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2019-01-23 02:37张敏
区域经济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升级

张敏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国家级开发区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异、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外资、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试验场和区域经济发展引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如火如荼,为打造国家级开发区升级版,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和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创造了新机遇。

自1984年创建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以来,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在各省(市、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区堪称中国园区成功发展的典范: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国际合作示范区以及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成就在中国开发区中独树一帜,得到国家的高度肯定。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首个国家级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为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园区赢得了创新发展的新契机。有鉴于此,现阶段深入探讨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其他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园区发展凸显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性与前瞻性

1.承载着改革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引进外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

在加快对外开放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逐年上升。2010年,中国GDP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和发展实力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在逐年缩小。遍布全国的国家级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载体和发展缩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分布情况为:东部107家,中部62家,西部49家。2016年,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3301亿元,进出口总额47605亿元(其中,出口26946亿元,进口20659亿元)①。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于1994年,建园以来在招商引资、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成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引擎和中国园区建设的标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建有几十个以“首个”为标签②的先行先试点,标志着园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外资短缺、先进制造能力较弱、高端技术人员匮乏、管理经验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十分有限,199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为110.08亿美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③,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苏州工业园区自创建以来,加快外资的引进和利用工作。建园20周年成果展显示,截至2013年底,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8亿美元;引进上亿美元项目136个,其中10亿美元项目7个;进驻的世界500强企业91家,在区内投资项目150个;在园区落户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功能性机构27家④。

外资规模的扩大和外资机构的引入有助于园区快速建立先进制造基地和提高制造能力,从而实现加工贸易梯度增长。从1994年园区开发建设启动至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是加工贸易的基础奠定期,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开展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工作,园区集聚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外资企业,中新合作区内企业平均投资强度超过3000万美元,欧美项目占比达50%左右⑤。21世纪以来,园区加工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中新双方实行股比调整后⑥,园区实施了“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战略,欧美、日韩企业迅速入驻,加工贸易规模增长了11.5倍,2008年区内加工贸易规模首次跃上500亿美元台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园区加工贸易继续扩大的瓶颈因素显现,如引资难度加大、区内土地紧缺、生产成本上升、保护环境压力加大等,政策优惠等利好因素也在逐年减少,外延式发展趋于尾声,以转型升级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开始提上日程。

在加工制造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开始优化和调整,到2013年底,园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呈现“2+3”格局,即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疗、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见图1)。集成电路(IC)产业约占全国总量的15%。与所在的苏州市相比,园区制造能力明显高于周边地区,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930.4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61.1%,高于苏州市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⑦。

图1 苏州工业园区“2+3”产业布局优化模式图⑨

2.开启国与国之间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中国与新加坡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作为招商引资试点区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加强和创新中国与新加坡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推动了两国双边关系的全方位发展。1994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新两国加强各领域合作的重要载体,两国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意愿不断增强。1999年10月,中新签署《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两国经贸磋商机制。此后双方还签署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协定》《海运协定》《邮电和电信合作协议》《成立中新双方投资促进委员会协议》等多项经济合作协议。2009年1月1日,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迄今为止,新加坡与山东、四川、浙江、辽宁、天津、江苏、广东等7省市建立了经贸合作机制,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

随着中新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新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13—2015年,中国连续三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15年11月,中新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04.2亿美元⑧。截至2017年4月,中国成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3.以园区管委会为主导的政府管理模式为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长远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

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与市场、企业共治模式以及企业治理模式等。苏州工业园区实行以园区管委会为主导的政府管理模式,这为园区规划的逐项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园区管委会统筹负责规划的安排和落实,有利于园区的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和有序推进。

第一,在两国政府层面上建有定期磋商机制,确保了重大战略问题及时沟通和充分协商。中新两国外交部自1995年起建立定期磋商机制,迄今已举行9轮磋商。在中新两国建交25周年之际,2015年10月13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重点探讨了中新第三个合作项目、中新自贸协定升级、经济转型、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第二,园区管委会下设的主要职能机构包括招商局、经济贸易发展局、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局、财政税务局、社会事业局、地方发展局、组织人事局等,在具体工作中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推动园区产业发展、城市开发、社会治理、教育发展、人才引进等工作。

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重在引导和调控,稳定的政策机制和机构体系有助于长远规划和统筹布局,为园区规划蓝图变成现实提供了机制保障。建园20周年之际,园区发展现状与规划高度吻合,体现了规划先行、规划即法的原则。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之初,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的规划建设经验,编制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了一系列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的实施。

二、打造开发区升级版的创新发展之路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多数开发区遭遇发展瓶颈,亟待找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工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集群程度不深、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破坏、产城融合步伐缓慢等。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普遍衰退,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倒退,资金严重短缺,对外投资锐减。受此影响,苏州工业园区也面临引资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创新水平与发展目标之间差距扩大等问题,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园区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过程。

转型最早源于生物学和化学领域,它通过调整事物结构达到增加或减少事物功能的效果。此后转型逐渐被应用到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进而开始与政府、市场、企业等相关联。转型就是资源、人力、技术等多种要素的优化再配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工业园区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存在缺陷及潜在挑战进行调整和优化布局。关于升级,国内外更多的是从经济学角度加以研究。20世纪90年代,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升级就是一个企业通过不断获得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并逐步踏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过程。产业层面升级则一般认为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传统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第二,新兴产业崛起,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三次产业比重发生调整,信息产业、服务业不断发展。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包括以下五种: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产业集聚为导向、以产城融合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导向和以生态园区建设为导向。转型升级的实质是要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建设初期的开发区快速发展,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开发区要发挥增长极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均衡增长,必须适时进行转型升级,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苏州工业园区在转型升级中,要注意兼收并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为中国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提供可借鉴的样板。园区前期规划分为“三区”开发:即新型和现代化商业中心、产城融合的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以及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高科技工业园。从2001年开始,经过股权改制,苏州工业园区拥有了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开启了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园区开始调整阶段性目标,以全面开启二、三区开发建设为重要标志,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为:外向型经济逐渐转向内向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转向先进加工制造业与研发、创新并举;以工业为主转向工业、服务业并重。目前转型升级效果十分显著。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园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目标是调结构、去产能、稳增长,重点任务是加大智能化和绿色产能培育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转型。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为主的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业为突破口,发挥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优势,重点培育金融、总部、外包、文创、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新兴产业以纳米技术为引领,重点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生态环保五大产业。同时,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6.2%,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70亿元、380亿元和350亿元⑩。

2.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研发投入和创新人才引进,打造纳米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随着国内外科技竞争的加剧,国际资本流入日趋减少,依靠人力、资本因素推动园区发展的时代正趋于结束。园区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具有创新研发活力的高新产业,赢得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局面。2013年,园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32%,国家级研发机构51家,外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147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253家,国家及省市级技术转移机构6家。研发投入稳中有升,2016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36%。

目前,园区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过38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近10家、中外高等院校28所,拥有各类研发机构480个。同时,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国家级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生物产业园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苏州纳米城自2013年1月18日正式投用以来,吸纳了一批纳米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机构,集聚效应明显。截至2016年12月,纳米城投用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累计签约260多个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包括中科院兰化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苏州育成中心、协鑫集团等项目,以及芬兰、荷兰、捷克、伊朗和加拿大等五个纳米技术国际中心。

3.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始终,邻里中心从单一社区商业向社区综合服务转型

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融合布局是园区重点规划内容。园区创建后的第四年就建成了第一个安居小区,解决了园区职工和引进人才的住宿问题,同时,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同步跟进,现代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创建于1997年的邻里中心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单一社区商业向社区综合服务转型。邻里中心发展为以社区商业为轴心,集便民服务、公共事务、文体活动、医疗卫生等功能于一体,可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服务的社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2015年6月,邻里中心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首个社区商业服务领域的国家知名品牌。截至2016年底,邻里中心公司在区内运营管理18个项目,资产总额31.5亿元,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商业服务连锁机构和社区商业综合服务提供商⑩。

4.创新体制机制,为园区产业发展、对外创新开放提供政策机制保障

简政放权旨在减轻企业经营和管理成本,有利于创新创业。建园多年来,园区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络管服务”,走出了具有园区特色的“放管服”改革之路,为江苏乃至全国其他开发区提供了借鉴经验。

园区在江苏省内率先实施“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简化审批程序,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模式,按照“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个流程、一张执照、一个号码、一份档案、一个平台”进行登记,对企业登记、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等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目前,园区根据轻重缓急将原本分散在16个职能部门的114项审批事项分批划转到了行政审批局,同时将原来的30个处室16枚印章精简为3个处室1枚印章。

三、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为园区转型升级注入发展新活力

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苏州工业园区主动谋求发展新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2015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12]中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建设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将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并积极复制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经验。按照国务院批复内容,苏州工业园区将积极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为发展目标,着力建设五大平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行政体制改革示范平台和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建设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为苏州工业园区再次大放异彩提供了新动能,让未来园区发展始终居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园区正在探索一条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的开放创新之路。

1.搭建首个国家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增长,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境外中资企业达3万家左右。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从初期以能源、资源类投资为主逐步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全产业链输出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搭建了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及各类服务机构共享境外投资机遇,了解和防范投资风险,寻求可持续的发展合作机遇,在2015年12月15日举行的“2015中国(苏州)境外投资与服务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正式揭牌成立。按照园区管委会、新加坡发展局共同签署的关于在苏州工业园区构建境外投资平台的意向书,将依托中新合作优势,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稳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为中国企业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将推动园区积极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构建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国际化服务等四大功能,加快把示范平台建设成为功能最齐全、投资最便利、体系最完善、服务最周到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窗口。园区于2015年11月建立了境外投资促进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和推进境外投资促进工作。借助这一平台,苏州工业园区企业赴境外投资持续活跃,截至2016年9月,园区共有239家企业赴境外投资372个项目,新批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达82.7亿美元。

2.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输出园区经验,构建对外开放经济格局

园区已经在国内进行了多年的尝试,积累了不少的发展经验。从2002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派遣骨干力量、输出管理经验,对树立园区品牌、推广园区经验、拓展发展空间和自身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作用。园区参与建设了一批国内经济开发区:如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援建,2002年)、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共建,2007年)、苏滁现代产业园(共建,2011年)、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援建,2011年)等。

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加快了园区走出去的步伐。建设中白工业园是园区对外输出发展经验的新起点。中白工业园从初步设想到最终达成协议,经过了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政府的充分协商和严密论证。2010年3月,中白两国领导人就在白俄罗斯境内合作建立中白工业园达成共识。2015年5月,中白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开创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提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中白工业园建设中借鉴和学习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第一,充分考虑交通便利等因素。中白工业园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以东25公里,紧邻明斯克国际机场,临近铁路,交通便利。第二,将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开发建设经验与白俄罗斯稳固的投资环境相结合,注重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前期规划周密而细致,规划蓝图目标明确: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即道路、电力、给水、排水、通讯、燃气、热力和土地平整,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第三,产业定位明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仓储物流产业。第四,园区用地规划复制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规划经验,实现了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的统一,有助于提高园区内生增长动力,实现产城融合。第五,白俄罗斯总统签署《总统令》,以国家最高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符合主导产业的企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所享有的优惠政策,为全球各地投资商营造最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园区股权明晰,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比例为中方占股68%、白方占股32%。第六,在管理服务方面,中白工业园倾力打造一站式高效服务体系,在投资洽谈、公司注册、施工建设、投资运营等阶段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世界各国企业投资运营的最优产业平台。

3.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通过创建国际科技园区、实行系统化的国际化教育、建立国际研发创新中心等,为园区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发展元素。2000年以来,在园区内建设苏州国际科技园,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苏州国际科技园已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欧美软件出口工程试点基地、中国留学人员苏州创业中心、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以及苏州市云计算产业基地。高科技发展提升了园区的竞争力。苏州市已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居江苏省第一位。

在教育现代化方面,园区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园区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站在区域发展的制高点,初步形成了以区域合作机制为基石,以国际友好学校、高中国际课程、特色国际交流项目为支柱,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目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实践证明,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转型升级需要创新推动,创新发展有助于转型升级。配合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结合园区自身发展优势和潜力,将园区生产资源、人力资本、创新技术、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优化配置,在去除过时、落后产能和增加先进、新兴产能的过程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智力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是关键。在未来开展和扩大境外投资服务与境外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当地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密切注意对象国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因素的变化。同时,随着新型智库的不断发展,各类智库在园区发展中的作用必将凸显,因此,苏州工业园区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更加重视智库与研发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抓住发展机遇,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从而为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注释

①商务部外资司:《201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http://ezone.mofcom.gov.cn/article/n/201706/201706025941 67.shtml。②2014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创立20周年之际,园区创下的几十个“首个”标签,令人目不暇接:中国首个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中国首个以专业化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中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中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中国首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国首个国家级股权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中国首个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中新社会管理合作首个试点单位,中国首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中国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等。信息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网站,http://news.sipac.gov.cn/sipnews/yqzt/20140429yq20zn/zxhz/ggkfsyt/。③商务部外资司:《中国外资统计2016》,http://wzs.mofcom.gov.cn/article/ztxx/201611/20161101643314.shtml。④⑦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办公室:《数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周年》,2014年8月。⑤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工业园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全球化》2015年第10期。⑥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中方财团)和新加坡—苏州园区开发私人有限公司(新方财团)合资组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1994年5月12日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4年8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公司成立时投资总额为1亿美元,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其中新方财团出资3250万美元,占65%;中方财团出资1750万美元,占35%。1999年 6月28日,中新双方工作小组在新加坡签署《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此备忘录,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调整中新投资双方的股权比例,将中方财团的股权比例由35%调整为65%,新方财团的股权比例由65%调整为35%。股权比例调整后,中方担负起主要管理职责。⑧商务部亚洲司:《2016年1—12月我国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http://yzs.mofcom.gov.cn/article/g/date/201702/20170202510057.shtml。⑨图表转引自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办公室:《数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周年》,2014年8月。⑩苏州工业园区官网:http://www.sipac.gov.cn/government/tjsj/。[11]商务部简报:国家级开发区专刊第1期,2017年1月3日。简报来源:http://ezone.mofcom.gov.cn/article/zt_cxfz/column02/201701/20170102498173.shtml。[12]《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http://news.sipac.gov.cn/sipnews/yqzt/yqzt2015/201510kfcxp/ztfa/201510/t20151013_392716.htm。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升级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回暖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