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新格局

2019-01-25 21:55陆士桢李泽轩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特色

■ 陆士桢 李泽轩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谈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多次与志愿者交谈、给志愿服务组织回信之后,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方向目标、功能定位、文化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又一次重要阐释。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志愿服务的相关文件进一步表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实践,中国志愿服务已经全面进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发展新阶段。

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志愿服务精神与中央文件相关精神、准确定位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与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发展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关键。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志愿服务发展奠定理论与思想基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强调“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0世纪末,党中央一系列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城乡志愿服务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多次就中国志愿服务建设提出重要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先后就志愿服务发展颁布十多项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相关的文件,不仅明确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根本方向,而且对志愿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先进作用与重要地位做出高度概括[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众大规模普遍性参与的、轰轰烈烈的志愿服务活动,则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同时,社会面貌、生产方式、大众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社会与个体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社会生活的整体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一方面,人们在物质财富空前增长的条件下,拥有着前人从未有过的物质态度和精神形态。大众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体验着民主基础和民主模式。同时,前所未有的信息环境让大众体验着互联网思维,形成了独具互联网时代特色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价值观与大众的思维方式不断发生着全方位的改变[3]。人们也愈发注重个人权利,注重个体的人格,愈发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集体。学者郑杭生、李迎生提出,急剧的社会变迁往往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催化剂,我国社会当前仍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仍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多发的时期[4]。当前我国社会问题已经呈现出原因多样化、程度复杂化、后果复合化、影响深远化的特点。社会问题的出现冲击着人们对于社会的理解,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给社会融合、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严峻挑战。

可以说,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中国都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经验凝结,也是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对现实发展需要的强烈呼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要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等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这样的表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以及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而志愿服务的本质意涵决定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在其思想系统的指导下得到快速发展。

纵观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志愿服务在巩固国家物质基础和推动社会精神建设方面发挥了特别的作用,与此同时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和稳固的发展,在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志愿者占人口比例增加、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一是志愿服务已经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央深改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志愿服务发展问题,民政等政府部门设立专门职能机构负责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7]。二是法制化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2017年12月1日《志愿服务条例》实施,法规政策和机制的保障逐渐完善。《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重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条例》的颁布、执行更广泛地动员了社会力量,让志愿服务更加有序、有效地走入大众的生活[8]。三是制度化建设快速发展。2014年2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2010、2012年,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的通知》和《志愿服务记录办法》;2016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的相关国家标准进入快速建立阶段。四是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志愿者占人口比例增加,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壮大。截至2018年12月,《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周年,全国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2万家,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超过1亿人[9]。五是理论研究不断突破。目前国内已出版系列志愿服务著作,内容包括志愿服务价值研究、基础伦理、志愿服务管理研究、国际志愿服务译著、研究报告、资料工具等多方面,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中英文版)》《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概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志愿项目管理研究》《志愿者》《中国志愿服务大辞典》,等等。六是志愿服务国际交流持续深入。在中央“一带一路”的倡议影响下,海外服务计划获得快速有序发展,志愿服务国际多边合作机制逐步建立。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志愿服务也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独有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但各国的志愿服务也必定会充分反映各国独有的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而言,需要回答好中国的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如何适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适应中国传统文化、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现状的问题。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统一是志愿服务在中国梦伟大事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对世界志愿服务实务多样化的丰富与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逐渐形成了围绕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遵循党的治国理政战略部署,坚持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原则与目标;以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基本功能定位;以彰显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建设传承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落脚点为思想文化建设方向;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相结合为领导体制;以坚持立足基层、倡导互助,注重需求导向、多元服务,扶弱济困、邻里互助服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救灾服务为主要内容体系;以推动常态化、加快制度化发展方向为基本定位。这是在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结构意义上的,建立在我国国体政体和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大格局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秉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追求和价值理念,也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实践中,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把握党中央整体治国理政战略部署框架下的志愿服务基本定位和格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根本。

二、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方向与功能追求

学习习近平同志和中央文件关于志愿服务的相关指示精神,可以看到,这些精神全面准确定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方向和功能追求,归结起来有五方面的内容。

1.志愿服务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

2018年1月,习近平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与志愿者亲切交谈,指出“社会文明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10]。习近平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11]。“同行”意味着在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必然结果。“同行”还意味着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时代,志愿服务纳入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体部署当中,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国家发展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发展要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向统一、步调一致、紧密结合;志愿服务是实现美丽中国梦、实现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同行”是每一个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的重要方向。

2. 明确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题目下,提出了“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明确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根本目标,把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作为其发展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2]、志愿服务“事业会载入史册”[13],脱胎于人类慈善行为的现代志愿服务,一直秉承“需求导向,弱势优先”的基本原则,坚守扶弱济贫的价值取向,对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志愿服务强调合作互助、互爱互信、诚信奉献,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利于传播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在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互相帮助、无私奉献等精神指引下的志愿服务,必将大力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3.明确志愿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融合的独特作用

200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盛赞、鼓励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在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等方面的行为,指出“你们所做的事业会载入史册”[15],并强调“要把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方面”[16],着眼于群众最急需最紧迫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的润滑剂、调节器和平衡器,在减少由群体利益分化所导致的部分群众利益受损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方面,作用突出。志愿服务不仅是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更是亿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便捷平台。作为现代社会运行及管理的重要组成,它是一种社会动员,更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建设。志愿服务的大力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善治、共治、合治局面的形成。公民的广泛参与能够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融合、动员社会参与,加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而提高民众自身的生活质量。

4.概括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实践特点,并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定位志愿服务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志愿服务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他夸赞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17]。早在2006年,国务院的文件中就明确指出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中央的指示精神是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实践特征的高度概括。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广大公民普遍参与的社会行动,在基本追求上明显具有公共福利取向、问题取向和行动取向。党和政府将这样一种广大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可以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民、国家、民族联结在一起,进一步明确了在我国,志愿服务是关乎人民大众精神建设的社会实践,是关乎夯实国家基本国力的社会实践,是关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社会实践。在志愿服务的日常互助、抗险救灾和大型活动三种基本类型中,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更重视遍布城乡社区和基层的、广泛参与的群众性互助,这是中国志愿服务与“中国梦”同行的需要,也是中国志愿服务根本定位和功能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实践着眼于温暖人心、贡献社会,这进一步强调了要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情感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明确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是制度化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指出: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18]。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志联的贺信中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9]。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匹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内在要求和前进方向,2017年8月22日发布,同年12月1日实施的《志愿服务条例》是我国首部志愿服务行政法规,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这标志着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法制化运行的新阶段。

上述指示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论证并明确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文化本质

建设、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需要认识清楚我国志愿服务的文化本质。这方面党和政府有明确的指导精神。首先,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价值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在中国古代,“文”与“化”并联使用,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自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词,此时的文化主要与自然相对。在西方,也有与“文化”相对应的词汇。该词是由人类的物质活动产生,之后拓展到人类的精神活动领域,即可引申为文化是对个体性情的陶冶以及对品德的教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21]。并反复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说,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2]。“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23]其次,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在实践中凝练丰满。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胡锦涛同志向大会发来贺信指出: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在青年一代中发扬光大[24]。近年来中央相关文件中不断倡导这一精神实质,习近平讲话也多次强调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5],强调积极向上向善”[26],要“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27],赞扬志愿者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28],明确要求通过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29]。志愿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在一般志愿者的定义当中,伦理价值是最核心的部分,志愿者是自愿利用闲暇时间,运用专业技能及自身资源,不计报酬地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而在此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常态化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被称为志愿文化[30]。

一直以来,我国志愿服务紧随时代的步伐,面向社会需求,服务涉及大型赛事、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应急救助等众多方面。一是帮助服务对象改善其生活状态,调整他们与社会的关系。二是推动社会走向融合,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丰富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扎实的精神土壤。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构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提供思想指导。一方面,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伦理价值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31]这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于西方鼓吹普世价值的溯本清源,同时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价值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等传统文化精髓作为中国志愿精神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当代志愿服务价值精神相通。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和社会政治基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本土特色的集中表现,体现着“爱国、友善”等公民观以及“富强、和谐”等国家观、社会观,志愿服务行为是大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的表达[32]。

文化建设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让大众更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性的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精神上的基础,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诉求,也是每一个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工作者始终要坚守的追求。

四、强调志愿服务在助力青年成长和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价值

新时代的中国志愿服务,是从青年群体中兴起。在大型活动服务、助学支教中,青年人一直是主力。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25年的发展历程,共青团中央联合各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开展的文件,其中特别强调了通过志愿服务推动青年健康成长。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在与志愿者见面讲话、给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回信中,多次鼓励青年志愿者,要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他教诲青年人要积极向上向善,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33],称赞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34],并鼓励参与大型国际活动的志愿者,要用行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35]。他还称赞广大志愿者,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36],要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37]。

一般而言,很多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习得新的生活技能、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广泛结交新的朋友、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拓展职业规划选择,等等。而中央的相关精神和总书记的讲话,紧紧扣住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强调青年人要在志愿服务当中立德树人。“前行者、引领者”是对志愿者的行为、形象的概括,也是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以及所有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个体的高标准要求。“前行”指志愿者是社会建设,特别是道德文明建设的先锋。而“引领”则寄希望于志愿者在整个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挥榜样作用、示范作用、带头作用,志愿者只有真正符合“前行者”“引领者”的形象,才能真正实现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特别是育人功能。而“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则要求青年人能够立足新时代,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目标和志愿服务发展方向,继承发扬雷锋精神,用志愿服务行为传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个体的发展更是具有奠基作用。志愿服务具有立德树人的突出价值。志愿服务的实践,可以满足青年人渴望交流、渴望拓展人生、渴望新的体验的愿望,同时又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基于自由选择,而集合成的带有集体主义色彩的公共事务的实践。从这个角度看,志愿服务是一种助力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受到青少年欢迎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率先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是我国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国际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潮流,如何发挥志愿服务在引领青少年健康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是新时代志愿服务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志愿服务是人类社会一项积极却复杂的社会实务,它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的理论涉及社会学、伦理学、组织学、管理学等一系列基础学科,涉及到人和社会对于自身基本追求的深刻思考。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历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不懈追求的时代,也是中国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志愿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依然面临着重要的任务。

从志愿服务的起源看,志愿服务的精神本源是人类历史早期一系列发展要素,例如私有制、家庭、社会关系、组织、公共行为,等等。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志愿服务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其客观性与必然性源于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意识、规范和制度层面处理好社会团结互助和个体自力更生的对立与统一,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志愿服务自愿性与义务性的一致关系,决定了志愿服务既是普及人类自由、平等、公正、仁爱等终极价值的重要推手,同时也是塑造每一个人社会性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志愿服务立法进程的发展看,世界很多国家将社会服务作为处罚非监禁处置的违法犯罪者的途径,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与自愿性形成辩证统一关系的志愿服务的义务性本质。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看,不少志愿者心目中的志愿服务都意味着给予与接受,但更多的人在服务中体会到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世界性共同的话语体系,尽管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但志愿服务的基本文化价值是人类共同的思想宝藏,是志愿服务作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从国家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现代人精神健康与价值实现的角度,都蕴含着重要的精神力量,其核心追求是团结、互惠、互信、归属感和自我提升。团结、互惠,表明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志愿服务所蕴含的基本精神;互信、归属感是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社会性的一种基本需求;而自我提升则是在这种体现人与社会基本关系的社会性行为中,人性的进一步觉醒和个体的一种新的认识。也正因为如此,志愿者的行为不是受经济回报驱使,也不是出于法律强制,可以说,现代志愿服务的基础价值是分别具有“为己”和“利他”属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现代志愿服务的精神文化是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不断升华,它包含着公平正义与奉献,也包含着对自我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探索。在这个意义上,志愿服务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成员基于自由的个人选择集合而成的一种公共服务性质的集体主义行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则是现代中国人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特色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特色种植促增收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