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冬
文明起源于水。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几乎都是被水浸亮的。于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生命中都磨灭不了关于一条河,或一条江的印记。淘洗我灵与骨的那条滔滔大河叫——饮马河。
至上为源
饮马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
它的每个细小的沙粒,都可以追溯以往的历史,而泛起的波涛,又让它重温今天的现实!
这是一条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河流,因负载着无数生灵传奇的生命,河流及河的两岸充满了色彩和生机!
冬天里,它像我大姑奶的屁股旷荡而妖冶!春天里,它又像一首民谣,温柔而凛冽,尤其是开春破冰后,春水泛滥,肆意滋润它的万千子民。
在冰河消融的日子里,最先受益的是两岸的杨、柳、榆,在这个季节里,柳树的第一片叶子,羞答答地在树梢绽放,杨树则抢先开在树底,榆树却是在中间盛开!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植物,可以像饮马河两岸的树木一样,以特有的方言,回报大河的哺育。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传奇。
饮马河起源于磐石县呼兰岭,但它真正的源头在石头口门,从高耸的大坝到松花江入口,它像一个充满血性和智慧的东北汉子,汇聚六条大的支流,途经了九十九道弯,引领数千眼清泉,带着自己的信仰一路向东。
饮马河是汉语的称谓,女真语称之为“伊尔们河”或“伊勒们河”,翻译过来就是“阎王河”。如今,两岸河堤间近千米的宽阔河道,足可证明当年浊流翻滚,咆哮不羁,洪荒之威势如阎王呼啸而来。
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七日,在全国水利化建设高潮形势的推动下,原定于一九六二年实施的治理饮马河水利工程——石头口门水库提前开工。
那是一段为了理想可以奋不顾身的激情岁月。整个工地没有住房,大家亲自动手,搭起四十五栋简易的草棚;没有柴烧,就利用空班时间上山打柴。为了保证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的运输,工程处派出两千二百名工人,仅用三天时间就修出一条十多里长的供给交通线。十月下旬,河水已经结冰。工人们蹈冰下水,与严寒抢时间,昼夜三班不停。最关键的一次工程是护砌泄洪,长春市委连夜召开常委会,全市总动员——叫停其他水利工程,把所有人员全部调往石头口门。一时间,饮马河两岸滩地搭满帐篷,连营数里,整个工地人欢马腾,一派繁忙景象。经过三年建设,五年改建,到一九六五年末,工程全部完工。石头口门水库枢纽工程,为两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一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达四千九百四十四平方公里,占饮马河总流域面积的60%。工程总量1344604立方米,其中,土方1094159立方米,石方196890立方米,混凝土40275立方米,浆砌14281立方米,用工2763529个,总投资2038万元。可蓄水328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8200万立方米,灌溉库容14800万立方米,库容3400万立方米,可灌溉水田2万公顷,旱田4万公顷。仅仅是这些数字,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因为,每一个数字都浸透着当年建设者们追梦的铿锵足印。从此,大河上下,波平浪静、沃野千里,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石头口门水库又成为长春市最重要的水源地,浩浩清流为城市繁荣输送源源不竭的动力。这座当初为治洪和灌溉而修建的水库,如今变成长春市的大水缸、大福缸,恩泽数百万人民。
野鹤飞渡
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奇迹,发生在石头口门水库建设期间,我一直不敢相信它是真的。
隨着水库大坝的不断隆起,下游河道开始日渐干涸。一只只乌龟蜷缩在龟裂、僵硬的土地上艰难爬行、奄奄一息。忽然,一只野鹤翩跹而至,用细长的喙叼起一只乌龟向上游飞去,奋力飞跃大坝,将乌龟扔到水中。随后,更多的野鹤飞来,纷纷叼起乌龟,将它们叼到上游的水域中。乌龟得救了,在水中欢快地游动,野鹤们在水面上盘弋低旋,鸣叫声此起彼伏。一阵阵声情并茂的天簌交汇之后,群群野鹤才向南方飞去。这是一场动物之间的传奇盛举,它为我的家乡九台,播下了善良和爱的神奇。
当时,我的父亲就在石头口门水库战地广播站工作,他和同事们亲眼目睹了这神奇的一幕。父亲每每讲起这个故事,所有聆听者的心总被万灵弥合而激动不已。
明代皇宫里有一种风水摆件,叫龟鹤延年,寓意长寿吉祥,造型就是一只昂首向上的丹顶鹤站在龟背上,遥遥与对,情牵天水之间。每看到这种摆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故事。难道动物真的那么神奇?二十多年后,我在电视台担任编导,主持采访书法家荒山先生。荒山先生曾是我父亲在石头口门战地报道组时的同事。他也向我讲起这个故事,而且和我父亲讲得一模一样!我终于在心里接受了这个传奇。或许,古人早就注意到了龟与鹤之间神奇的过往,所以才有了龟鹤延年的人文创意。中国古人是善于观察自然的,无论是古老的八卦,还是最初的文字,都源于自然,师法自然,进而形成了特有的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龟鹤相牵的饮马河,把吉祥浸注给九台每一寸土地,以至令她连年人泰物丰!
小庙高耸
饮马河在正史中的记载,我只追溯到《明史》——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置亦迷河卫。亦迷,同伊尔们、伊勒们一样,都是对女真语的音译。这就未免有些遗憾了,难道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可寻觅的历史只有区区六百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饮马河冥冥之中那双神秘的眼睛,一定躲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注视着我们。一九九五年春,石头口门水库下游,一个低矮的丘陵上传出喜讯:经过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一座完整的古村落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轰动中国考古界的腰岭子遗址。腰岭子遗址,距今6500—7000年,是目前吉林省发现的最早古村落,被誉为“吉林第一村”。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村落中央,人们还发现了目前全国唯一一座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大房遗址。考古学家推测,这极可能是整个部落举行宗教活动的圣地——小庙高耸!
远古神圣的光芒照亮了大河两岸,文明的种子开始相继在河沿的广袤土地上一一生发,并最终穿成一条晶莹的珍珠项链。挖铜沟,位于饮马河村。民间俗语有“先有挖铜沟,后有下九台”之说。下九台原本是个不太出名的集镇,因长吉铁路而兴,渐成为今天的长春市九台区,而挖铜沟的兴盛,远在下九台之前。如今,村中老人回想起当年集市盛况,仍心潮跌宕。一条百年老街,两排店铺,男女老幼往来其间,那是真正的摩肩接踵。若只繁华倒也罢了,最让人怀念的,还是淳朴的民风。卖家临时有事离开摊位,无须收拾货物,也无须托人照看,甚至连钱匣也不带走。买家多是熟顾主,知道价钱,竟自取了货物,将钱放入匣中。卖家回来查点,分文不差。可惜后来,挖铜沟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所毁,整条老街被烧掉三分之二。幸免受损的店主们拿出所存钱财、货物,统统分给了受灾者。唏嘘过后,大家收拾起行囊,天南地北,各谋生路。这也成了挖铜沟大集最后的绝唱。自挖铜沟沿河而下三十余里,饮马河一条支流的岸边,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弘的张家大院。那是“民国大儒”张雅南的祖居。没有确切考证,但饮马河流域最早的学校,大抵是出现在这里。张家极重视教育,出资创办私塾,传授国学,开始要求族中适龄子弟必须读书,后来免费接收乡邻子弟,变为义塾。学生越来越多,原有规模不够用,张家又出资进行扩建,新学堂横跨支流两岸。从这所学堂先后走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张莘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对“夫妇大使”——凌青和夫人张联,“五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张立纲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九台文脉自此日渐繁盛。
自杨诚一、杨灏生父子进士,到“吉林三杰”的成多禄、徐鼐霖,再到阎魁、吴瀚涛、王沂暖、纪鹏、袁思民、杨子忱、林少华……在饮马河畔琅琅的读书声中,九台文脉默默传承至今。感谢我的祖先孟子,让我作为一个文化人,并有信仰地活着;感谢脚下的这片土地,让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有着可贵的文化情怀!
冰层之下
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有一本书叫《冰层之下》,讲述了“我“和猎犬阿样在原始森林里迷路后,无意中掉到了冰冻的湖面之下。在冰层之下,“我”与阿样遇见了不同的野生动物,经历了不一样的探险。真正的精彩,往往隐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冰层之下,家乡的饮马河也是如此。
石头口门水库以下,河道左岸,有一段特殊的河堤,不称“堤”,而叫“台”——饮马河台。说到饮马河台,就不能不提及“柳条边”。清朝于一六三八年修筑柳条边,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最终完工于一六九七年。柳条边头朝西,呈“人”字形走向,外掘边壕,引水灌之,垒土成堤,插柳结绳,形成全长一千三百余公里的绿色“柳篱笆”,设二十一座边门,三百余座边台,将清王朝“祖宗肇迹兴亡之所”的辽河、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保护起来。按修建时间先后,柳条边分为老边和新边。新边东端起于舒兰亮甲山,谓之头台,法特边门设二台,除五台位于德惠外,从三台到九台都在九台域内。柳条边对九台影响之大,恐怕是沿途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九台其名就源于新边第九座边台,如今,仍流传着一首《边台歌》:“头台亮甲山,二台把门关,三台半拉山,四台上河湾,五台兴花涌,六台新发园,七台城子街,八台苇子沟,九台饮马河,人造柳条边。”古人以九为极数,“九台”之后,复称头台、二台……新边自“九台”抵达饮马河,遂以大河为边壕,以河堤为台,于是便有了饮马河台,再往前为腰站村二台屯,柳条边就这样从东北到西南,横贯九台全境,名扬全世界。如今,在经历过那么多天灾人祸摧残之后,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仍优于全国,尤其是九台,被誉为长春东部生态屏障、全国森林城,柳条边封禁之功余荫尤存!有学者形容柳条边文化与长白山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开柳条边文化的门,才能窥见长白山文化的魂。”柳条边并非军事设施,虽号称“绿色长城”,却与长城有着本质区别。它也不具备强悍的封禁功能,实际上,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已破绽百出。乾隆曾有诗云:“我来策马循边东,高可逾越疏可通,麋鹿来往外时获,其设还与不设同。”既然设与不设差不多,那它又是如何发挥封禁之效呢?“周防节制存古风,结绳示禁斯足矣。”乾隆心里是最清楚的——这条禁线不是划在大地上,而是划在了百姓心中。西方文明源自商业,从古希腊、古罗马到现在,实质上并没有多少改变,因此,西方人更强调“征服”和“索取”。东方文明则以农耕为本,所以,我们更能体会大自然的意义,也更加强调“顺天应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条几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柳条边,一段残存的饮马河台告诉了我们,人类应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碑说安宁
《吉林外記》记载,清代,饮马河流域是围场,并设有驿站。因为没有遭受过多的人为破坏,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河两岸还是柳色葱翠、百里相连的壮观景象。一望无际的柳条边,庇佑着大自然的精灵们。狼、獾、狐狸、野兔、野鸡以及各种水鸟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而饮马河与柳条边所带来的乐趣,也成为无数九台人童年的美好记忆。那些美好的记忆不仅有袅袅炊烟,还有沁人心脾的米香。饮马河流域种植水稻的历史已近百年。饮马河大米在秋田小町基础上进行改良,米粒整齐,晶莹如玉,煮熟后芳香四溢,醇厚绵长,是“米中极品”。纯净的水质、肥沃的黑土以及“黄金水稻带”适宜的阳光和温度,使饮马河大米名扬四海,甚至一度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餐桌。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石头口门水库上游恢复了近千顷“长吉绿肺”的湿地,荷花红、苇花白、芳草青,野鹜齐飞、鹤鸣呦呦,颇有《诗经》中所描绘的古老风韵。而库区连同周边区域,又被列为国家级水源保护地,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水质的进一步改善,更增加了饮马河大米品牌的含金量。跟大米同样闻名的,还有石头口门野生鱼。零污染的生态环境,使石头口门水库成为野生鱼类的天堂,胖头、白鲢、翘嘴、红尾、鲫狗、嘎鱼、鲶鱼、草鱼、鲤鱼、鲫鱼、银鱼……种类繁多、各具风味。加上把蒿、苏子叶以及地道的老汤,一桌纯天然的野生鱼宴,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渡口留白
关于饮马河,还有无数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乾隆饮马”。这也是饮马河汉语名称的由来。
一年夏天,乾隆到塞北微服私访,沿柳条边一路前行。烈日炎炎,就在人困马乏之际,突然,御马神情兴奋、仰天长嘶。随从们怕乾隆受惊,急忙把皇帝扶下马。御马趁机挣脱缰绳,向东奔去,一头扎进茂密的柳条边。御马丢了那还得了?大家赶紧去追。穿过浩渺的柳条边,一条大河横在众人面前,御马正在河边欢畅地饮水,还不时发出唏噜噜的叫声。乾隆皇帝见这条大河水质澄澈,透着无尽清凉,顿时龙心大悦,“朕就为它赐名‘饮马河吧!”生活在大河两岸的人们对这个传说笃信不疑,我也愿意相信它是真的。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我曾不止一次翻阅《清史稿》《乾隆朝实录》等史料,始终没能找出乾隆到过饮马河的记载,却意外发现了关于“饮马”的蛛丝马迹。那是真正的“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公元一三七〇年,纳哈出被北元割据政权封为太尉,拥兵二十余万,分成三营,一营驻扎饮马河,二营驻扎榆林,三营驻扎养鹅庄,自己坐镇金山,时常侵扰辽南,意欲卷土重来。为扫清一统东北的最后障碍,一三八七年农历正月,朱元璋命大将军冯胜统军二十万北征,兵锋直抵纳哈出老巢。纳哈出兵败请降,东北遂平。冯胜携纳哈出由北至南来到饮马河,正式收服残卒两万多人,战马数千匹,战车四万多辆。名将常遇春后人也随大军出征,其中一支便留在饮马河流域,逐渐被同化为汉族。如今,九台境内的常姓汉族人,多是常遇春后裔。
大河之舞
“江涵秋色碧潭潭,饮马胡儿不敢南。”秋高气爽之时,站在饮马河古渡口,看大河茫茫,奔流而下,历史的慷慨激昂如在眼前。是谁让我与这样一条大河相伴,一生它都会在我梦里奔流不息。曾几何时,两岸葱翠的柳条边,被砍伐殆尽,日夜轰鸣的抽沙船,搅动着它的安宁,超载的运沙车,碾压着坎坷的路面往来穿梭……每次路過长吉公路北线胜利桥时,看着千疮百孔的河道和不复清澈的河水,我的内心,都如失群的孤鸟般不停地哀泣。
每条河流都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河流。
野性的大河、柔婉的大河、慈祥的大河、我生命的大河。是人类的贪欲让你变得如此不堪重负、羸病恹恹。
二〇一四年,当时的九台市政府正式下达命令,治理饮马河乱采乱挖现象,关停沿岸所有沙场。我儿时的大河啊,它终于可以有尊严地活着。那一夜,我激动不已,畅想着饮马河无数美好的未来。我一直梦想,将胜利桥到春阳桥之间,十公里流域划为柳条边原生态文化保护区,恢复柳条边湿地景观,建立柳条边文化博物馆,修建环型旅游地景公路,邀请诗人、摄影家采风,邀请画家写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那将是真正的大河之舞!
一九一〇年,清代名医、文学家陆士谔写了一部幻想小说《新中国》,神奇地预言了上海世博会的空前盛况。谁说我的设想不能实现?谁说绿水青山不能变为金山银山?前段时间,关于东北经济重新振兴的话题,引发全国关注,甚至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想,重振东北经济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靠东北领导人真正地解放思想!我们自己不能枕着资源等政策,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饮马河是我们的期许,长白山是我们的眺望,辽阔肥沃的松辽平原,更种下了我们的无边梦想! 我们很难凭空想象:呼兰岭上汩汩而出的一汪泉水,是如何进化为纤纤溪流,汤汤大河,渺渺平湖;又怎样经历百折千转,流入松花江,汇入黑龙江,跨过阿穆尔河,并最终奔向澎湃的鄂霍次克海。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地球上所有海洋都是相连互浸的。我们实在无法分辨得出,哪一片水源来自饮马河,但是,我们也同样无法否认,我们随手掬起的一捧水,没有不来自饮马河的丝丝甘醇。石头口门水库的源上源下,那一条条一涓涓一支支一脉脉的天乳琼浆啊,浑然之间,饮马河的洒脱与伟岸,早已在博爱之中相忘于斯了。这是大自然哲学融汇与神奇化合的境界!是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实在太过渺小,渺小到让我们不得不心存敬畏与不尽的感激。
编后语: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传奇”——饮马河,记录着人类的文明,流淌着历史的印迹,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荡涤着每一个热爱它的人的灵魂。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饮马河的起源娓娓道来,其间或引经据典或有感而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丰满的、有情怀的大河印象。饮马河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无不激励着它的每一个子民热爱母亲河、建设母亲河的激情,也时刻提醒着大河儿女“不可一味向大自然索取”。大河已馈赠了我们许多,接下来是不是到了我们回馈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