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利华
我有幸参加了中央党校第17期县委书记研修班,这也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来学习。这种系统全面、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高质量教学尤其是理论教育,让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提倡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在他开列的“需要反复精读”的毛泽东同志著作篇目中,首先就是“两论”。这是因为《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光辉代表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作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和发展“两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实践,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新飞跃,也表明了“两论”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委书记是党治国理政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权力不小,责任不小,压力更不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县级政治置于国家治理重要位置,对县委书记这一干部群体期望殷殷。担任县委书记,往往都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这种感觉,既来自于外部的风险压力,更来自于内在的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分清层次,认真思考。‘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 对于县委书记而言,要想疏解本领恐慌,就必须掌握科学系统抓工作的方法,从“两论”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智慧养分,抓住“切入点”“关键点”和“着力点”,努力提高治县兴县的三种关键能力,从而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和县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审时度势、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重大问题出发。如何才能审时度势、找准问题?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落实到基层工作,就是要以问题为“切入点”,坚持实践论观点,既向上看看又向下看看,搞清楚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是什么和重大问题的具体表现有什么,确保县域治理目标定位的“靶向精准”。
一方面,善于把握大势,领会精神、开拓视野,多向上看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县域治理的安福实践中,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指南”,坚持一切工作都在新思想中找方位、找定位,找思路、找方法,找遵循、找依据,在工作谋划上对标对表,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高的战略思维、更高的全局高度,紧跟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始终立足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紧盯县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民生事业滞后、经济实力较弱等突出问题,从思想、机制、政策、资源等层面聚集聚力,扬长补短、攻坚克难,着力写好“创新篇”、下好“改革棋”、走好“开放路”、打好“绿色牌”,争当“担当实干家”,交出“兴县富民卷”。
另一方面,善于调查研究,察实情、知民意,多向下看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实践思维,既注重察实情,更强调重实干。在县域治理的安福实践中,我们不断健全“向下看”的工作机制,完善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工作制度,落实县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工作制度,加强“民声通道”“政风行风热线”“12345热线”等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设,积极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有力促进了密切联系基层和群众常态长效。同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健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沟通民意、化解矛盾、现场督办、责任倒查和成效评议制,形成工作力量向一线倾斜,各项任务在一线推进,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党群关系在一线融合,干部业绩在一线检验的担当实干氛围。
要想解决问题,必先谋划战略。战略要如何谋划?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落实到基层工作,就是要以战略为“关键点”,坚持矛盾论观点,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搞清楚各类矛盾及矛盾各方面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矛盾的主次先后,确保县域治理战略谋划的“路径清晰”。
一方面,抓重点善破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谋划中,要善于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县域治理的安福实践中,面对改革、稳定、环保多重任务叠加的压力、面对优势尚未发挥的现状、面对各种短板制约倒逼的局面,我们抓住关键领域、重要环节,做到“四个善于”:善于攻坚,把改革创新作为制胜法宝,以开放的眼光、一流的标准,集中资源力量,在项目政策争取、招大引强、招贤引才上求突破,攻克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堵点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了全局快速发展;善于扬优,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生态质量优势、资源环境优势,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推动了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善于补短,围绕区位短板、人才短板、要素短板、基础设施短板、公共服务短板精准发力,持续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动能;善于强基,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全力营造了担当实干、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另一方面,抓全面善统筹。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联系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谋划中,既要照应各方面,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全局中加以考虑;又要照应各阶段,善于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加以把握,做到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在县域治理的安福实践中,我们优化了工作布局、力量摆布,做到“三个统筹”:统筹县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全面落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任务,着力打好污染防治、环境整治、制度完善攻坚战,铁心硬手治脏治污治乱、动真碰硬净空净水净土,有效提升了绿色生态品牌优势,进一步厚植了绿色发展优势;统筹县域发展与民生福祉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社会事业发展最急迫的事项、民生工程最大的短板着手,加大资源资金投入,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统筹县域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践行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健全县、乡、村综合治理平台,聚焦重点问题综合施策、集中攻坚,全力确保了县域发展社会稳定。
谋划战略是为了执行战略。要想执行好战略,必须精于操作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就是要以落实为“着力点”,坚持群众路线观点,既依靠群众又引领群众,搞清楚我们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关键力量,确保县域治理实践执行的“方法得当”。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反对命令主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因此,抓好落实的关键,是提高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县域治理的安福实践中,我们注重倾听群众声音,既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也把工作的力度和群众的可承受度、认可度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注重回应群众关切,着眼百姓需求期盼、关注群众切身感受,统筹推进了一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实事,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发展,完善了医疗医保运作机制,推行“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优化办事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另一方面,引领群众、扎根群众,反对尾巴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和群众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做好群众工作,最核心的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在县域治理的安福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领导干部以上率下,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党员干部首先不能做,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全县蔚然成风;着力建强基层组织堡垒,巩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顿软弱涣散、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上发挥基层组织更大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引领群众发展的坚强堡垒;弘扬担当实干的作风,集中整治“怕、慢、假、庸、散”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突出问题,聚焦重点工作、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狠抓反面典型、公开曝光,对懒政怠政行为,敢于“亮剑”,下大力气整治反映强烈的“小鬼难缠”“中梗阻”等问题,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作风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才能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在今后的县域治理实践中,我们必须更好地学“两论”、用“两论”,进一步汲取“两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蕴含的智慧,立足县域实际,坚持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认识、解决问题、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