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2019-01-22 04:37吕晓洁侯秀娟
山东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吕晓洁 侯秀娟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种经济体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不断推进和发展的,保障了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本文结合在此期间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具体谈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年底,我国开始改革经济体制,这次改革采取了双轨渐进的方式,没有全盘否定计划经济,而是在肯定在计划经济的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但在那个时候,许多海外学者认为市场经济体制更好,计划经济体制比较差,而市场与计划双轨并行的制度则是最糟糕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一次性跨过鸿沟。[1]我国第二代领导人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实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没有照搬国外经济模式,而是选择了这个“最差的”计划与市场并行的双轨制,事实证明这个天才般的选择是适合中国的发展并使我国走上了繁荣与发展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探: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78-1984)

1、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78年—1982年)

到1978年底,中国有10亿人口,其中80%是农民,文盲占比非常大。197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为210美元,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这就表明了中国的经济要想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要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只有坚决改革不适应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才能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我国更加繁荣富强。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个论断一定是错误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这种方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基本上相似,但也有区别,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3]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巩固和发展国营经济。这突破了之前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百分百计划经济理论。

任何变革都需要有突破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创造与经济特区的建立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话时肯定了安徽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在此之后,政府不断稳固、完善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村地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解放了劳动力,改变了农村的经济格局,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党和国家为了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平稳过度,于1979年7月8日至1982年,建立了沿海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并且,党中央、国务院不断调整政策,并且优化了布局结构,以促进经济特区更好更快发展。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这些经济特区的建立与成功崛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的先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2、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2年—1987年)

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新的解放。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表明了计划经济并不仅仅只包括指令性计划,也包括指导性计划。自1985年5月以来,邓小平连续几年推动“价格闯关”。这意味着,以前由国家设定和控制的物价,现在要开始由市场决定了。[4]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与外宾的谈话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并不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计划经济一直搞下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5]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模式;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表明计划与市场内在是统一的机制,要对长期形成的僵化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使经济活跃起来。这是对之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的质的突破,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真正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建:(1987年—1992年)

在苏联建立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都跟随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而资本主义国家都不约而同的实行市场经济。因此,所有人的脑海里都存在着一个一致的见解:资本主义国家就应该实行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自从实施第一個五年计划起,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必定要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计划经济与公有制、按劳分配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这是全社会的共识,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6]而邓小平并没有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反映社会制度的范畴,而只是将其作为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描绘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轮廓。这此期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深刻变革的建立也经历了巨大的考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使本来就对改革开放心怀不满的人便对改革开放横加责难,焦点又集中在市场和计划关系问题上。从1989-1991年,中国进入了为期三年的“治理整顿”期,经济增长减速,经济改革停滞。然而中国经济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

积蓄能量。1992年的春天,已经88岁的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的谈话,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扭转了局势。邓小平强调并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这只能是死路一条。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完善:(十四大以来)

1992年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代表党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并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于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复杂与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不可或缺。这既不是多余的,也不是画蛇添足的,这恰恰是画龙点睛,也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本质。[7]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或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市场经济秩序还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歇,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路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仅仅是刚刚开始,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著.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林毅夫著.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周其仁著.中國做对了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卫兴华,李先灵.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曲折历程_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2019,21(2).

[7]江泽民著.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00)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China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中国计划经济演变史
——《筚路蓝缕:计划经济在中国》评析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