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养培育

2019-01-21 11:49刘妍
西部论丛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育大学生

摘 要:高校在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效培育。这就需要教师改革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

现如今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而这个工程建设的核心策略就是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使得他们成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除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以外,还能够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传播打下基础。高校要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引导方法,革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使得他们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必要性

大学生担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使命,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水平也直接关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需要。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更是建设中国梦的重要人才。要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科学化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抓住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和关键期,把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重中之重,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力量支持。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我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为指导思想,也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当中,而对于高校来说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当前以及未来的重要教育内容。高校在培育学生理论素养的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他们的正确信仰。第三,是当代青年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年龄以及素质上看,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重要力量,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義理论素养能够促进他们成长成才,还能够为他们今后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方法

2.1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奠定理论素养培育基础

思政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效渠道。所以要达成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目标,首先需要从建设思政课程着手,找准工作落脚点,保证教育实践效果。高校要加大对思政课程的研究力度,拓展和革新教育内容,加入形象生动的事例以及客观数据用来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应用价值,提升内容感染力;创新教学方法,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地位,积极运用实践性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成效,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将其和思政课程融为一体,打造科学化的教材体系。

2.2发挥校园网的积极作用,有效健全理论传播体系

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以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拓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路径。高校校园网包含海量信息,有全面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广泛的覆盖面,可以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网络化的理论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校园网具备实效性强的优势功能,于是可以专门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的功能模块,并在这一模块补充大量生动形象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方便快捷的接收理论和受到理论熏陶。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专门聘请教育专家利用网络聊天室等本节的形式为学生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

2.3加强全过程的渗透教育,完善理论素养培育保障

要巩固和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高校教育的成效,将这一理论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第一,有步骤和分层次地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低年级大学生的教学指导中,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基本理论教学引导上,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概等课程内容的理解,着重指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提升基本的理论素养。在高年级大学生的教育当中,则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引领学生如何做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内化知识,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到实践当中。第二,积极开展渗透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高校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环节,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行为、社会交往等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4积极打造育人体系网络,确保理论素养培育效果

打造育人体系的意思是将马思主义理论放置在大学生整个教育实践之中,构建显性和隐性、学科和非学科、课内和课外相整合的育人网络。第一,在显性教育当中需要系统全面的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做好说服教育,而在隐性教育中学,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并发挥隐性教育对显性教育的推动作用。第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在此基础之上发挥非学科教育的辅助作用,在二者的密切配合与彼此渗透当中强化教育效果。第三,在课内教育当中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机会,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观点、立场等教授给学生,此外还需借助课外教育平台,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当中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效果。

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背景下,如今学生的价值取向显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们的思想以及素养面临着极大的诱惑与冲击,很容易被迷惑甚至迷失。培育和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成为了学生走出迷雾的明灯,能够帮助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邓东波.当代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7,(22):22-23.

[2]朱冬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探微[J].新西部,2017,(11):122-123+76.

[3]谢嘉梁,胡祖凤,虞琪.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100-101.

作者简介:刘妍,出生年月:1983.03.27,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所在院校: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大学生就业趋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