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突出地方特色
——以澜沧江流域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例

2019-01-23 11:53:48张修玉施晨逸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1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林田湖建设工程

□ 张修玉 施晨逸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中,历来就崇尚“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生态哲学思想。近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弘扬传统生态观念,探索一种符合实际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地方模式。

西双版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设计理念

一是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西双版纳州生态保护修复的规划设计和工作部署要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治山、治土、治水、治穷同步推进,实现生态系统全方位协调。

二是民族共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多民族地区,西双版纳州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是宏观调控,构建长效生态保护制度。坚持跨区共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长效协调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要大胆进行机制创新,建立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组织、推进、管护、考核、奖励、责任追究等机制,构建职责明确、协力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格局。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财政相关资金向试点区域倾斜,制定和落实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的相关政策,保障试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效实施。要制定项目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和技术管理等一套程序、办法和制度,使管理程序化、规范。

西双版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进一步关注这些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设定资源利用强度,因地制宜管护资源,实现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人地和谐。

三是坚持综合整治,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三规合一”,确定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四条控制线”,并统一纳入系统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监管。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构建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统筹优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采取统一立法、综合保护的模式,形成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系。

西双版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主要任务

西双版纳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依据“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引导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理念,针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突出问题,进行任务部署。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严格保护和系统修复,并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改善试点区域生态系统环境,进一步提升西双版纳州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区域的水平和地位。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案的实施,使生态环境稳定性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日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矿山治理与修复区主要开展矿山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二是开展矿山地质灾害防护工程,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修复工程以及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4大类项目,使试点区域内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更为完备,有效防范矿山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的稳定性,阻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对采矿废水进行处理并实现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抑制扬尘减少矿山大气污染;使得矿山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二是澜沧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修复区主要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程、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地下水资源保护工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以及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建设工程等7大类项目,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得到加强,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三是林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主要开展环境友好型胶园建设工程、生态茶园建设工程、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热带雨林保护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及生物多样性宝库建设工程等7大类项目,使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得到加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生物多样性全面保护,胶园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茶园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珍贵用材林发展机制得到加强。

四是基本农田保护修复区主要开展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田专项整治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优质农田管护工程以及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等7大类项目,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农田面源污染基本得到治理,土壤结构和质量显著改善,保肥保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农田防护林建设基本完成,农田配套设施相应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

五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修复区主要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大气环境治理提升工程、城市环境监测网络工程、城市环境监察执法体系以及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程等6大类项目,将大幅度提高西双版纳州的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市容市貌日趋整洁,逐步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林田湖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家(2022年3期)2022-04-11 23:18:37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资源导刊(2021年10期)2021-11-05 01:25:30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农技服务(2021年3期)2021-06-16 03:58:0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云南档案(2019年10期)2019-11-05 07:44:38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西双版纳州HIV/AIDS 患者病因病机临床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