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隽楠(鲁迅美术学院)
传统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数字绘画则是在今天最具生命力的绘画类别之一,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火花?是此次研究的目的以及实践的开端,试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第一部分阐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意向造型以及线的造型作用与主观的色彩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数字绘画的发展以及在当下的应用情况;第三部分验证数字绘画的技术特性可以使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方式在数字绘画中得到展现;第四部分分析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为数字绘画扩展了艺术表现语言;第五部分以创作实践入手,例举《大学生创业故事》体现中国传统人物画与数字绘画结合对创作的相互影响与拓展。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核心内涵,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构建起“缘物寄情”“情景交融”的思维模式,使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境体现出区别于其他绘画类型的意象造型。现代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唐勇力在他的“中国画教学课稿”中这样阐述:“意象”之灵魂是人的“情思”,它不受物象本身实体的质量、形态、结构、时间、空间的约束。画家是用心灵、人生去感悟认识对象,把握客观实体的。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基本造型语言和创作方式,“从线开始”是每个传统人物画继承者在艺术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整个中国传统人物画在历经悠远的发展中总结出了适应自身表现的线的形式,人们总结为“十八描”,每种线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与风格特征,是传统人物画线的造型基础。从东晋画家顾恺之高古游丝般的飘逸、悠远,到明末画家陈洪绶对人物线条细劲、清圆的描绘,再到清代画家任伯年挺拔、隽永的脱俗笔力,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家都为传统人物画在线的造型上建立起独特的语言和审美的维度。传统人物画的线不仅是外轮廓的造型,而是一种的思维表达,使其透过线的使用传达出更丰富的思想内涵(附图1-1)。
图1-1: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南朝谢赫关于“六法”之四“随类赋彩”,为中国画的色彩体系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人物画的着色基本上是根据不同的类进行的,并且传统人物画摒弃了自然界中光影的概念,不考虑环境色的存在,它更追求一种真实的表达,所以“随类赋彩”这种色彩观念,适应了传统人物画的色彩表现。但在创作中还要以具体事件做具体的分析,以便找到较完善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第二战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带动着信息技术等相关方面的技术革命,数字艺术在此背景中孕育而生,数字绘画也在开始了它的萌芽状态。最初由计算机编程技术所产生的计算机图像艺术,只能实现单色的水平线、垂直线和圆等简单线条,随之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推出了更为精细的图形作品,线条多变、色彩更加绚丽。之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所产生的计算机图像,其绘画属性也在慢慢地显现出它的特征。
在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末,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将近40年的发展中显示了自身革命性的技术力量。在鼠标、键盘、数位板、压感笔等人体学输入设备的研发以及各类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这些软件工具中的色彩、笔触、仿真、建模、材质等强大技术条件的确立,使艺术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得以主控整个绘画过程,凸显创作意图与观念,使数字绘画成为了新的绘画类型。
数字绘画的发展或者说整个数字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推进,正是由此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各个计算机终端能在互联网上实现无阻碍的及时沟通,人们自己成为终端的用户,是信息的读取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在信息互通的条件下进行,让数字绘画呈现着多元的文化魅力。
数字绘画中的绘画工具虽然是数字形态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整个绘画的都在慢慢接近真实的绘画过程。在数字绘画软件中,数字绘画所使用的各种虚拟绘画工具,都可以通过设定模仿出人们对真实绘画工具的要求,如笔的粗细、韧性、扩张程度等;墨在颜料中可以直接选择其浓淡,“墨分五色”在数字绘画中可以被完整的体现;选择用纸的质感、纹理深度、对比度等参数都可设定。
压感笔与数位板已经成为当今数字绘画创作的标配,人们通过数位板可以直接在人机交互中体验真实绘画的感觉。“压感”是对手中的压感笔与数位板产生压力的解释,根据力度的不同,数位板将他们以不同的压感级数以数字的形式计算、模拟,将结果通过显示器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软件对毛笔、颜色、画板、纸纹的模拟提供了基本的虚拟画材和工具库,而高压感级别的压感笔与数位板通过高性能的计算机,以及熟练的传统人物画的线描基础,会将中国传统人物画线的抑扬顿挫、婉转流畅具体表达出来,实现线的造型与表意作用。
染色在整个传统人物画的创作中是最为繁复和细节的部分,也挑战着对数字绘画技术性的运用和理解。与数字绘画中线的造型不同的是,染色不追求线的表意的作用,更强调它细腻的水一样的性格对事物的表现。这在软件单一工具的使用中几乎达不到要求的效果。所以在数字绘画中传统人物画的染色过程,是一个通过绘画软件对多重工具与命令的组合实现染色效果的过程。
与生俱来的装饰性,是中国传统人物画鲜明的艺术特色之一,线的造型本身就摒弃了光影的限制,按照美的形式进行平面化和有序化的排列组合,使“色线分离”并进行“勾线填色”,让传统人物画有了装饰性的美感。数字绘画可以从传统人物画上汲取装饰性的特点,纳入到自身的发展中,使其在艺术表达上突破以往不注重装饰性、缺乏艺术美感的弊病。
中国传统人物画从初创、发展到成熟,并在当今中国一直不断前行,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数字绘画吸纳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会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以及鲜明的民族艺术的表现力,使数字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体现民族绘画的精髓,使数字绘画的表现形式体现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中国传统人物画从远古走进当代,再到中国现代社会,其发展受到了西方艺术理念和表达方式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继承了传统人物画的精华,在实践中探索着其他的艺术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与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吸纳了西方传统素描的造型技巧与色彩的处理,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绘画表现形式。新的造型理念将对人物的塑造从古代拉回到现实生活,充分的描绘着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使传统人物画在当代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对《大学生创业故事》的具体实践中认识到,传统人物画对绘画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数字绘画作为一种新兴的绘画类型,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将两者融合后,传统人物画的装饰美、民族性和当代性可扩充数字绘画的表现形式的局限,运用数字绘画技术的交互特性、媒介特性和传播特性会将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精髓在数字绘画中得到完美体现。
总结整个创作过程,技术特性是数字绘画创作的前提,传统人物画使数字绘画产生艺术性表达是创作的根本,在融合中实现自己的艺术实践与观念,检验了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对数字绘画创作的影响,使数字绘画进入到更高的艺术创作领域,也使传统人物画在数字绘画中得到拓展(附图5-1)。
当今的艺术界已经慢慢消解掉门类的限制,各门艺术相互联系、融合、借鉴、并相互影响,使之形态万千、多元汇聚,以此丰富着人类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必将促进数字绘画在当下的发展,在文化传承中进步,以一种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状态展现着自身的魅力与影响力,这也是艺术实践赋予我们所应有的深刻体验,使我们增加对其专业的认识,以便突破我们的创作局限,引导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传统人物画与数字绘画的内涵与外延。
图5-1:母隽楠 数字绘画《大学士创业故事·铁艺男生李泽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