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庆建
摘 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构建问题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研究的深层次问题,。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为什么要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以及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角度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理论运用的不够。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理论命题在党的十七大中被正式提出。在党的十八大中,进一步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自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提出以来,学术界积极研究,取得了一些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这当中,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部分也应运而生。构建一整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含义
(一)话语的含义
话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语言,另一部分地言语,话语既包含一种具体的言语方式,言语行为,这种言语行为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行为,包括了说话的人、说话的内容、听话的人、说话人、两人之间的沟通以及说话时的语境。话语也包含着语言,这种语言是人们说出来的或者写出来的能够表达我们的思想,传播我们知识的语言。话语的两个部分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相对于其它两个部分而言,更丰富,更复杂。无论是语言还是言语,都会对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将会对我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大意义。
(二)话语体系的含义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打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科学地界定“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及其相关概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逻辑前提和学术基础。那么,该如何理解话语体系的含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呢?
话语体系包含着概念、范畴、基本原理、话语逻辑、价值观基础、说服力等一系列属于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有的学者就在自己的文章里写到:“话语体系是关于思想、理论、观念的表达系统,是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话语”[[1]]。话语体系拥有完整的结构、严密的逻辑以及完整的内容并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 思想理论的传播离不开话语体系的支持。因此,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需要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
构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2]]。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就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过某种方式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变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把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变为通俗的马克思主义,而这种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就是其中一种,通过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掌握,因此,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将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
学者胡馨月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即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逐渐产生并不断适应和融合的话语体系。主要功能是面向大眾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最终使人民群众接受、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具和桥梁”[[3]]。也有的学者认为:“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构建就是通过多样化宣传以及教育等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核心思想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被广大人民接受、理解、掌握、相信,同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指导与行为指导的工作模式与工作方法的过程”[[4]]。从目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定义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应更多的表现出“通俗化的”、“生活化的”特征,能够全面地渗透到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使人民大众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二、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必要性研究
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需要借助一定的成型的话语体系,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得以表达和更好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和表征方式的话语体系,在民族和国家内部发挥着重要的凝聚、融合以及教化的作用,使得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不断凸显。
(一)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目前,社会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上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内呈现出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倾向。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呈现出冲突和对立的趋势,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有利于解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实践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从而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的指导地位。
(二)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有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范畴、 学科形式、学科特点、学科功能都还处于探讨阶段。所以,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不仅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今中国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践性。
(三)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大众所掌握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从而使人民群众明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什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换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的去认识去了解去感受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原有的话语体系存在痼疾。有的学者认为,先前的话语体系的弊端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实现。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充斥着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和权力话语。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和权力话语往往不分时间、地点和对象的被使用。这样的话语的存在,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只 能被少数的人理解,不能被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追求其本源,原有的话语体系还是属于精英话语体系,还没有转换为能够被大多数人理解掌握的大众话语体系。
第一,目前对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在内容和表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理论和方法运用不够。尤其是从语言文字的维度,尽管学界已经有人关注借用相关语言学的理论来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路径问题,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皆不足。
第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向的人群是谁,面向的是人民。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人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用知识分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表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那么工人和农民就有可能理解不了。虽然,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很普及了,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接受教育或者只接受了义务教育,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程度与其他人出现不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是面向全国人民的,应该是包括所有人在内的。因此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也应该是面向全国人民的。
第三,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构建要以大众话语为主。大众话语不同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国家话语,大众话语就是普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包括人们经常使用的生活口语、方言、谚语、歇后语等。大众话语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也应该是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去表達马克思主义,从而让马克思主义通俗易懂,更容易在普通百姓中传播并被接受。
参考文献:
[1]陈东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02)
[2]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11)
[3]胡馨月.从整体上打造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J].河北学刊.2013(01)
[4]孔艳春.传统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4-6
[5]刘慧.创新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新维度[J].理论导刊,2014(12):66-68.
[6]袁杰.毛泽东的语言理论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报. 第29卷第5期.2013(5).
[7]高敏.范式演进?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4期.2012(7).
[8]方世南,张兴亮.“谁”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大众化理路的辩证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97-103.
[9]张兴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解读:包容性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6)第14卷第2期?60-63.
[10]何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受众为中心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