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旋,陈文红,许 磊,黄 宇,宁博文,肖世成
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是同源性项目,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跨界选材的指导意见,各项目相继探讨和启动了跨界选材的方案。在各国的体育运动项目中,运动员跨界并不少见,例如美国短道速滑名将阿波罗,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自行车选手,也有许多世界优秀的速度滑冰选手,自幼从事的是花样滑冰运动,后来才改为速度滑冰或短道速滑。而作为同源项目的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跨界培养也屡见不鲜,美国著名的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冠军利平斯基在从花样滑冰训练的同时也进行花样轮滑的训练,并获得了全美花样轮滑锦标赛冠军,我国优秀的花样轮滑运动员林美娇、邓磊、王鑫等曾经是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他们转入花样轮滑项目后获得过全国冠军等优异成绩,并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和亚洲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而花样滑冰运动员曹颀婧首先开始接触的是自由式轮滑,而后才从事花样滑冰的训练,目前已获得全国冠军赛第3名的成绩。
滑冰与轮滑在场地方面同样受到较多的限制,为此,不同地区、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滑冰和/或轮滑运动,进行批量培养,再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跨界选材,将有助于滑冰与轮滑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发展。本文将从历史、运动技术和规则方面,对两个项目跨界培养一体化模式进行研究,探讨规模性跨界培养的可行性。
轮滑运动起源于冰上运动,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属同源性项目,更确切的说花样轮滑源于花样滑冰,其发展总是受花样滑冰的影响。
滑冰是在人们长期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人们用它在冬天来赶集或赶路,开始采用木制的冰刀,后来发展为骨制冰刀。大约在1 250年左右,在荷兰出现钢制冰刀,荷兰人将这一项运动介绍给了临近的国家,所以,荷兰语中的“Schaats”一词随着这项运动传播到其它的国家,演变成为“Skating”这一特指名词。
1892年7月23—25日在荷兰召开了各国协会和俱乐部的代表会议,成立了国际滑冰联盟(ISU),1896年在俄国的彼得堡举行了首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现代花样滑冰运动项目正式诞生。
轮滑在18世纪由不知名的荷兰人发明。到18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两轮溜冰,但难以控制滑行。真正的轮滑是由美国的詹姆士·普利姆普顿于1863年发明。这项运动是由滑冰过渡而来,开始为了能在冰上稳定的滑行,就在每只鞋底上镶上四只小冰刀,这样既稳定又安全。当春天来临,冰雪融化后,就用四只小轮代替四只小冰刀,也就是在一个可移动的底座上,镶上两对小轮,这样近代的轮滑就诞生了。
1937年,在美国制定了第一个速度轮滑比赛规则。1939年制定了花样轮滑规则,从此,走上了真正的轮滑竞赛道路。
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在滑行、跳跃、旋转、步法、表演方面基本一致,之前因为项目发展沿革习惯形成了不同的英文动作名称,近年来也按照冰上的英文进行了统一,目前存在的只有因器材的不同造成的微小的技术差异并主要集中在双排轮的旋转方面。
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跳跃动作基本一致,同样由6种主要跳跃组成,在近年的花样轮滑规则明显向花样滑冰靠拢。
从表1可以看出,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跳跃动作名称完全一致,只是在后外结环跳、后内点冰跳和勾手跳的动作难度认定上存在项目的差异,从基础分值中可以看到,花样滑冰中后外结环的分值低于后内点冰跳和勾手跳,而在花样轮滑中后外结环的分值高于后内点冰跳和勾手跳,这是因为器材场地不同形成的技术差异决定的动作难易程度。
表1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跳跃动作中英文名称和基础分值对比(以一周跳为例)
2.2.1 单人旋转动作比较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的单人旋转基本姿态一致;花样轮滑因器材的原因,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旋转技术如足跟转、倒踝转等冰上无法完成的旋转。冰上旋转注重的是旋转中用刃、姿态变化、旋转规定的周数和创新性,在最新的花样轮滑规则中引入了花样滑冰对技术等级的评价方式和要求。
表2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单人旋转动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花样轮滑的单人旋转比花样滑冰规定的更为详细,而在旋转的种类方面,因为轮滑鞋的特点而产生的倒踝转、足跟转在冰上旋转中是无法完成的,仰燕式转在冰上也可完成,但身体翻转的姿态角度与轮滑有较大差别。
2.2.2 双人旋转动作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双人旋转中轮滑旋转更详细的标明了姿态,携带旋转在花样滑冰中是禁止的,从中可以看到轮滑的旋转种类多于花样滑冰。
表3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双人旋转动作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托举名称相差较大,而实际上,动作完成的方式方法和女伴姿态相差不大,花样滑冰的托举组别是由女伴通过男伴肩部时相握的姿势来决定的,而花样轮滑主要是由女伴的最终姿态决定,例如梅里塔诺托举、肯尼迪托举的握法便是拉索托举。
表4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双人托举动作比较
续表4
花样滑冰双人托举动作花样轮滑双人托举动作第四组—手握手姿势(施压手拉手(施压类)类型)燕式托举第五组—手握手姿势(拉索后内点冰绕头托举类型)勾手或后内点冰托举绕背托举阿克赛肩下托举手拉手肩下托举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从基础滑行到步法基本一致,以部分动作为例:
表5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基础滑行与步法名称比较
通过表5技术动作的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到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在技术方面的相似性,两个项目的基础滑行与步法名称与完成方法完全一致,可以实现直接迁移。
基于此,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相互间在跨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高的转换率,特别要指出我国花样滑冰向花样轮滑跨界人才转换长期存在,跨界人才为我国花样轮滑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哈尔滨体育学院制定的教学大纲是以零基础学生为目标设置的,这些是学习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必须按顺序掌握的技术内容,适合从幼儿到成人之间任何年龄的学习者,并可以直接使用在中小学教学中。
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初学内容是固定的,无论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均是从基础滑行技术开始,初学内容无差别,所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以零基础为目标设置的教学大纲可以无差别的适用于任何学校、俱乐部和个人。近几年,来通过作者与多位不同院校的教师交流,以及实习学生在中小学校校本课教学中使用,本大纲与相关教学获得很好的效果。
哈尔滨体育学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冰陆双周期教学研究,该研究便是根据冰上和轮滑项目技术动作的相似性为基础进行的。90年代初开设课程时采用双排轮教学,2004年之后因场地和器材因素,花样轮滑停课,2013年重开花样轮滑公选课,因单排轮滑的流行,以及器材价格等因素制约,采用单排轮教学。因为是公选课,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学生群体不同,较少学生能够相继选择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两门课程的学习,所有课程都是以零基础为开始的初级教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趋同,当然存在一些微小差异(见表6)。
表6 冰陆双周期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教学内容对比
续表6
序号花样滑冰花样轮滑14直线后滑直线后滑15前交叉步(压步)前交叉步(压步)16前内规尺前内规尺17-前内规尺停止法18后交叉步(后压步)后交叉步(后压步)19原地双足旋转原地双足旋转20滑动中转体(非标准内莫霍克步)滑动中转体(非标准内莫霍克步)
表6内容是2015年之前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选修课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到双周期时冰上与轮滑教学内容基本相同,部分不同之处是因为器材不同所采用的动作不同,例如在冰上较容易掌握的犁状停止法,在轮滑课中因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太大,这个动作很难掌握,而规尺停止法也是在轮滑中采用,冰上极少使用,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冰上和轮滑两者技术最大的差异在于滑行中重心位置的掌握,因为冰刀有弧度,所以触冰点很小,而轮滑鞋没有弧度,所以在滑行中始终保持四轮触地的状态,触地面积大,除重心之外两者滑行技术基本一致。
从2016年开始,哈体院全面开展了冰上基础课教学,其中冬奥学院和体育艺术系又全面开展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课教学,教学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后8周,冰上基础课学习基础滑行;第二学期前8周进行花样滑冰课,后8周进行花样轮滑课,经过一轮教学之后发现,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过学习花样滑冰的经历,在花样轮滑课教学中因动作相同,在掌握轮滑鞋的特征之后,学生们技术动作进步很快,出现教学内容吃不饱的现象。为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根据学生能力相应增加了平行和提高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技术水平。
在本轮课程结束后,对课程进行了总结,在不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了冰轮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增加了平行技术内容和提高技术内容两部分,扩展学生技术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有意增加冰上或轮滑相关技术的差异比较,强化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此后两年,根据学生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课开设的先后不同顺序,前8周教学内容相同,在后8周开设课程中减少原有内容教学时数,增加以下内容(见表7)。
表7 跨界培养一体化初级教学增加内容
哈尔滨体育学院从建校开始便开设花样滑冰课,从1995—2000年开设花样轮滑选修课,2014年再次重新开设花样轮滑课。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课程形式包括全校学生的公选课、某些院系的专业修选课和专业必修课。本研究通过对花样轮滑与花样滑冰2016—2017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以及2017—2018第一学期3个轮次的教学,证明一体化初级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技术能力,扩展学生学习内容,实现冰轮技术能力相互迁移,有效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例如近几年,哈尔滨体育学院的体育艺术学院将花样滑冰和花样轮滑设为必修课程,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从零基础到参加演出,全院学生的滑行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2017年体育艺术学院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黑龙江省分会场的演出,2017、2018年相继承担了中俄嘉年华和中东欧嘉年华的开幕式冰上表演,这是对一体化教学效果做出的最好佐证。
随着一体化教学的不断完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自身对器材的要求和选择更高,从2017—2018第一学期开始,更多的学生选择购置较好的专业普及版冰鞋和轮滑鞋,器材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学习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对比的是同期学校公共选修课,选修课学生有参加过一个轮次的花样滑冰或花样轮滑选修课,但更多为零基础的学生,因此公共选修课只能完成原有教学进度,无法增加新内容。
通过对零基础大学生的教学实验获得成功,我们将此教学大纲向中小学校推广,除教学手段针对中小学校特点进行调整之外,教学内容没有变化,2015—2016年在中小学校进行轮滑进校园的活动,按照一体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基本掌握了从轮上站立到直线前滑的技术,冬季因客观因素制约,花样滑冰冰上教学没有在中小学校进行。
通过对技术与规则的比赛,表明了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在技术的相似性,与规则的趋同性,论证了两个项目之间跨界培养的可行性。哈尔滨体育学院通过冰陆双周期教学,论证了可在技术教学中形成连续性,持续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为两个项目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初学内容是固定的,无论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均是从基础滑行技术开始,初学内容无差别。基于此建议在黑龙江省中小学校的体育课中推广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运动的教学工作,加强两个项目的后备人才贮备,以推动两个项目的发展。
一直以来,滑冰与轮滑在哈尔滨市各年龄阶层中群众基础较好,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哈尔滨许多中小学在冬季还开设滑冰课,后因教师、场地、经费等原因逐年减少。近年来随着轮滑运动的发展,我市多所学校有开展轮滑教学的意愿,但一直受困于场地、教师等多种因素无法顺利开展,期中教学人才的匮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学人才是一个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没有教练就不会有学生,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加快相关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