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枫
进入21世纪以来,美俄两国一直是一对铁打的“冤家”。为什么这么说呢?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威胁和军事假想敌,为此,美国不遗余力地围绕俄罗斯本土,部署和完善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从西欧到西亚,从阿拉斯加到东北亚……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几乎绕着俄罗斯部署了一圈。
而为了应对美国的“封锁”,俄罗斯则致力于研发各种新型的攻击性武器。今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向联邦会议所做的国情咨文中就宣称,俄罗斯正在研制的新型进攻性武器,能够有效地突破现有的各种防御体系,其中就包括“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先锋”系统等。
普京的意图很明显:我的新型武器就是为了对付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那么,当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遇上俄罗斯的新型武器,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导弹防御系统,号称可以拦截所有种类的导弹。那么,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到底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它主要分为两部分:战区级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级导弹防御系统。顾名思义,前者就是使某个战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系统,后者则是保护美国全境(国家本土)不受任何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体系。目前,美国已经部署的战区级导弹防御系统有“爱国者”系统、“宙斯盾”系统和“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系统),国家级导弹防御系统有“陆基中段防御系统”。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包括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内的十余座城市都受到了美军的猛烈轰炸,伊拉克方面损失惨重,战场局势也呈现“一边倒”的情况。
“必须做点什么!”伊军统帅部的参谋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试图寻找扭转战局的可能。“有新情报!发现美军中央司令部所在地!”一名通讯员兴奋地冲进了指挥室。
“情报可靠,美军中央司令部就在这个地区。”一名参谋指着电子地图上的位置,开始描述起周边的军事环境,“根据两军的军事部署,我军的地面部队根本无力进攻到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所在地,我建议发射战术导弹。”
参谋的建议得到了伊军统帅部的肯定,以战术导弹偷袭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斩首行动”命令也被立刻下达给了当地的导弹部队。27日,伊军的导弹部队从巴士拉(城市)北部向美军中央司令部所在地发射了1枚“萨姆德”战术弹道导弹。可是,就在这枚导弹即将命中目标时,负责中央司令部防空的美军“爱国者”导弹连发射了2枚导弹,将这枚“萨姆德”导弹拦截并摧毁,“斩首行动”以失败告终。
伊拉克战争中,“爱国者”导弹系统成了最好的“守门员”。据了解,在整个战争期间,“爱国者”导弹系统共拦截了伊军发射的24枚各型导弹中的9枚,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反导效果,为保护美英联军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还有15枚呢,是不是拦截失败?并不是。根据美军战后披露的情况显示,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部队在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测算后,确定这些导弹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因而主动放弃了拦截。
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整个体系当中,不仅“爱国者”系统名声在外,其他三大系统也毫不逊色。仔细研究,你就可以发现,这四个系统在拦截高度上还形成了高低搭配的分层防御,每个系统的性能各有长短:短程弹道导弹由“爱国者”系统拦截,中近程弹道导弹由“宙斯盾”系统和“萨德”系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由“陆基中段防御系统”拦截……拦截高度也从“爱国者”系统的15公里到“宙斯盾”系统的300公里,再到“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2000公里。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两种新型的攻击性武器:“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先锋”系统。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是一种“无限射程”的导弹。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就在不久前,俄罗斯研制出了小型超功率核动力装置,并将它安装在了巡航导弹上。
核动力装置加巡航导弹,这种结合意味着什么?试想一下,有了核动力,导弹就有了充足的能源,它也将具备近乎“无限的射程”。一般的巡航导弹由于动力不足,在空中徘徊很短的时间就必须进攻目标,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则可以在空中逗留很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它不仅可以做更多的“变向”飞行,还可以实现长时间的低空巡航,避开敌方雷达的检测,从而轻松地突破对方的导弹防御系统。
那么,试想一下,假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伊军发射的是一枚“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结果又会怎样呢?
第一种可能,“海燕”发射后,将持续保持低空巡航状态,这会使美军的雷达难以发现它,从而无法做出有效的预警,而一旦“海燕”靠近美军中央司令部时,“爱国者”系统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拦截时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燕”得逞。
第二种可能,“海燕”发射后,没有采用“低空偷袭”的战术,而是“大摇大摆”地朝着美军中央司令部冲去。很快,美军的雷达就会发现这枚“嚣张”的导弹,并立刻启动“爱国者”系统进行拦截。“爱国者”导弹骄傲地冲向了“海燕”,以为它会像“萨姆德”一样轻松被自己拦截。可就在将要成功时,这枚导弹却奇怪地“变向”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爱国者”错过了自己的对手,只能含恨“自爆”。于是,第二枚“爱国者”又发射了,可它的运气和自己的前任一样,也在将要成功时被“海燕”的奇怪变向戏耍了。两枚“爱国者”没有成效,“海燕”乘机直冲司令部,一举奠定胜局。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测试车间内景。
如果说“海燕”是以“持久力”和“变向”能力见长,那“先锋”系统就是以“快”取胜。“先锋”系统,全称“先锋”战略导弹系统滑翔式巡航战斗部,这是一种高超音速的滑翔式战斗部导弹,它能够在洲际范围内以20马赫(1马赫=1倍音速)的高超音速在稠密的大气层中飞行,并可在打击方向、飞行高度上进行机动,机动幅度达数千千米。
20马赫是什么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先锋”系统可以在100分钟之内,绕地球赤道一圈。从技术原理上分析,它可以在10分钟之内从俄罗斯飞抵华盛顿,这意味着,美国的反导系统将无法获得足够的预警和反应时间。
那么,我们又试想一下,假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伊军发射的是一枚“先锋”系统导弹,结果又会怎样呢?
据了解,“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防御范围大约是100公里以内,那“先锋”系统导弹飞完100公里要多久?大约15秒。也就是说,在“先锋”系统导弹发射后的15秒内,美军必须完成导弹的探测、预警,弹道的计算,拦截命令的下达,导弹发射、飞行、击中目标等一系列操作,此外还要考虑到“先锋”系统“变向”的可能。显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先锋”系统以“快”取胜的本领可见一斑。
诚然,在这次“矛”与“盾”的交锋中,“俄罗斯之矛”略占上风,但可以预见的是,美俄这对“铁冤家”的斗法还远未结束,今后美国也必然会研发出相对应的“盾”,以应对“海燕”和“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