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由于勘察项目存在大量的野外作业,因此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工程勘察作为基本建设的首要环节,其外业的安全生产关乎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也关乎工程的质量、效率和经济问题,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的勘察行业管理体制尚未成熟,致使外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工程勘察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亟待更新和提高。对勘察外业安全生产的管控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工程勘察是为满足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综合治理等的需要,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状况进行测绘、勘探测试,并提供相应成果和资料的活动。
工程勘察外业生产工作的主要形式为工程勘探,即基于建设工程的需要,对一定区域内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岩土分布、水文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工程勘探的手段主要包含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以及物探等。因此,在分析工程勘察外业安全生产工作问题时,主要围绕野外环境下的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以及物探等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执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一致。我国的勘察行业目前存在“企业性质”及“事业性质”两种性质的勘察单位,其管理和运营方式有所不同,安全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异。目前少部分完成企业化改制的勘察单位在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摸索中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具备了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并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还有较多勘察单位从属于政府部门主管的事业单位或未完成企业化改制,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大多仍沿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前行业的快速发展,难以满足从业人员对安全、健康要求不断提升的需要。
(2)工程勘察外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除少量事业单位性质的勘察单位自带外业生产劳务队伍外,我国大部分勘察单位都剥离了外业中的勘探劳务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以分包勘探劳务作业为依托的组织结构形式。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工程勘察分包管理体系,勘察外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亦不健全。
(3)工程勘察外业生产过程中易受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工程勘探作为工程勘察的主要形式,从业人员主要是利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在野外场地进行作业,而在勘探阶段,工程场地一般还处于原始地貌状态,开发程度低,交通和作业条件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作业过程中极易受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4)工程勘察外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有易发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尽管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工程勘探在作业阶段也引进了部分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大部分作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仍然非常低,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操作,例如钻探作业的主要设备目前还在使用柴油机驱动的回转(冲击)型钻机,几十年来更新缓慢,钻探过程中经常涉及高空作业、高空坠物、机械磨合及重物搬运等问题。
(5)工程勘察外业生产人员流动性大。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工程勘察单位自带勘探施工人员不同,当前工程勘察普遍存在劳务分包的情况,作业工人由劳务分包单位雇佣,而由于市场竞争的激化及就业形势的因素,同一地区劳务分包单位之间工人的流动性较大,有时为满足业务需要,劳务分包单位甚至会应急招聘临时工仓促上阵,工程勘探劳务工人中未经专业技术培训的临时工比例也越来越高。
(6)工程勘察外业生产工期紧张。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勘察项目的外业生产存在时间短、工期紧的特点,给勘察外业生产的布置和安全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一味求快也必然增加安全事故风险。
(1)外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参差不齐。在工程勘察外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参考标准,而各勘察单位性质不一,导致各勘察单位在工程勘探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依据有差异,一般企业性质的勘察单位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而部分事业性质的勘察单位仍然保留着较为陈旧的安全生产制度。标准各异还造成了各勘察单位对劳务分包单位勘探外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参差不齐。
(2)工程勘察外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劳务分包体系的形成,使工程勘察外业的作业工人很容易脱离勘察单位的监管。而市场的激烈竞争又使勘探劳务分包单位往往将经费和人力资源重点放在外业生产的工作量上,对安全管理工作投入较少的精力,安全管理工作投入过少就会导致作业人员必要的安全培训缺位,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得不到实行,进而导致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3)工程勘探的施工主要发生在野外,安全风险较高。各种极端气候条件的危害如冻伤、中暑等,以及落石砸伤、摔伤、虫蛇咬伤等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较高。并且由于勘察项目流动性大的特点,外业作业场地往往在陌生环境,作业人员对当地的环境特点、地形地貌及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不了解,在不熟悉的作业环境中工作又增加了安全事故防范的难度。
(4)勘探外业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对勘探设备的操作要求工人应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操作期间经常涉及的高空作业、高空坠物、机械磨合及重物搬运作业等情况极易给作业人员造成砸伤、摔伤、压伤、绞伤等伤害。
(5)工程勘察外业生产人员管理困难。部分未经系统培训的工人的专业知识储备非常欠缺,安全生产的意识淡薄,作业期间容易操作失误,埋下安全隐患。
(6)在勘察项目的工期紧张和劳务分包单位追求工作效率的双重压力下,工程勘探外业生产过程中工人容易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安全防范,极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1)勘察单位应加大对工程勘探外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工程勘探外业生产中的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提高最高领导及相关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担当意识,加大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各个环节上的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有根本提高,使各项安全管理机制和措施得到具体化、实际化。勘察单位应制定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勘察作业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等必备知识,教育培训和考核情况记入职工安全教育考核档案,对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应进行补课和补考,未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作业人员严禁上岗作业,不断提高勘察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的外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正确认识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因素,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时,针对野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坚决地予以消除,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勘察项目,应主要在临时用电、临设用房、勘探点测放、勘探作业、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工程物探、勘察设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以勘察项目为主体,针对每个勘察项目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制度,派遣经过专业培训的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生产交底,针对野外作业的危险源进行仔细识别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和归档,方便监督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4)外业生产实施前,应充分了解勘察项目的场地环境和作业时的气候条件,备齐野外作业防护器具及医疗用品。
(5)提高外业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外业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面对危险的自救意识,通过对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工程勘探工作中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
(6)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勘察项目的生产规律,不能因工程进度、工程效益等外部问题而忽视外业生产的安全防范工作。
工程勘察外业安全事故具有易发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工程勘探外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保证工程勘察外业工作安全有效地完成。
工程勘察是一切基础建设的前提和依据,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行业。现今工程勘察外业生产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勘察单位要重视工程勘察外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保障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