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冰 解科峰 周建兰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湖北武汉 430000)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水利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站、水库、调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等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对生态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未来水利行业的发展将面临如何在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近年来,从国家上层到地方政府,都逐渐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坚守水环境保护的“三条红线”,最终实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的美丽愿景。本文将浅析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现有的环境保护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期土方开挖、临时及永久占地会对陆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施工期内会造成陆生植被的减少,且噪声、烟尘和施工人群干扰可能会扰动现有陆生动植物原有生存环境,造成短期内生物量的减少,植被的破坏还可能导致山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加重。水利工程声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除常规施工机械噪声外,大型引调水工程及大坝建设的爆破施工还可能产生较大震动。
其次,施工作业如混凝土拌和、砂石料系统、运输车辆等会产生粉尘和噪声,不仅可能影响施工人员,也会干扰附近居民;水利施工大部分位于较为偏僻的山区或水域地带,因此隧洞开挖涌水、施工车辆冲洗、碱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如随意排放,都会对邻近地表水造成污染,形成油膜或富营养化情况加重。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普遍重视了运行期的长期环境影响,无论是河流整治还是水电设施建设都会对流域的水文情势和河流水生态造成影响。
河流整治、闸坝、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修建,改变了河流、湖泊水体天然形状和河床地貌的演变规律,造成水文、泥沙情势变化,不仅可能造成下游水量、泥沙含量变化,还可能引起河岸生态功能减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闸、坝工程,破坏鱼类天然洄游通道,引调水工程取水口也可能造成鱼类资源损失,由于大坝的拦截作用导致的库区水位上升,伴随地下水位变化导致盐碱化加重,低温水下泄等都可能造成下游农作物生长不良。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主要针对施工三废,可采取施工集中设置、废水收集、废渣废土覆盖或密闭运输,做好弃渣场的排水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以湖北省某大型水电枢纽工程建设为例,采用DH高效旋流净化器处理砂石加工系统废水,采用一体化组合式废水处理技术,将混凝反应、旋流分离、重力分离、污泥浓缩等功能组合运用,将废水处理时间缩短为20~30min,可以实现污水快速高效处理。
施工噪声较大的机械应避让敏感人群,做好噪声防护措施,还可采用新型施工方法如盾构等减小噪声和振动的产生。某引调水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下部分,全程不设置支洞和工作面,极大减小了施工不利影响,保护了上方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运行期,针对不同水利设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可采取不同的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措施。在选址勘察阶段,优先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优化料场、渣场选址,严守“三条红线”;对无法避让的敏感区,采取减小影响的工艺和方式,如采用生态护岸代替传统硬质护岸同时构建岸边湿地生态系统,设置鱼类洄游通道保障洄游鱼类顺利产卵、索饵、越冬,采取分层取水方式泄水减小低温水影响;对于可能引起生物量减少的工程,采取鱼类资源放流、支流栖息地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库区及下游河道水路交错带植被,恢复健全生物群落。
当下,水利水电建设仍会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通过防洪、灌溉、发电、供水、水产养殖等对社会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应从勘察设计初期就优先考虑其潜在的生态环境影响,做好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保护措施,最终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