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01-22 02:22于镒隆张立庆刘双喜高继东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压缩比排量热效率

于镒隆 张立庆 李 旭 刘双喜 高继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引言

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各国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1-3];从传统内燃机汽车,到混合动力汽车,到纯电动汽车,再到燃料电池汽车是汽车行业公认的一条汽车动力技术发展路线[4-10]。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充电时间、能量密度、电池老化与安全、续航里程、充电设施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解决而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1];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启动时间、贵金属催化剂、制氢储氢、成本等问题也制约其发展[12];相对而言,HEV、PHEV采用较小的电池组、无需大量的充电设施、续航里程足够长,相较于传统内燃机汽车,又有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既不会对汽车行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又尤其适合城市工况运行,成为现阶段切实可行的汽车动力的可选方案。

关于混合动力的研究,较多关注在混动构型、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以及控制技术,而作为混动主体之一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却往往以标件来选配,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谈到混动用发动机,除了适合太阳能站联用的高效斯特林热气机、比重量比容积极具优势的汪克尔机,还有适合增程式的结构简单超低BSFC的微型涡轮机、高升功率低比容积的电控直喷二冲程发动机、低油耗高动力性的高速直喷柴油机;但目前,混动中应用较多的还是高压缩比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本文将详细阐述国内外混合动力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现状、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1 混动发动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内混动发动机技术现状

国内对混动研究相对偏晚,且早期研究多在方案探讨[13]、技术趋势论证[14]和构型匹配上;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推动下,很多主机厂和科研机构相继投入研究混动。

长安,2002年前后开始研发混动,主要集中于HEV整车控制、电池管理、电机控制与ISG方面,2007年推出首款混动车;混动车搭载1.5L JL475Q或1.6L蓝动发动机,有诸多技术升级和优化,如采用缸内直喷、DVVT、两级可变气门升程、双EGR,应用了稀燃和Atkinson循环,动力性从72 kW、135 N·m提升至83 kW、145 N·m,全工况最低比油耗由275 g/(kW·h)降至234 g/(kW·h)[15];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8年推出智能PHEV,搭载105 kW 1.5T发动机[16]。

比亚迪,2008年推出双模插电混动,搭载50 kW、90 N·m 1.0L自吸全铝发动机[17];随后推出1.5L直列四缸、水冷、SOHC、16V、VVL、EGR、全铝合金 80 kW、145 N·m发动机,2.0T涡轮增压、缸内直喷、DVVT、双平衡轴、全铝合金151 kW、320 N·m发动机,1.5T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分层燃烧、自动延时冷却、可变气门正时、全铝合金113 kW、240 N·m发动机[18-19]应用于混合动力,其中,1.5T发动机压缩比10∶1,动力性超越本田雅阁2.0L自吸发动机。

一汽,2010年前后推出67 kW、135 N·m 1.5L发动机和74 kW、135 N·m 1.5L发动机[20-22]搭载在混合动力上;几年后又推出150 kW、260 N·m 2.0T发动机[23]用于混动。

上汽,2010年前后、2013年、2015年、2017年推出混动,分别搭载1.8T发动机、1.5VCT发动机、1.4T发动机、1.6T发动机[24-27];量产的550混动,其发动机BSFC map可知,发动机油耗仍然偏高[28]。

奇瑞、吉利、东风、广汽也有混动推出。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混动车辆搭载的发动机,几乎全是四冲程汽油机;多是由原有传统车发动机移植到混动车中,鲜有专门为混动开发;虽然发动机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国外大量在用的技术,国内也在用,国外在研技术,国内也在研究。但普遍地,我们的发动机:热效率还比较低,多处于30%~38%的水平;比油耗偏高,最低比油耗为235~265 g/(kW·h)的水平;较少使用高压缩比和稀燃技术;排放因为搭载混动而改善,整车排放达国V水平;但关键问题是,发动机电控系统、多孔高压喷油器、变排量机油泵、高压油泵、电动水泵、静音正时链、摇臂滚子、空心气门、VVT等关键零部件仍严重依赖国际上的零部件供应商,几乎没有自主的供应商体系。

1.2 国外混动发动机研究现状

国外对混动研究相对较早,最早的油电混动,可以追溯到1889年[29-30];然而,批量应用于车,却是百年之后的上个世纪90年代:较早实现量产的是丰田的Prius搭载的THS;以及本田的Insight搭载的IMA;期间,大众、日产、现代、通用、福特、宝马等也有混动推出。

丰田1997年推出THS应用于Prius一代XW10,搭载Atkinson循环1.5L发动机,采用VVT-i、压缩比13[31-32]。2003年推出THS II应用于Prius二代XW20,搭载1.5L 8ZR-FXE发动机,DVVT-i技术,热效率36.8%,全负荷最低比油耗225 g/(kW·h)[32-33]。2009年推出的Prius三代XW30,并于2011年推出第一代插电混动ZVW35,搭载1.8L 2ZR-FXE发动机,压缩比 13,采用 Atkinson循环、冷却 EGR、电子水泵,最高热效率达38.5%,全工况最低比油耗220 g/(kW·h)[34]。2015年推出的Prius四代XW50,同年发布第二代插电混动Prime,搭载ESTEC 2ZRFXE发动机:压缩比13,优化Atkinson循环,提高热效率;采用多种减摩技术,提高机械效率;采用冷却EGR,抑制爆震,降低NOx排放;采用2.8高滚流比活塞顶部[35]与气缸顶部设计,采用3.6高滚流比气道[36]设计,优化混气过程,降低泵气损失,提高燃烧效率;采用双回路冷却系统的先进热管理及热能回收技术,热效率达40%[37-38]。丰田计划2020年将热效率提升到 43%~46%[36,39-40],其热效率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丰田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趋势图

丰田已经实现混动发动机的系列化布局,涵盖了 1.2L、1.5L、1.8 L、2.4 L、2.5 L、3.5L、5.0L 等多个排量 , 先 后搭 载 Coastr、Prius、Camry、Crown、Estima、Alphard、Lexus、Highland、Highlander/Klueger、Auris、Aqua、Yaris、Avalon、Corolla 等多个车型,1997 年 12月至2017年1月丰田实现混动车辆全球总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41],目前油电混动车已占据丰田总销量的10%。

本田 IMA(i-DCD、i-MMD、SH-AWD 等)系统,于1986年至2016年期间分别推出了1.3L、1.5L、2.0L、3.5L 混动发动机,搭载到 Gaselle、Insight、Civic、Accord、CR-Z、Fit、Acura ILX 等车型。2013 版Accord热效率达38.9%,全工况最低比油耗214 g/(kW·h)[42];2016版Accord PHEV采用Earth Dreams 2.0L直列4缸DOHC、VTEC自然吸气107 kW、175 N·m发动机,通过电动可变正时控制,实现Atkinson循环和高负荷状态奥托循环自动切换,采用短缸心距、稀燃、轻量化、低摩擦、高比例冷却EGR、VTE、IMA、EWP 等技术,热效率达 40%[43];本田计划采用均质稀燃电火花点火(HLSI)技术,使新一代发动机获得更低油耗,且热效率达50%[44]。

现代Ioniq插电混动,搭载的78 kW四缸Kappa发动机,采用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高能点火、EGR、高滚流比进气道、紧凑型燃烧室、分流道冷却,热效率达40%[45]。

大众/奥迪/宝马也先后推出了 1.4T、1.5T、2.0T、3.0T、3.5T、4.4T 混动发动机,如 GOLF GTE、Passat GTE、Audi A3 e-tron插电混动共同搭载110 kW、250 N·m EA2111.4TFSI发动机,采用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双增压、分层喷射[46]、EWP等技术;油电混合的情况下,NEDC百公里油耗 GOLF GTE为 1.5L[47],PassatGTE为2.0L[48];早在1992年,大众生产了25.7kW 2缸发动机配5.88 kW电机的混动车Chico,但并没有量产[49];BMW i8搭载1.5T170 kW三缸发动机,NEDC百公里油耗2.1L[50];BMW国产车型BMW 5系PHEV搭载2.0L双涡管涡轮增压发动机,百公里油耗 1.9L[51];BMW,2015 年推出 230 kW、450 N·m 2.0T I4B48发动机的X5混动版[52];2007年展出搭载300 kW、600 N·m双涡轮增压V8N63B44发动机的ActiveHybrid X6 混动版[53]。

通用早在1998年推出Precept,开启混动历程,随后推出沃蓝达、迈锐宝XL、君越等混动版车型,搭载 1.4、1.5、1.8、2.0、2.4 等发动机[54-55];三菱 Outlander P-HEV,搭载2.0L 4缸MIVEC汽油发动机,百公里油耗5.3L[56];福特Fusion、C-max都有混动配置,福特计划将其旗下产品全面切换到EcoBoost发动机系族上来,届时将有 1.0T、1.5T、2.0T、2.3T、2.5L、3.5T,其EcoBoost系族采用增压、直喷、DVVT、电子辅助水泵、活塞减摩技术,同其它性能优越混合动力发动机一道多次获得国际奖项[57-58]。

过去的二三十年,国外发动机技术进步迅速:车用四冲程汽油机,其比油耗已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280~340g/(kW·h)发展到当前的200~240g/(kW·h);其热效率由30%~35%的水平发展到当前的38%~41%的水平。目前,发动机技术现状如表1所示。

表1 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现状

2 混动汽车发动机技术特点

增程式混动,发动机不直接作为动力输出驱动车辆,而是驱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池充电,且发动机工作在最佳转速区间,电池再为驱动车轮的电动机提供能量。目前市场上增程式发动机以自吸为主,各汽车厂大多使用现有成熟发动机与电机组成串联混合动力系统;增程式电动车电池容量一般可供纯电模式行驶50 km以上;此外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电池除了可由发动机来充电外,还可接入外部电源为电池充电。

增程式汽车以通用沃蓝达、别克VELITE5为典型代表,动力驱动以双排行星齿轮组为核心的Voltech系统与牵引逆变模块部件相连接。

增程式发动机除采用直列四缸外,也有厂商为了减小机舱布置空间应用直列三缸,甚至目前也有致力于直列二缸以及二冲程增程式发动机的研发。由于增程式发动机以驱动发电机发电为主要工作模式,总是工作在最低油耗区域,而增压发动机从成本及控制策略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自吸发动机成为增程式混合动力的大趋势。

除增程外的油电混动方面,欧系采用P2技术为主流的单电机多离合器系统;美系通用则基于与戴姆勒-克来斯勒、宝马组成GHC联合开发的TMHD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基础,形成AHS-2双模驱动系统;丰田拥有行星齿轮组为核心的THS技术,并优化出II代、III代、IV代,是动力分流系统的典型代表;本田着重推广高效的I-MMD混动系统;三菱采用多模减速器,其结构与本田混动类似;日产则与欧洲技术主流一致,采用P2系统;韩系以P0+P2技术路线为主导;奔驰、宝马、大众、丰田部分车型采用多电机系统;国内混合动力在市场表现上以比亚迪DM双模技术、上汽EDU智能驱动技术较为成熟,处于自主行业领先水平。

各厂商围绕环保、节能、集成化、电气化、通用化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混动系统发动机。市场上混动车型大致如表2,图2~7所示。

综合以上图表信息,混合动力发动机呈现下列技术特点:自吸机型占比41.4%,增压机型占比58.6%;自吸混动机型以四缸机为主流,排量在1.4~2.5 L,功率上限150 kW,转矩上限250 N·m;未来性能开发潜力表现为升功率60 kW/L,升转矩100(N·m)/L,主要不是提升动力性,而是改善燃烧效率和机械效率,降低油耗;增压混动机型主要以三缸、四缸为主流,排量在1.0~2.5L,功率上限250 kW,转矩上限500 N·m;未来性能开发潜力表现为升功率100 kW/L,升转矩 200(N·m)/L,兼顾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自吸机型发动机压缩比在10∶1~14∶1范围,增压机型压缩比在 9∶1~11∶1 之间;混动发动机中,缸内直喷机型已占6成以上,算上组合喷射,采用直喷已达7成,趋势明显。

表2 市场上现有混动车型及搭载发动机情况

图2 目前市场上混动自吸发动机缸数、排量分布

图3 目前市场上混动增压发动机缸数、排量分布

图4 目前市场上混动发动机性能分布

图5 目前市场上混动发动机压缩比-排量分布

图7 目前市场上混动车百公里综合油耗-排量分布

图6 目前市场上混动发动机燃油喷射类型分布

为满足国家四阶段油耗要求,搭载非插电混合汽车的发动机,排量一般控制在2.5 L以下,通过新技术应用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如丰田第四代普锐斯、本田飞度综合油耗均低于3 L/100 km;而插电式混动机型,面对油耗压力较小,可结合提高电池容量及纯电动工作模式来弥补,其综合油耗基本在4 L/100 km以下,受发动机排量的影响较小。

3 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总体需求,国外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广泛向着智能化电控、直喷、组合喷、多孔喷、高压喷、精细雾化、高能点火、多点点火、电控可变气门正时、电控可变气门升程、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米勒循环、先进气流组织、高效智能热管理、高效燃烧控制、轻量化、小型化、低摩擦、新材料和新工艺、变排量机油泵、电控可变机油压力调节、电动化水泵、电动助力、电动空气压缩、进气歧管集成式中冷、集成式排气歧管、高压EGR、低压EGR、组合EGR、怠速启停、先进后处理、集成马达能量回收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方向发展,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并实现系族化布局以节省成本。

由于相对长期工作在高效区域,混动车实际使用热效率相比于传统车占有明显优势。目前高效发动机较多采用优化的阿特金森循环、冷却EGR、低摩擦技术、智能热管理技术,热效率已超过40%;未来几年,有望将混动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5%~46%,追求更高的热效率,也是混合动力发动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混合动力发动机直喷趋势较为明显;自吸和增压则依据车型配置和动力需求,各有应用领域;混合动力发动机智能化电控、电动化附件驱动、怠速启停、能量回收等,由于运行需要,已经是必然趋势;阿特金森循环、冷却EGR、低摩擦、智能热管理将是混动发动机的标配技术;压缩比在10∶1~14∶1之间、排量在1.4~2.5 L之间,这类发动机比较容易选配零部件,从而能极大降低量产成本。

4 结束语

国内外混合动力发动机趋于向高压缩比、高热效率、低摩擦、低比油耗、轻量化、小型化、高功率体积比、高功率排量比、集成化热管理等技术上发展,使得混动车辆总体上向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方向发展。

混合动力多种构型技术路线并存,并越来越趋于单电机多离合器构型和功率分流构型两个方向发展,动力分配趋于更优;发动机效率不断提升,整车油耗不断降低;纯电驱动里程更长,城市工况行驶排放物更少;机电耦合结构更加紧凑,功率控制单元趋向集成。

猜你喜欢
压缩比排量热效率
质量比改变压缩比的辛烷值测定机
2019年1月乘用车销售汇总表
2015年10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汇总表
2015年10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生产汇总表
丰田汽车公司的新型高热效率汽油机
低温废气再循环及低压缩比对降低欧6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丰田汽车公司推出热效率达38%的低燃油耗汽油机系列
高几何压缩比活塞的燃烧室形状探讨
采用两级可变压缩比系统提高车用汽油机的效率
通过改善燃烧和降低摩擦提高微型车发动机的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