈欢迎。作为参与者,我深刻感受到古筝事业正处于蓬勃的发展中。发展与创新息息相关。发展是创新的积基树本,而创新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当代古筝事业的旺盛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作品的浇灌,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创新理念则是体现当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佐证。

一、作品背景

《青韶》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首演。后由作曲家对其进行再加工将其更名为《苍歌引》。《苍歌引》这一曲名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尔雅·释天》,也是儒家著作之一。《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意为“近”(后来写“迩”),“雅”意为“正”。“尔雅”指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言之正去解释古诗词、方言词,使其规范。《释天》出自于《尔雅》的第八篇,书中对四时的解释: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会把苍天被看作为主宰大地的神,到后来苍天是即为春的象征。《苍歌引》通过春的感悟表达对生命的礼赞之情。全曲流淌着的一种原始的希望,把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期许,“赤裸裸”的表达出来。

二、创新理念

在当代,国内的作曲家们开始探索尝试新的作曲方式,他们将视野拓宽,不局限于传统音乐作品的表现风格,去寻找新的挑战。这体现了他们追求创新的思路,其所创作的作品也赋予当代筝曲新的表现形式,《苍歌引》就是创新理念驱使下的代表产物。下面我将通过对作品本体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创新理念。

(一)题材上

近几年,国内部分作曲家以熟练掌握的西方作曲技术和西方音乐文化为自身创作的根基,所创作出的作品丝毫没有中华文化之风采,但在陈哲作曲的《苍歌引》中虽一贯沿用西方创作手法,但题材的选择上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心骨,以我国典籍为创作灵感,意在宣扬听众要能动的去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之魂魄,并鼓励新一代的年轻人在面对迷茫和挣扎时,切勿消沉要对未来保持希望,以阳光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春夏秋冬,以不屈的心境面对人生百态。这首作品像和煦的阳光时刻温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心灵。

(二)创作理念上

《苍歌引》熟练运用西方创作技法的同时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并力求保留传统的听觉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扎实专业的创作功底,其中所体现的创新型思想主要体现在:1.定弦上,改革开放后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其爱好者、学习者和听众日益增多,“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依次顺序排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作曲家和听众的需求,为了寻求新的乐感体验和对古筝这一乐器的深层挖掘,遂采用“人工”定弦的方式,赋予每根弦特定的音。在给古筝演奏乐曲无限种音响色彩的同时也延伸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在当代有大量的古筝作品运用“人工”定弦,而《苍歌引》定弦却“一反常态”,完整继承古筝传统的常规定弦方式,设置成D宫调性从而奠定了全曲音乐风格的基调。值得注意的是陈哲为了充实和声色彩,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而变动了被低音区的五个音,但我国传统五声音阶本身就是由大二度加小三度组合而成的。

(三)技法上

在当代,作曲家开始在乐器中探寻新的声音,为了满足不同作品的不同意境从而开拓了新的技法,以新颖,特殊的手法为作品增加更多的写意式、戏剧性等感官上的体验。《苍歌引》中也不乏包括较新的技法,以下为简要说明:扫弦,要注意的是在这首作品中对区域、音高有明确指示,非以往演奏中无明确的区域;击奏,属非乐音演奏技巧,这一演奏技巧与复杂变换的节拍相结合后能达到一种特异的音响效果从而突出乐曲的节奏感;琴码左侧演奏,琴码左侧的筝弦有特殊音色,能丰富音响色彩;擦弦,用义甲侧面擦弦,制造出类似风雨交加的听觉效果;抚弦,用手掌来回抚擦琴弦,起到营造意境的作用;止音,弹奏后立即手动使琴弦停止颤动,使节奏灵动多彩;在琴盒上部击奏和在琴盒右侧击奏,模仿打击乐,丰富乐曲节奏型;用义甲敲击琴体,根据谱面所指定区域进行敲击,其效果同上;煞弦,适当停止力度最强的音,这一标志处于乐曲最终部。

总之,像击奏,用义甲敲击琴面,在琴码左侧演奏等技法是在当代作品中出现并逐渐更新发展的。如王建民创作的《西域随想》中就有在琴盒上部击奏和在琴盒右侧击奏;王中山先生于2006年所作的《晓雾》与饶余燕创作的《黄陵随想》等类似作品中也有出现。创新型技法凝聚着作曲家的创新思想,拓宽充实了筝乐的研究视野,为当代筝作品的演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相关思考及解决办法

经过上文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创作理念,还是从演奏技巧等方面,《苍歌引》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筝乐的创作,堪称典范。但在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相关思考

1.由于全球化使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蹑影追风的生活节奏使年轻人变得浮躁,加上外来文化“爆炸式”的涌入,其有趣华丽的文化“吸走”了年轻人的目光,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囫囵吞枣”式的欣赏,不去深层领会内在要义,导致文化“断层”现象,对此他们甚至不以为然。

2.富有创新理念的作曲家大多来自专业音乐院校,所谓创新也只是“少数人的创新”。创新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其主体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的能力。人即有创新的能力,这无关身体素质,无关社会地位,无关于任何因素。那么同理,在古筝事业上也应理应如此。但在当代创新型作品与作曲家却没有繁星满天,只少数且相对集中的存在于专业院校里。因此,若想要古筝艺术更加繁盛,我们应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让筝曲的创新理念在习筝人身上延续下去,才能让这一事业保持鲜活的生命。

(二)解决办法

针对传统文化“断层”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个人角度。积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不断丰厚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2.学校角度。建议开设传统音乐文化兴趣小组,让学生积极讨论。还可以开设有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专题课,实行奖励制度,奖赏表现优异的学生。

3.政府角度。建议设立传统文化馆,一可以起到保护历史资料的作用;二也可以配合学校进行宣传工作,传统文化的丰富积累有助于人们欣赏传统音乐作品。如在学习《苍歌引》时,如果习筝者在熟知《尔雅》等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去练习,演奏出的作品更具有专业性或欣赏者在熟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前提下去观看演奏会,一定会得到别样的感受。

4.在针对创新人数较少的问题上,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创新主体的培养,创新主体质量提高上等关键性因素。并且人的需求具有永恒性,这必然导致创新活动的永恒性。简而言之只要人们对筝作品还有需求,那么其创新理念会一直随着需求而不断新生。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某一天创新的“源泉”会被我们发掘到“干涸”。

四、结语

《苍歌引》是当代优秀古筝代表作之一,它兼具创新性与技术性。引以为例,结合当代古筝作品所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列举了其中典型的创新理念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多元化趋势提出一些个人思考以及对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代优秀作曲家以积极的态度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融洽无间,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作曲家、演奏家正如新星般崛起,一大批风格新颖,技法多变的筝作品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呈现。而《苍歌引》这类作品尤为突出,更值得我等习筝者的去学习、推广。因此,笔者从作品的本体、其背后所蕴含的我国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时代内涵等方面出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感受当代筝曲其创新理念的内在意蕴。笔者希望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里,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筝艺术作品的魅力。

猜你喜欢
古筝作曲家技法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蒙古国作曲家联盟访问团在内蒙古交流访问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长大可当作曲家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精通拍摄技法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