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克”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工作在不断地匍匐前进,但能否成功问世,仍值得深思。
艾滋病(AIDS)一直是困扰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社会带来了莫大的恐慌。各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也倾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全球仍有3 50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2017年,有18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近100万人死于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数据显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5~24岁的年轻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倍。
在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时,研究人员就开始了对疫苗的搜索。但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的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存在许多挑战,真正有效的艾滋病病毒疫苗至今尚未问世。自2005年以来,美国强生公司旗下的杨森制药公司下属杨森疫苗预防有限责任公司就一直参与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综合临床前/临床期艾滋病疫苗发展计划(IPCAVD)。2017年7月24日,美国强生公司公布“马赛克”预防性疫苗的临床试验前数据。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增强了他们对该项疫苗尽快进入下一个临床发展阶段的期待。
2019年5月29日,美国强生公司又一次宣布,“马赛克”预防性疫苗的2b阶段疗效研究已在5个南部非洲国家成功招募了2 600名18~35岁的女性,这些国家的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很高。该研究旨在评估该项疫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预防艾滋病的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势头,通过利用尖端技术和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并验证“马赛克”预防性疫苗的有效性,这也预示着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研发工作在不断地前进,寻找新的突破口。但是,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能否与世人见面,还有很多潜在的疑问和未知的挑战。
首先,“马赛克”预防性疫苗的目的是诱导出具有针对艾滋病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抗体的中和活性将会是所有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然而,在2017年的研究数据中,这些结果还未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其次,艾滋病病毒是一个让我们难以琢磨的“敌人”,它可以在机体内不断地演变成不同的病毒亚型株,其间,它的囊膜蛋白、核心蛋白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在此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其诱导出来的抗体反应是否具有广谱性,这将需要更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前、后数据来不断地分析、改进。最后,不管是药物还是疫苗,若想从基础研发到真正问世,这将需要基础数据验证、体内动物数据验证以及早期人体临床试验到后期的临床验证,每一步都关系到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最终的评估结果。毕竟,研发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的道路极其曲折,多少次宣布疫苗有效,随后又面临失败的现实。迄今为止,成功问世的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为零。
虽然美国强生公司宣布的“马赛克”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工作仍横亘在突破的临界点上,但是它的工作还是令人鼓舞并值得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