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路径分析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2019-01-24 02:02乔敏健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贡献率贡献省份

乔敏健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增长复苏乏力并深陷增长困境,美国退出TPP、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等愈演愈烈。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拥护者和实践者的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一个突出的现象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如图1所示)。其中,200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8.65%,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更是达到了40%以上,2016年为32.82%,始终保持着增长趋势。

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出于提振本国经济的考量,纷纷号召制造业回归本土,“再工业化战略”“产业复兴计划”“工业4.0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更是提出一系列“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时下中美贸易摩擦亦愈演愈烈,美欧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降低,甚至为负,在“制造业回归”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的压力再次增强。

在此背景之下,准确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路径,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进而实现与世界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极具现实意义;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周年之际,系统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源泉对于完善新时代的对外开放布局极具实践意义。

二、文献回顾

根据研究内容,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于世界经济陷入增长困境原因的研究,学者们围绕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传统的“中心-外围”模式被打破展开分析,代表性的研究,如朱民(2017)[1]认为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人们贸易收入弹性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政治风险上升的结构性变化及其不确定性;李晓和丁一兵(2017)[2]指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是目前世界经济的状态,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美国国内外双重“中心-外围”结构是导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低迷的主要原因;王跃生和吕磊(2016)[3]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次原因是世界经济传统“中心-外围”分工与增长结构的内在矛盾。

在研究一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贸易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包括:Adeel Farooq等(2017)[4]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贸易开放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影响;张同斌和刘俸奇(2018)[5]通过35个国家的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得出贸易开放能够显著提高产能利用率,推进资本深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贾中华和梁柱(2014)[6]利用分省面板数据考察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得出对外开放对于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Madsen(2009)[7]运用16个工业化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研究发现,通过开放形成与外国知识的互动效应会对生产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黄新飞和舒元(2010)[8]在研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指出贸易开放通过影响要素使用效率促进省份经济增长;Bhanumurthy和Kumawat(2009)[9]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印度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出口放缓。

从外商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分析一国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早在1961年Tobin[10]就指出美国完成商业复苏和更快经济增长的道路不是减税和刺激消费,而是增加公共和私人投资,促进对新工厂、技术和生产设备的资本投资的深化,从而提高美国未来的生产能力;Naveed (2006)[11]运用23个发达国家1971—2000年的数据研究FDI和贸易开放对人均GDP的影响,研究发现开放对人均GD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FDI则不显著;郭国峰和刘孟晖(2006)[12]研究发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Whiteley(2000)[13]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

此外,张同斌等(2017)[14]通过将中间贸易品嵌入全球价值链框架中测算分析得出中国制造业为发达国家贡献的经济产出增量大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罗坚毅等(2017)[15]指出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首位,从贸易、国际投资、科技、制造业和贫困人口5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路径。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之际,将某一国家作为整体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从省级层面入手分析的成果并不多见;此外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成果也多将研究视角置于某国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一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视角的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将在如下两个方面丰富相关文献:(1)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入手,基于省级层面的数据系统测度各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将本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深度解析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路径。

本文以下结构安排如下:第三部分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系统测算中国31个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五部分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剖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启示。

三、理论基础

(一)中心-外围理论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陷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即传统的以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其他国家为“外围”的国际分工格局被打破。

该现象可以由Prebish(1950)[16]在《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中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传统的国际分工条件下,“中心”主要指大型的工业化中心国家,“外围”则指为中心提供原材料的国家,在生产国际分工的视角下“中心-外围”关系即为“工业品”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关系。这种关系在传统国际分工的视角下逐步形成了“中心”国家通过向“外围”国家出口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并最终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如今,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深度的调整期,“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正在打破以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其他国家为“外围”的世界经济格局,传统的全球价值链格局难以为继,由此导致世界经济传统的增长机制受到冲击而陷入增长困境。

(二)经济增长模型

世界经济深陷增长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即传统增长机制因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受到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一国经济增长核算可以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经济学领域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生产函数,并经常用于分析国家或企业的生产发展路径,揭示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该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记作:

Y(t)=A(t)L(t)αK(t)βμφ,μ=π(t)+η

其中,Y表示一国的产出水平,A为技术水平,L代表生产要素劳动,K为生产要素资本,μ为其他影响一国产出的要素(其中,η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影响产出的因素,即固定效应;π为随时间变化的因素),α和β代表劳动和资本的份额。

将生产函数取对数可得:

lnY(t)=lnA(t)+αlnL(t)+βlnK(t)+φlnμ

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全微分可得:

通过上述的推导可知,即一国产出水平取决于其技术水平、劳动、资本和其他因素。

四、中国各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测度

一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Growth为该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GDPi为某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j为世界的总产值,ΔGDPi为某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ΔGDPj为世界总产值的增长率。

本文借鉴该测度方法,通过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全国(不包括港澳台)31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得到各个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国各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单位:%

注:各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为调整后的以2010年不变价为基础的数据,鉴于篇幅所限,只列示了2008—2016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n/,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就中国整体而言,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稳步的提升态势。具体到各个省份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从2000—2016年各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动趋势来看,16个省份的贡献率出现下降趋势,14个省份呈现上升的特点,海南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比较稳定,其中,贡献率上升的省份多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或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省份。此外,各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均衡特征突出,其中,2016年广东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6%,同期西藏、内蒙古、山西、黑龙江、青海等省份的贡献均不足0.1%,由此可反映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较大。

五、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劳动、资本和技术是一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贸易和投资是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国际生产分工的世界经济格局下通过贸易和投资整合要素资源,有利于实现其优化配置,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基于此,本文构建如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了消除由于量纲的不同带来的影响,本文所涉及的变量均为经过对数处理后的结果。

lngrowthit=α+lnpopit+lncapitalit+lntechit+lntradeit+lnfdiit+Vi+μt+εit

其中,α为截距项,Vi为个体固定效应,μ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中国的31个省份(未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t=2000,2001……2016。模型其余变量的说明如下:

被解释变量(lngrowth):为中国31个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对数,该指标通过前文的计算得到。

解释变量:根据经济增长核算方程,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贸易与投资合作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基于此,本文在模型中依次引入人口规模(lnpop)、固定资产投资(lncapital)、科技水平(lntech)、对外开放度(lntrade)(其中,包群等(2003)[17]选取了5种指标测算贸易开放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发现只有外贸依存度能较好的反映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投资依存度(lnfdi)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模型的估计

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较多,如混合OLS回归、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多种方法。当模型存在遗漏变量问题时,混合OLS估计会产生估计偏误;固定效应模型可以将个体在不同时点上的差异固定起来,进而可以排除未观察到的遗漏变量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遗漏变量产生的估计误差。随机效应模型则视遗漏变量服从某一特殊的分布,并假设遗漏变量与观察到的解释变量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这一严格的假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实现。基于此,通常的做法通过固定效应模式的回归结果对模型反映的因果关系作出说明,并以混合OLS的估计结果作为参照。

1.混合OLS与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

本文依次将解释变量人口规模(lnpop)、固定资产投资(lncapital)、科技水平(lntech)、对外开放度(lntrade)和投资依存度(lnfdi)引入到模型中,表3中M1~M5为混合OLS的估计结果,表4中FE1~FE5为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3混合OLS的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表4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在表3混合OLS的回归结果M1~M5中除lnfdi外,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有理由认为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表4固定效应模型FE2~FE5中,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lncapital)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模型FE4~FE5中对外开放度(lntrade)也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此外,解释变量人口规模(lnpop)随着其他解释变量的引入,显著性水平逐渐降低。而Hausman的检验结果表明除FE1外,模型FE2~FE5的结果均表明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回归,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更具合理性。

2.聚类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

考虑到每一个省份不同时期的扰动项之间一般存在自相关,由此会导致使用普通标准误估计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不准确。为了使估计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进一步运用聚类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聚类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表5中FER1~FER5,人口规模(lnpop)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其他解释变量的引入,显著性水平明显降低;FER2~FER5中固定资产投资(lncapital)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FER4~FER5中对外开放度(lntrade)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上述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各省份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规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伴随着其他解释变量的引入变得不再显著。

从各省份对外开放的程度看,随着开放度提高,各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各省份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践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略,如今在传统的“中心-外围”格局被打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陷入增长困境之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却不断提升,这是中国一贯坚持对外开放的直观反应,是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并身体力行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结果。在世界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中国一直秉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其中,由中国政府提出的以发展为导向[18]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为保障该倡议的顺利实施而设立的丝路基金,旨在推进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皆表明中国是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习近平主席也多次表明中国的立场,曾在2017年11月28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坚持落实发展议程”和“坚持推进互联互通”。历史与现实皆表明中国将会始终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除各省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外,固定资产投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显著。固定资产投资通常指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大型修理有关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适度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有效促进工厂、技术和生产设备投资的深化,进一步可以达到提升中国生产能力的目的。如今,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的调整,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助力世界经济冲出困境的一个关键因素即充分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进一步表明中国企业的再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国内工厂、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改善,实现生产的优化升级,从而可以达到刺激国内需求的目的。通过国内有效需求的增加助力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实现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稳健性检验

由于中国各省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非均衡性,可能会导致在模型的估计过程中由于贡献率过高或过低而高估或低估解释变量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基于此,在样本中剔除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广东省和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后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稳健性检验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表6中的回归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lncapital)和贸易依存度(lntrade)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这与前文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本文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六、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复苏乏力的格局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年上升,在2016年已逾30%。其中一个原因即传统的以美欧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其他国家为“外围”的国际生产格局被打破;另一原因即作为经济全球化拥护者和实践者的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致力于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此外也是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客观反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力量之源即对外经济开放度的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基于此,可得如下启示:

第一,秉持正确的义利观,扎实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逐步提升为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了契机,中国可以借此有利时机对丑化中国形象的舆论作出有力的反击,秉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争端事务的解决,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如今,世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凸显,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通过该载体将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整合,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不断助力发展中国家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降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风险。

第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完善新时代对外开放布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逆经济全球化”甚嚣尘上,美国退出TPP,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让“制造业回归本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提升得益于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格局下,中国需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不动摇,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活力。中国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塑造以中国为“中心”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外围”的生产分工格局,切实有效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不断完善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对外开放布局。

第三,扩大国内市场的再生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从整体来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全球首位,具体到各个省份而言非均衡性特征依旧突出。前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受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大,这就要求中国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国内市场的再生产,通过增加对国内市场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助于实现投资的深化,进而刺激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助力中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进而与世界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助力世界经济突破增长困境。

猜你喜欢
贡献率贡献省份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