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林, 钱 敏, 史晓燕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1.新生儿科; 2.护理部, 江苏 扬州, 225001)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是指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新生儿[1]。由于VLBW新生儿过早离开母体,胎龄小,体质量轻,各器官形态及生理功能发育均不成熟,以往存活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尤其是VLBW新生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2-3]。为加快VLBW生后“追赶性生长”的步伐,尽早实现完全足量肠内营养,除了患儿自身的病情外,与护理工作中的喂养方式密不可分。新生儿喂养容易有喂养不耐受等情况,通过对常规喂养方式的改良,用注射器实施重力喂养是目前新生儿喂养的重要方法之一[4-5],但单一的喂养方式不能明显改善VLBW新生儿的喂养效果。因此医院新生儿科对VLBW新生儿实施重力喂养结合体位舒适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VLBW新生儿100例,男68例,女32例,出生1 h内体质量(1.21±0.20)kg。纳入标准:①出生胎龄:30~33+6周;②出生1 h内体质量:1.00~1.49 kg;③Apgar评分: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8分,生命体征平稳;④医嘱给予鼻饲奶液。排除标准:①消化道畸形;②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及呼吸衰竭;③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④确诊颅内出血(ICH)或出凝血时间异常。⑤住院期间由于VLBW新生儿病情危重或家长的主观意愿要求提前自动出院。
采取掷硬币法将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胎龄(32.04±0.99)周,出生体质量(1.27±0.16)kg,新生儿Apgar评分(8.70±0.61)分;观察组50例,胎龄(31.94±1.00)周,出生体质量(1.25±0.17)kg,新生儿Apgar评分(8.62±0.67)分。2组VLBW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喂养原则: 对照组护士依据《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鼻饲喂养要求,用注射器抽取医嘱要求的奶量直接注入胃内。观察组实施重力喂养结合体位舒适护理措施,确定研究小组主要成员6人,均为NICU骨干护士并通过试验技能考核,能按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工作态度严谨认真。①重力喂养:遵医嘱配置好温度适宜的早产儿配方奶,拔除针栓,注射器乳头与胃管末端连接紧密,将所需奶量的配方奶倒入注射器并悬挂,距新生儿15~20 cm,使其缓慢流入胃内。②体位舒适护理:新生儿身体躯干自然蜷曲,卧于设有模拟子宫的“鸟巢”内,使之有边界感和安全感。摇高床头15°~20°,喂养后取右侧卧位20~30 min。
1.2.2 营养方案和监测方法: 所有入选患儿均卧于铺设有“鸟巢”的暖箱内,温湿度适宜,床头摇高20°~30°。营养方案:2组所选用的奶液均为早产儿、VLBW新生儿配方奶调配,配置浓度准确,喂养的奶量遵医嘱执行。喂养时间:每3 h 喂养1次,8次/d。2组均采用联合营养支持技术,根据体质量及日龄计算每日所需热卡,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在每次喂养配方奶之前,用皮尺绕脐一周测量腹围,入院后隔日称体质量1次,每天上午7时统计24 h排便情况。2组患儿均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
记录2组VLBW新生儿喂养后日测呕吐次数、可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喂养不耐受指开始肠道喂养后临床上有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症状体征中的一项或多项。呕吐:指呕吐次数≥3次/d;腹胀:指24 h腹围增加>1.5 cm,或腹肌紧张;胃潴留:指喂奶前抽取的胃残留液量>2 mL/kg或胆汁样胃内容物,胃潴留先由医护人员临床初步判断后抽取胃残留液量证实。观察时间为VLBW新生儿自管饲喂养开始直至拔除胃管,完全经口喂养。
观察组日测呕吐次数低于对照组,首次经口喂养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呕吐次数和首次经口喂养天数比较
VLBW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以腹胀多见,呕吐、胃潴留少见,观察组VLBW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喂养不耐受情况[n(%)]
新生儿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开始于34~36周胎龄,直到37周胎龄才完善成熟,VLBW新生儿由于过早的离开母体的孕育,其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的能力更弱。目前对于VLBW新生儿实施肠内营养,开始时均常规经口或经鼻置入胃管,早产儿配方奶量从3~4 mL开始[4, 6-8],用注射器抽取奶液直接注入胃内,容易造成肠腔壁压力短时间增加,刺激胃黏膜[9],造成急性胃扩张,且早产儿胃肌层发育较差,易造成胃蠕动减弱,从而延长奶液排空时间,引起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操作时手中的压力不均衡,产生的压强不等,对患儿胃壁局部作用力的大小不一,极易造成胃黏膜的损伤,严重者可致胃出血、胃穿孔[10]。
目前认为重力喂养方式为拔出针栓,将配好的奶液倒入连接胃管的合适空注射器内,悬挂于高处,让奶液通过重力的作用自然流入胃中[11],具有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此外,体位舒适护理在成人及新生儿护理中都有报道[12-13],也有相关研究[14]报道在早产儿中运用体位舒适护理能改善喂养不耐情况。本研究对入住新生儿科的VLBW新生儿在采取鼻饲喂养时,采用重力喂养并结合实施体位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呕吐次数、首次经口喂养天数、喂养不耐受(腹胀、呕吐、胃潴留)与对照组(常规用注射器鼻饲奶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VLBW新生儿实施重力喂养结合体位舒适护理,可进一步改善喂养不耐受,提高喂养成功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生儿科需鼻饲喂养的VLBW新生儿实施重力喂养结合体位舒适护理措施,可以促进其提高喂养效果,尽早经口喂养,实现全量肠内营养,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起到较好的喂养效果,值得在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