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飞帆
摘 要:在1929年5月6日金寨县境内爆发的立夏节起义,是鄂豫皖边区三大武装起义之一,起义中建立了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创建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立夏节起义的发动是豫东南地区党组织实施坚强领导的成果。豫东南地区党的建设为立夏节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根本保证,也为新的时期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立夏节起义;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
1929年5月6日(农历三月二十七日立夏节),在河南省商城县南部(现属于安徽省金寨县)爆发了一场由中共商麻罗特别区委领导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武装起义,通常将这次起义称为“立夏节起义”。立夏节起义的发动,并非“平地一声雷”,而是一场由中共党组织领导的,民团起义与农民暴动相结合的武装斗争,是豫东南地区的党组织经过多年的蛰伏、积淀与精心筹谋布置的产物,可以说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为立夏节起义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因此,本文将对立夏节起义前后豫东南地区共产党的组织与建设工作进行研究。
一、豫东南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豫东南地区地处大别山腹地和西北麓,山地面积占三分之一,山区资源丰富,形成了天然的军事屏障和军事险关要隘。人们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极端困难,地主阶级进行野蛮统治。党的革命基础也较为深厚,地方党组织建立早、发展快、活动成绩显著。
豫东南早期党组织曲折艰辛的建立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1921年7月到1924年,早期共产党员通过在豫东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意识形态基础。1922年,光山县的汪后之组织“光山学界同人研究会”;商城县的袁汉民、董汉儒、李梯云、罗固城等人开办经售马列主义思想的通俗读物和进步书籍的书店,举办“读书会”“青年协社”等活动。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通過开办学校、开设书店或创办进步书刊的方式,传播先进理论,开启民智、启发民众,宣传革命道理,豫东南地区逐步具备较为统一的思想基础。
第二个阶段:自1924年7月到1926年10月,工农群众思想日益觉醒,豫东南地区先后成立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领导公开的群众斗争。1924年秋,共产党员袁汉民连同蒋光慈、詹谷堂、曾静华,共同建立起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1924年到1926年春,光山、商城、信阳等地都先后建立起支部和特支。到1926年秋,商城、信阳建立起党的县委会。党组织在笔架山、汤家汇、南溪、斑竹园等一带山区,培养建党对象,先后发展了李梯云、周维炯、漆德伟等一批党员入党,成立党小组,发展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这些党员大都成为立夏节起义的领导骨干。
第三个阶段:自1926年4月到1927年4月,早期的共产党员积极深入农村,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帮助建立健全工会和农协组织,逐步发展与完善工农武装,为革命运动的开展做充分准备。1926年4月,潢川县特别支部在信阳领导成立1个县级农会——信阳农协,5个区级农会,26个乡级农会,会员28000余人;在商城领导成立区级农会8个,会员万人,在新县、光山县等各县也建立起了农会组织。农会将矛头指向反动军队或地主豪绅,极大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二、大革命失败后豫东南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豫东南地区的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豫东南各县的县委甚至河南省省委在反革命浪潮中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党组织呈现出动摇消极的现象,再加上经费窘困,党组织几乎为不生不死的状态。“八七会议”后,河南省委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批判了陈独秀机会主义路线,决定在河南省深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开展武装斗争。豫东南地区党组织开始复苏与新生。
(一)豫东南特委及商城县委的成立是起义成功的组织保障
党在共产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能够组织党员、凝聚群众的健全党组织来实现奋斗目标。通过党组织,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汲取党员、群众的智慧。因此,要继续革命,第一要务便是恢复和发展党组织。
1927年9月,省委常委、工农部部长王克新回到信阳,组织下辖信阳、息县、商城等13个县的豫南特委,积极整顿恢复党的组织,将豫南、豫东南作为重点区域,实施武装暴动,开展工农游击战争。与此同时,中共河南省委派党员黄柏劲到商城整顿恢复党团组织,组成新的商城县特别支部。负责人在艰难的白色恐怖之下,调查了解商城情况,秘密串联各地党员,进行党员登记,恢复党组织。1928年2月中旬,商南组建中共商南区委。至此,商城的党团组织恢复发展到1个区委5个支部,有近百名党团人员,组织基本完善,为武装起义创造了条件。1928年9月,河南省委开辟成立豫东南特委,在豫南和豫东南特委的领导下,共产党员们积极深入农村,组织农民起义,整个豫东南地区出现了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革命新局面。
(二)党组织制定起义计划决策发动起义
面对复杂多变的革命形势,我们党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指导革命有效发展,这是加强党的建设,促进革命事业胜利的必然要求。立夏节起义的实施,便是党组织正确决策的结果。
1928年3月21日,商城县委在讨论分析全县的革命斗争形势后,对全县开展革命斗争的可行性进行预判,对商城现实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商城地区反动统治力量薄弱,党和群众工作基础深厚,党团组织较健全,可以利用商城地主豪绅扩张民团组织的契机打入其内部,利用三股民团势力间的矛盾掌握武装,开展兵运工作。因此,商城县委最终决定,以南部乐、和两区作为武装起义的重点区域,其他各区相机行动,积极配合武装暴动。5月10日,中共商城县委进一步作出具体指示,讨论部署具体准备工作,决定打入民团内部的党员人选,以及通过掌握民团武装以建党建团瓦解敌人,伺机实行民运、兵运的武装斗争形式。
(三)党组织在斗争中积累经验并形成骨干队伍
在党组织的指导下,民运活动逐渐活跃。周维炯、廖业琪通过社会关系打入商南的杨晋階民团,漆德伟、徐静生打入县民团,王炳厚打入商北胡晓云民团。他们利用“兄弟会”的形式,团结教育贫苦团丁,秘密发展党团组织,为武装起义斗争积蓄革命主观力量。周维炯成功打入陈晋階民团后积极发展力量,在民团中发展党员7人,农民党员4人,成立丁家埠支部并担任书记;漆德伟、王炳厚也分别在各自加入的民团中发展十余名党员,成立党小组。
从1928年春到1929年春,商城縣逐步具备较强基础。党员人数快速增长,由最初的百余人增加到373人,共青团员发展到数百人,群众组织(大多是农委会)成员有400余人,秘密农民武装100余人。商城县委领导完成多次小斗争并获得阶段性胜利,积累斗争经验,为武装起义做组织准备,在斗争中形成坚强的骨干队伍和领导核心力量。
三、党组织发动立夏节起义及其进一步巩固
正当商南党组织活动频繁,起义条件日渐成熟,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时,国民党商城县政府有所察觉,调集保安大队,派出清乡委员进行疯狂的“清乡”活动。从1929年2月起,豫东南特委和商城县委接连遭到破坏,多名党的领导核心被捕遇害,商城县委被迫转移。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1929年3月,豫东南、鄂东两地特委根据中央指示举行联席会议提出要尽快举行商南起义,打击敌人的反扑。1929年4月,豫东特委在商南太平山成立中共商罗麻(商城县南部、罗田县北部以及麻城县东北部)特别区委,领导商、罗、麻三县的边界工作,加紧筹备商城起义。5月初,商罗麻特委决定在敌人疏于戒备的农历立夏节举行起义,建立红军,实行武装割据。特委为整个起义制定出了完整而周密的行动计划,对整个起义的成功起到了关键领导作用。
紧急会议后,各起义地区按照计划积极准备筹划。5月6日,起义如期举行。周维炯在丁家埠,詹谷堂在南溪,肖方在李家集,徐子清、廖业琪在吴家店,郑延青在白沙河,李梯云在大屋湾,10余处同时举行武装起义,一夜间消灭7股民团,商城南部乐、和两区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及其反动武装土崩瓦解,立夏节起义一举成功。各地起义武装会师于斑竹园,成立农民协会,组建河南省内第一支工农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在商城南部实行武装割据,开辟以南溪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在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克绳等主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6页。
[2]商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商城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47页。
[3]《立夏惊雷》,见皖西革命斗争史编写组编:《皖西革命回忆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4页。
[4]侯志英主编:《大别山风云录豫东南土地革命战争史稿》[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9-32页。
[5]《河南省委关于组织工作的报告(摘录)(一九二七年九月)》,见《商南起义》编委会编著:《商南起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11页。
[6]商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商城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48页。
[7]王玉田:《商南起义》,见商南起义编委会编著:《商南起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42-43页。
[8]《郭树勋关于豫东南政治和党组织状况、存在问题给中央的报告(1929年2月11日)》,见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编:《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1927-1934》[M],1986年12月,第147页。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