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林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 北京 102600)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性大,林木种类繁多。有林木覆盖的地方就有有害生物存在,不同地域的森林类型有不一样的有害生物物种。有害生物的繁衍不仅延缓林木生长,严重的甚至导致林木死亡,造成大规模灾害,直接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破坏生态环境。有害生物不仅指病虫害,还包括危害森林或林木种子正常成长的杂草等,有害生物被形象地成为不冒烟的火灾,可见其影响力巨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林业资源这种重要资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森林中存在的生物物种繁多,今年来由于过度用药等因素导致的有害生物变异,出现的新生物也越来越多,传统的防治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防治需求,需要对有害生物进行及时检测,根据生物种类快速制定治理措施,避免有害生物大面积泛滥带来的严重损失。
林业有害生物物种多,属于突发性灾害,主动传播和繁殖能力十分强大。对于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十分艰巨,需要严格的监管,防止因发现不及时使范围扩大。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段技术较为落后,针对性差,相关防治工作者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意识差,在疫情初期疏于防范,以至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导致有害生物大规模扩大。有害生物的天敌数量较少,林业系统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差,随着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不尽如人意,发生规模大,种类特异性大,对其难以根治,严重威胁林业资源的稳定性。林业国际化程度也在逐步加大,在苗木、繁殖材料等运输过程中很可能携带新型有害生物,有害生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还会出现变异情况,危害性极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除此以外,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人工林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增,树木种类单一,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低,一旦蔓延将对整体造成巨大危害。天然林的过度砍伐破坏了林业结构的生态性,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会选用药物治理的措施,能够对有害生物进行灭杀,长期用药会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同时也会对有益生物造成杀害,严重破坏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有效的预防治理体系,及早发现,有效治理,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为方针,从长远的角度看,提高林业质量,向着稳定的生态环境发展。预防的重要性要高于治理,建立完善实用的检疫、监测、治理体系,各级部门深入防治意识,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有效的预防能够避免有害生物的蔓延,减少生态和经济损失,加强有害生物的监测,今早发现有害生物的出现,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将有害生物对林业系统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阻止其范围扩张。提高防治技术,对新型物种及时深入研究,以便做好应对措施,将治理历史建立数据库,做好信息留存,以供后续研究参考。除此以外还要完善林业系统的多样性,增强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使其长期稳定地发展。
对林业系统中的植物及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是阻止有害生物蔓延的保护伞。现阶段林业系统相关生物的检疫工作分别在各省市独立完成,缺乏统一协调性,不利于检疫条例的落实,当有害生物出现时并不会受省市区域的限制,蔓延起来没有止境。在林业生物物种检疫的工作中,加强各省市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建立有效的联动响应机制,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在林木移栽过程中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对检测出的生物及时彻底地消灭,尤其是进出口的苗木,更应加大检疫力度,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实现对国外有害生物的有效检测。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宣传力度,对相关工作岗位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严肃处理,高度警惕有害生物的出现和扩散。
合理运用遥感、地理信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林业生物进行有效监测,为不同地区提供不同精度的参考依据。通过光线、颜色和化学物质对有害生物进行诱杀,有选择性地发现有害生物,针对其进行处理,避免伤害有益生物。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只有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警机制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有害生物的发展态势,及时作出分析,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准确判断有害生物出现的时间、扩散的范围和可能发展的程度,有助于确定科学的防治措施。从林业系统整体出发,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保持林业系统的稳定。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到林业发展的全过程,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需要结合林区情况,根据生物特性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既要做到分区管理又要做到整体控制,以预防为主,严格做好物种检疫和监测工作,从根本上做好防治工作,确保林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