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马欠逊
(1.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青岛市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33;2.青岛市西海岸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有限公司 青岛市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00)
GIS的全称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该系统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从狭义上来理解,该技术是一种具备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也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以统一地理坐标为基础,利用地学模型对包括大气层在内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管理等。主要可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空间环境以及资源的动态预测,为各部门,尤其是经济建设发展和国防军事服务。从广义上来看,GIS是一种描述地球表面空间事物地理数据的软件,又是一种可以输入、存储和处理、输出的地理信息数据硬件,比如各工作站、微型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
GIS技术的显著特点包括环境的开放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实用性强。首先,环境的开放性指的是该技术环境开放,可以扩充和连接的其他技术或设备众多,且能支持多种形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接口格式的不同转换实现数据来源的转换。其次,GIS技术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图形处理技术等结合起来,提高了数据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保证高效运行的同时,还采用了特殊的技术组合,使系统得到升级和维护。此外,GIS技术的实用性较强,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方式使人们的操作更加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降低了管理成本。
在林业建设发展领域,如果使用常规的GIS技术将无法满足林业发展的需求,所以为了实现林业方面特殊的业务处理,一般会进行GIS组件库的设计,使该技术完全体现林业的特点,使其能支撑林业发展信息系统。从林业发展需求出发的GIS组件库由基础函数库、基础组件库以及林业特色GIS组件库。其中,基础函数库包含COM组件库和可视化控件,基础组件库包括多种计算机软件,支持COM组件开发环境,林业特色组件库能实现以上两个数据库的集成。该GIS组件库总的来说可以提高林业开发和发展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GIS在林业上的应用主要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然后以此为依据建立地理信息库。这时GIS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绘制森林分布图,是一种简单的绘图和具备简单查询功能的技术。第二阶段是作为对各类资源进行分析的工具,这时除了绘图和查询功能,还具备了图形以及数据分析的特点,可以对各种目标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新的信息。第三个阶段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IS和其他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动态模型的建立,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所获得的数据更加全面、准确和及时,这些数据可以直接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
GIS技术最初被应用在林业管理上时,主要是对各类森林资源进行处理,然后绘制森林资源分布图,通过该系统可以进行简单的查询作业,也可以根据绘制的森林分布图进行森林资源的调查工作。一般做法是利用数字转换表使森林图数字化,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信息系统上,然后再开展面积等方面的计算,并将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
GIS技术本身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的优势,在该技术被应用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时,可以凭借数据库中庞大的数据内容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比如可通过各类数据的分析建立经营决策模型,并通过各类经营活动过程的模拟和比较,最终选出适合的经营方案,形成的决策报告可成为经营者最终决策的参考依据。
在林业的经营管理中,为全方面了解森林资源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对管理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分布进行绘制,但是因为森林资源遍布范围广,采用人工方式很显然是一项工作量大且技术复杂的工作。在GIS技术应用在林业管理中以后,该技术可不仅实现了高效率的林业绘图,而且能更清楚更详细地将海拔、坡度、坡向以及土壤类型和年降雨量等情况绘制出来,并且和植被联系起来,形成简洁明了的植被图。同时可以各类图形操作模块相结合,利用图形的组合、叠加等功能实现每一小块地图的拼接或剪辑、放大或缩小,最终形成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的森林专题图。
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结合以后,一方面可解决遥感图形计算机自动识别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实现GIS数据库的自动化更新和自动化绘图,将资源和环境分析进行自动化,不仅可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且还推动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以及林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也为林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多更详细的参考依据。
GIS技术林业管理包括日常信息管理、应急管理两个方面。首先在日常信息管理时,该技术可根据林业的分布形式以及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图形和图像作为数据源,输出的结果多样,为林业管理提供方便。此外,GIS技术可提前预测和控制突发事件,避免如森林火灾等对林木生长造成损害。同时GIS具有防灾路径和灾后评估自救的功能,使森林灾害的防范控制力度得到加强。
为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的生态环保工作。采用传统的护林模式无法保证大量数据源的准确和完整,也不能实现图形和数据的完美结合。为满足林业生态环保和资源动态管理需求,采用GIS技术可实现对地球信息系统的空间和时间资源的充分利用。
GIS在林业管理上的应用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实现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这是因为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推动了森林资源档案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森林面积、森林类型以及分布等情况的资源收集,同时在了解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动态实时跟踪监测,获得更全面、更及时和更直观的森林资料。第二,利用GIS技术可实现对林场、林班、林业局等单位的分类经营管理,使分类更为科学真实,并为各级部门和领导提供操作性强的森林分类经营方案和相关依据。第三,可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管理,实现对划分地块的动态化管理。在过去关于天然林的保护工程一直难以有效实施,而GI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发展以后,可实现科学的经营管理,从而将各项和天然林保护相关的工作执行到位。第四,GIS还可以被应用在森林限额采伐管理上,确定各小班森林经营目标,以林班为单位进行动态管理,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对各种树种的评估工作,从而选出适合的树种和相对应的土壤、种植方式等,制定更加完善的造林计划,并对造林提供科学的指导。
综上所述,GIS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林业发展建设上,GIS技术和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数字林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GIS技术在林业发展上的应用研究还在发展阶段,关于GIS技术的数据精度和开发类型等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