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丽丽 范雪慧
〔摘要〕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人才的“磨刀石”。当学生遭遇挫折时,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并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加强挫折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挫折教育;心理素质;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56-03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可见挫折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是培养人才的“磨刀石”。“挫折”在字典中是指压制、阻碍,失败、失利的意思[1]。心理学上,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者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2]。当学生遭遇挫折时,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并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加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3]。
一、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的客观要求
当下,很多家长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遭受他们那个年代的苦日子,能替孩子做的事情尽量都做,甚至包办一切,让孩子变成了温室中娇滴滴的公主和王子。这种教育不仅没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恰恰相反,很多孩子慢慢变得软弱、任性,甚至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因抗挫折能力差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挫伤孩子的积极心态,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要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以培養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挫折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
1.挫折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
当学生遭受挫折后会产生各种消极心理,严重者会出现厌学、轻生等问题,及时而有效的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失败的泥泞中挣脱出来,重拾信心,重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2.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自信
在面对挫折时,学生通过努力战胜困难,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力,树立了自信心,也让学生发现了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潜能,培养了克服挫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三)加强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4]”教育部在2017年8月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中也指出:“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指南》中强调在德育内容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5]”这些目标的实现是新形势下对挫折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开展挫折教育,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其积累生活经验,磨练意志,逐步形成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不仅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二、在教学中实践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里宁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关心儿童健康,是教育者的最主要的工作。[6]”中小学生在塑造品格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前沿的心理学理论,熟练运用科学地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小学阶段的儿童,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知识经验也不丰富。这些都导致他们还不能正确对待遇到的挫折,有些挫折会使得儿童的心灵和行为发生各种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在低年级时成绩非常优异,同学羡慕,老师喜欢,而升入高年级后成绩下滑明显,心中会产生一种从山顶跌落低谷的情绪体验。长期下去,这种大波动的情绪落差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出现失败感、愧疚感和思想负担,情绪低落,开始找借口,甚至出现哭闹、摔东西等过激行为。因此,教师要通过班会等途径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学会勇敢面对。
2.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
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完善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周围人或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这当中,榜样的作用占据着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儿童而言,榜样就是标杆,是学习的典范,学生会有意识地对心中的榜样进行模仿,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挫折的认识,逐渐发展成自我品质。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借助教材中古今中外名人抗挫折的事迹进行挫折教育。如通过爱迪生、居里夫人、海伦凯勒、詹天佑等人艰难的成功之路,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永不言败的决心、越挫越勇的斗志,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也可以学习战斗小英雄与敌人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如利用课文内容介绍雨来、海娃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不断成长,为了革命工作,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依然勇敢地与挫折抗争。二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人群中,特别是从他们的同龄人当中选取榜样进行教育。熟悉的人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上有一个小姑娘,因小儿麻痹的缘故,手指操作不灵活,写字缓慢,上课非常吃力,但是,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她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觉得不如旁人,而是利用一切琐碎的时间学习,不懂的题目就反复问,字写得不美观就坚持练,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最后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我在班上对她进行表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过程哪怕有再多的困难,只要努力就能有所进展,周围同学对她敬佩不已,纷纷向她学习。
3.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动机不足或者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中等强度的动机为最佳水平[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帮助他制定难度较低的学习目标,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他制定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获得成功的欲望。
4.创设挫折情景,适度感受挫折
坚强的意志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努力克服挫折的过程一步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见挫折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挫折教育的相关内容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创设挫折情境,让学生勇于直面挫折、敢于克服挫折,能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勇敢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与决心。学校通过组织球赛、长跑、登山、军训等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耐挫折能力,让学生在“吃苦活动”中自我锻炼、自我成长;日常教学中,注重从坐姿、站姿、回答问题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常规的规范教育。班上有两位同学平日里垃圾随处乱扔,经常给班级卫生扣分,提醒多次都收效甚微,于是我决定让两个人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她俩一开始很不习惯,我就带着她们一起干,一段时间过后,她们的自理能力明显改善,课桌旁边再也没有废纸了,整个教室也明亮起来。
5.注重个体差异进行挫折教育
因为先天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是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必须充分关注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决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简单方式。平时处事刚强、粗枝大叶的学生,当他们犯了错误我就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适度施加压力并给予批评,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而对于性格柔弱、沉闷的学生,我则采用耐心教育的方式,委婉暗示,关心爱护,逐步提高这些孩子应对挫折的自信心。
6.营造挫折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环境这一有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抗挫折教育的环境氛围。我还抓住黑板报、墙报这些阵地,展示班上学生战胜挫折的事迹,张贴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班会上更是让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体验勇于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挫折教育。
(三)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被人们传颂多年,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基础上,要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1.正确归因。通过正确的归因,让学生正确认识遇到挫折是因为自身不够努力、能力不足,还是外界条件的干扰?以平和的心态自我审视,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2.总结经验。经验是成长路上的铺路石,“吃一堑,长一智”。遇到挫折后,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失败的原因,把挫折当做生活的馈赠,当做成长的养分,为自己的成长助力。“日记”——可以说是我的又一“法宝”。当学生遭遇挫折的时候,我让他们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倾诉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压力,明天的阳光更灿烂。
3.自我调控。借助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找人倾诉、寻求帮助、运动调节、音乐放松等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进行自我调控。
(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也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将挫折教育请进课堂,聘请心理教师,通过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这也是当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开放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五)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挫折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股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7] 。学校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帮助家长认识挫折教育,并学习相关的方法,配合学校开展工作。社会中也已经有了正确的导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孩子们正沐浴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够正确面对,及时疏导,就能点石成金,把挫折变为成长道路上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北京:2012.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海洲,边和平. 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刘丹.挫折教育研究简评[J].教育前沿,2015(09):207.
[5] 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 http://www.moe.edu.cn. 2017-08-22.
[6]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7]李永前.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7):138.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只楚小学,烟台,264000 )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